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唯一号: 151034020210000228
专题名称: 丝虫病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602.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1949年前,丝虫病患者随处可见。有的病人拖着几十斤重的大肿瘤不能行走,下肢皮肿比水桶还粗,当地曾流行“十人九疝”之说。20世纪50年代初,丝虫病仍然普遍流行,发病率高达18%。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大防治力度,先后进行了6次普查,在1958年初次普査中,査出阳性患者3000余人,1960年、1963年又进行了2次普査,1971年3月至1973年春又进行了3次普查。经过反复的海群生及海盐等药物治疗,效果显著。1971年,县“丝防队”在全社共査出550名患者,对重点人群进行药物治疗。1974年,全社普遍食用为期6个月的“海盐”来防治丝虫病。至1979年9月,以上患者经复查治愈532人,治愈率达96.7%,对其余患者维持服药,后全部康复。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