一一五 师教二旅发动郯城战役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唯一号: 151034020220000100
专题名称: 一一五 师教二旅发动郯城战役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T00277_00.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产地: 郯城

专题描述

1942年11月,临沂之敌乘教二旅进行海陵反“蚕食”战役之机,向沭河两岸进行“蚕食”。敌在醋大庄、石村(临沂东南)安设据点,并企图修筑临沂至青口的公路和重沟(临沂东南)至郯城的堡垒封锁线,以达其纵横分割滨海区南部的目的。 为制止敌之“蚕食”和策应冀鲁边、清河反“扫荡”作战,一一五师教二旅于1943年1月又进行了郯城战役。 郯摊南靠陇海路,是敌在鲁南的兵站基地,城防工事较为坚固。但因距抗日根据地较远,敌防守兵力较少,城内仅驻有日军一个小队、伪军数百人。 战前,教二旅为牵制迷惑敌人,动员几千民兵配合主力一部围攻醋大庄等据点,把“蚕食”之敌紧紧地缠在沭河沿岸,并动员万余群众对临沂至郯城的公路进行了4天的大破坏。 1月19日夜,教二旅深入敌之后方,进攻郯城,主攻点选在便于隐蔽接近而又无外壕的城南门。在突破外层城门后,敌增兵于内层城门,手榴弹成批地下投,突击受阻。 20日夜,教二旅改由敌戒备较差,死角较大,但有深宽壕沟的城东南角进攻。这时,敌亦重整部署,组织火力,燃点火把,力阻攻城。架桥组所搭的木桥木质不良,突击组通过时,桥断人陷,进攻受挫。以后,突击组在火力掩护下反复架桥,终于通过外壕,抵近城墙,并立即竖梯登城;但敌集中火力猛力拦阻,突击组先头4人被打下。就在情况极端严重的时刻,突击组登到城垛口的第五个战士张桂林机智地先向城墙上投了几颗手榴弹,随即乘着浓烟飞身上城,扫除了突破口两侧的威胁。尔后,战士们接着都登上城墙,迅速向两侧发展,并展开政治攻势,伪军大部瓦解,残敌向城中心退缩。这时天已拂晓,马头敌人400余来援,被教二旅打援部队在城西关外拦住痛击,经过反复肉搏,将敌击退。退缩于城中心之敌,经连续爆破猛攻,200多伪军举手投降。而日军却仍凭借中心碉堡顽抗待援,教二旅最后施行爆破,随着一声巨响,敌堡飞上天空,大部日军毙命,7名就擒,战斗胜利结束。 攻克郯城后,教二旅又乘胜打下城周围的马头镇等18处敌伪据点。是役,有力地配合了冀鲁边、清河两区的反“扫荡”,并迫使“蚕食”沭河沿岸的敌人全部撤退。逃向泗水城附近。这次战斗不仅铲除了邹东、泗南地区一大祸害,而且解放了泗南数十个村庄。战后,张显荣被押回白彦正法。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

相关地名

郯城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