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左传》记载,自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至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小邾穆公曾先后三次朝鲁。在第三次朝见时,鲁大夫季平子非常看不起小邾穆公,遂赋《采菽》,打算羞辱他。这首《采菽》写的是,天子以礼命诸侯,字里行间渗透着居高临下的傲然之情以及对小邾国及小邾穆公的藐视。小邾穆公随即以《菁菁者莪》相对,非常委婉地对季氏给予了回敬和告诫。他首先用“既见君子,乐且有仪”、“既见君子,我心则喜”、“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表示感谢鲁国对小邾国的惠爱。但同时也要“乐且有仪”,意思是我们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应有的礼仪,而不应以大欺小,大有让季平子注意威仪摆正位置的意味。“既见君子,我心则休”,意思是我小邾穆公既然来朝鲁君,自然会遵循大小国之间应有之礼仪。一个不被人所重视的小国之君,对诗礼竟如此了然于胸,能够在关键时刻有理有节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尊严,使在场的人都肃然起敬。因而,鲁昭公发出感慨“不有以国,其能久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