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与端午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唯一号: 151034020220000048
专题名称: 石榴与端午节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47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在端午节,扮演节日角色的是石榴花。石榴花可清热解毒,具有药性,又在农历五月开放(民间也因此将农历五月定名为榴月),因此它成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驱邪道具。在民间,石榴花与菖蒲、艾草、蒜头、龙船花4种物品一起构成 “天中五瑞”。 端午节这天,围绕着石榴花形成了很多习俗:“弃榴花”之俗。即目疾者用榴花拭目,然后弃之,让得之者代其受病。《广群芳谱》曾引用了《居家宜忌》对这一习俗的记录:“病目者,以红絹盛榴花,拭目弃之,谓代其病。”这种习俗除了药理外,还具有部分交感巫术的色彩。至今,枣庄地区仍有在端午节这天用石榴花泡水洗脸的习俗。 悬挂或瓶插石榴花之俗。这个习俗滥觞于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唐代,黄巢起义后,进攻承县(今枣庄)时,经过一个村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孩子。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其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起义军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后代,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她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深谙儒家伦理的黄巢大受感动,他又看到峄城到处都是石榴花,当即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祸。妇人照着黄巢所说,果然平安无事,并将这种做法告诉了乡人,乡人照做,皆幸免于难。从此,这种习俗保留了下来。据说,这也是当年黄巢未占领鲁南地区的原因。制“艾人”之俗。“艾人”,又叫“艾虎”,即将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用以辟邪驱恶。 簪榴花之俗。当地有俗语“五月端午不戴花,死了变成癞蛤蟆”,出于这种观念,在端午节那几天里,人们(主要是女孩)纷纷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花环或其他佩饰,争相佩戴。这天,街头巷尾还有出售纸制石榴花的商贩。 贴钟馗之俗。钟馗本来就是捉鬼能手,能够驱邪保平安,当地百姓认为端午节这天如果张贴一张耳朵旁别有石榴花的钟馗画像,便能辟邪平安。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