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道(1881至1942年),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常庄乡人。鲁南铁道大队地下情报工作者,临城抗日情报站站长。
秦明道7岁时上私塾,两年后由于家道中落,被迫辍学,回家务农。他长得身材矮小,聪慧诚实,善于结交朋友,同村少年都喜欢他。
1935年,革命的火种传播到他的家乡。在中共地下党的影响下,年逾半百的秦明道懂得了救国救民的道理,决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1935年,经中共大吕巷支部书记陶洪瀛介绍,加入了党组织。入党初期,他奉命担任鲁南、湖西两地区党的政治交通员。
秦明道秘密传递党的情报,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抗曰战争期间,他在家乡积极组织群众,建立抗曰武装。在秦明道等地下党员的共同努力下,1940年在津浦铁路临城南北又建立了两支小铁道队。一支以孙茂文为首,活动在临城至薛庄一带;另一支以李文庆为首,活动在北辛庄、丁桥一带。不仅如此,秦明道还把长子秦玉升送到湖西苏鲁豫支队当政治交通员,把次子秦玉斗送到抱犊崮山区参加了抗日义勇总队。在他的感召和动员下,近二十名爱国青年参加了抗曰武装。
1940年7月,鲁南铁道大队成立。秦明道受党组织派遣,配合铁道大队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任临城抗曰情报站站长。当时,敌人的据点林立,汉奸特务横行。稍有不慎,就有被杀头的危险。秦明道没有被困难吓倒,仍然为抗日而忘我地工作着。为了活动方便,他常扮作讨饭老人,把情报塞进他那根形影不离的讨饭竹竿里。通过据点时,便躬腰驼背,蹒跚地向前挪步,显出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过了敌据点以后,便大步流星地朝目的地奔走。每次传递情报,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提前到达。有一次,秦明道接到部队急需用款的指示后,马上将张新华等人在夏镇一带募集的千余元钱,巧妙地藏起来,经过长途跋涉送到山里,安全地交给抗曰义勇总队。然而他却因饥饿和劳累病倒了。就这样,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来来往往,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为铁道大队打击和袭扰敌人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1940年6月,秦明道的长子秦玉升在护送一名女干部时不幸牺牲。老人强忍老年丧子的悲痛,没有把噩耗告诉家人,撑着瘦弱的身体,继续在风里雨里为铁道大队传送情报。为了安慰妻子和儿媳,老人强忍泪水,不时地以儿子玉升的名义,往家里送东西。他经常给在部队的小儿子玉斗捎信,鼓励他向哥哥学习,为早日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而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秦明道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对革命同志比自己的亲人还亲。有一次,鲁南军区的一位干部来他家落脚。老人看到这位同志已累得精疲力尽,十分心疼。可当时他家,被日本鬼子抢得一无所有。他忙掐来两把未成熟的大麦穗,用火燎掉麦芒,搓掉硬皮,熬了碗稀饭。饿了几天的小孙女哭闹着要喝,他没舍得给一口,全给那干部喝了。还有一次,一位武工队员,从山里根据地回来,一夫没吃饭。路过他家时,一家人正在喝野菜汤。秦明道却悄悄地把准备给母亲抓药的钱,买了一斤花生,避开家人,给这位同志吃。在当地,无论是部队、机关人员,还是群众,只要一提起秦明道,没有不佩服的。
1942年初,鲁南铁道大队的中队长田广瑞叛变后,带敌人查抄了秦明道的家。扑空以后,悬赏30万元捉拿他。鲁南铁道大队为确保这位老人安全,劝他转移到山里避避风头。从此,他们有家不能回,只能随铁道大队到处打游击。
1942年5月的一天凌晨,叛徒田广瑞带领日伪军30余人包围了秦明道的住处。当时,鲁南军区联络员张逊谦、傅宝甲刚好到此。秦明道忽听院外有动静,发现敌人已将他的小院包围,情况万分紧急!他决定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掩护张、傅二人突围。他把路线向二人交待清楚后,抄起拐棍,跑到院西北角矮墙处敲击墙头,吸引敌人。
张、傅二人乘机安全突围。敌人发觉上当后,咆哮着朝他开了枪,秦明道倒在血泊中。叛徒田广瑞见他还没咽气,狞笑着指挥匪徒把他放在门板上,准备抬到临城日本宪兵队请功。秦明道的老母及家人哭号着扑过来,想保护他,却被敌人的刺刀挡住了。秦明道断断续续地对家人说:“你们保重……敌人长不了……咱们会胜利的……”。
敌人把他抬走了,鲜血不断地从门板上流下来。秦明道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敌人将秦明道的遗体抬到临城,发现已无法从他嘴里得到情报,就气急败坏地将他扔在临城东门外的电线杆下暴尸。后来,群众将遗体秘密移走,掩埋在大邵庄秦家祖坟地里。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坚强的革命战士、62岁的老交通员秦明道,用鲜血谱写了自己光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