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唯一号: 151032020220000783
事件名称: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T00164_00.pdf
事件类型: 历史事件
起始时间: 1938年5月26日
结束时间: 1938年6月3日

事件描述

为了粉碎“亡国论”与“速胜论”的谬论,消除徐州会战失败的不利影响,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演讲,并向全国发表。 毛泽东严正地指出“亡国论”者与“速胜论”者都是错误的。他说:“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一这就是我们的结论。”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根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第二,曰本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个小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的。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持久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提出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论持久战》彻底粉碎了“亡国论”与“速胜论”的谬论,澄清了对于抗战认识上的混乱思想,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鲁南抗日军民由此大大增强了敌后坚持持久战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了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方针。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

重要人物

毛泽东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