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麓水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59
人物姓名: 王麓水
人物异名: 王培岳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234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3年
卒年: 1945年
籍贯: 江西省萍乡市

传略

王麓水(1913年1945年),又名培岳,鲁南军区政委。祖籍江西省萍乡市长丰乡宗里村。在1945年12月13曰率部解放山东滕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2岁。 王麓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之家。一家9口人,租赁着王氏公祠的房屋居住,土地很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十几亩土地。全年收入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房租外,所剩无几。其祖父王砚香是个私塾先生,对《墨子》颇感兴趣。其父王采基深受老人的影响,十分崇尚墨子的“兼爱”主张。连年军阀混战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使王麓水的家庭逐渐陷入朝不保夕的境地。父亲一生忠厚,却被人欺侮,终年劳苦耕种,却一直饥寒交迫。这一切使王麓水极为不平,深感气愤。他怀着改变这种受剥削、受奴役地位的强烈愿望,反复思考,积极探索。 少年王麓水,学习刻苦认真,学以致用,积极寻求真理。1926年秋,王麓水考取了南溪高等小学。他把学习知识、追求真理作为第一需要,如饥似渴地攻读各科知识,阅读进步书刊。他的三哥王培逖也是有识之士,正在萍乡县城的师范就读。王麓水借看望三哥的机会,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乡友,参加了各种进步社会活动,深受教育。1927年,通过萍师共青团小组张为政、王思义介绍,王麓水成为一名共青团员。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惨遭奉系军阀杀害。王麓水慷慨激昂,挥笔作诗挽悼:“社会历史原空白,你一笔,我一笔,写到悠长无纪极。壮士热血皆鲜红,这几点,那几点,造成全球大光明。”1929年,王麓水遵照上级指示,到永新县参加“河东会议”。这次会议是工农红军总部为了更好地指导湘赣边区的革命斗争而召开的。毛泽东委员亲自参加了会议。王麓水在会上的发言,受到毛泽东委员的好评。会议一结束,王麓水就按照组织的派遣,奔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于1930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被分配到军委会,担任警卫连的班长。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发动的四次军事“围剿”中,王麓水机智勇敢,屡立战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提升为警卫连的排长、连长和连指导员。 1933年,他担任了红军第一军团保卫局的科长。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15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各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1934年10月,王麓水所在的部队,按照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命令,撤离中央苏区。长征中王麓水肩负着第五团指挥员的重任。他智勇双全,作战勇敢,指挥有方,灵活机智。长征后期,他被提为团长和团政治委员。 1937年7月7曰,抗日战争爆发。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将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将红军集中于三原县进行改编。王麓水任改编后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副主任他带领部队开赴晋东北,迎击日本侵略军。 9月25日,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第五师团(即坂垣师团)二H旅团一部,取得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奸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打破了 “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第一次取得的大胜仗。王麓水在平型关战斗中冲锋在前,作战勇敢,完成任务出色。他全身多处受伤,头部伤势严重,一度不省人事。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救国之志,使负伤住院治疗的王麓水,时刻都在盼望着早日重返抗日战场。 1938年春天,王麓水的伤口刚愈合,就多次要求回部队继续杀敌。夏季,他被任命为一一五师补充团(即老四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与日军激战。在风陵渡之战中,击溃了3000多曰军的炮攻,打得顽强有力,取得了卓著战绩。 1939年春,王麓水被调到晋西支队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春季,王麓水按照党的指示,率领部队东进。他们冲破曰军的道道封锁线,向山东敌后进发。当年秋,他被调往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任政治部主任。他协助符竹—等领导人,开创了山东敌后的滨海抗日根据地。 1942年夏,他被调到山东纵队第一旅(后改为教导一旅)任政治委员,打开鲁南局面。1943年春天,是鲁南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鲁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银厂惨案”,杀害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縛后,蒋介石又派李仙洲率国民党九十二军逼近鲁南。“摩擦专家”荣子恒、顽军申宪武与曰军勾结,占领滕峄边区。土匪刘黑七从鲁中返回鲁南,大肆骚扰破坏。敌、伪、顽、匪结成一体,将鲁南抗日根据地压缩在天宝山狭小地带,“东西一线牵,南北一枪穿”。在这危难之时,王麓水受命由滨海的山东纵队第一旅赶赴鲁南,担任鲁南军区政委兼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 当时,鲁南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总共不到4000人。他们一面要抵抗十倍于自己的日军、伪军和土顽的进攻,一面要对付国民党九十二军的进逼。1943年秋,王麓水在军区作战指挥部召开的会议上,指着地图说:“我们把国民党第九十二军赶出鲁南地区,就可以控制山东形势,粉碎蒋介石的罪恶阴谋,进一步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这对整个山东和华东都将产生很大影响。”他们认真分析了敌我态势,制定了严密的作战方案,决心在松竹打伏击战。结果大获全胜,使鲁南的艰难局势有了转机。 击溃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就打掉了鲁南土顽的顶梁柱,局面迅速打开。 当时,鲁南一带号称有72个土匪司令。王麓水、张光中率领部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以排山倒海之势,所向披靡,先后除掉了大部分汉奸、土匪。击毙惯匪刘黑七;打掉“摩擦专家”荣子恒;活捉土顽申宪武;使鲁南各主要山区全部为抗日军队控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鲁南抗日根据地。鲁南抗日军队由山区向平原推进,日益接近城镇和主要交通线。 1945年8月11日,山东分局、山东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延安总部命令,作出大反攻决定。组成五路大军,对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王麓水等领导的鲁南部队,作为第五路大军,负责向津浦路徐州到兖州段进攻。16日,山东军区将所辖各军区主力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共8个师、12个警备旅和两个独立旅。鲁南军区部队,编为第八师和警备第八、第九旅。王麓水任第八师师长兼政委。8月15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但是伪军拒绝向八路军投降。王麓水率领八师,先歼灭台儿庄、枣庄附近之敌。随即于9月9日发起峄县战斗,当夜攻入城内。激战至10日中午,全歼伪军1700余人,活捉了伪县长石振九、汉奸龙希贞。至11日拂晓,峄县全部解放。 1〇月,陈毅在鲁南组建津浦线指挥部,部署津浦路战役,打击由徐州沿津浦路北上的国民党军。王麓水代表第八师全体指战员,主动向陈毅请战。随即,轮番使用兵力,实施连续作战,全歼津浦路北段守敌2800余人。接着,以各团分片横扫铁路沿线各据点,迫使日军300余人缴械投降,完全控制了滕县至兖州段的铁路。11月初,王麓水亲自率领第八师主力,协同刚由华中调来的新四军第五旅、九旅,沿界河以北地区,在津浦铁路沿线设伏,歼灭被国民党收编为第五路军的伪军吴化文部4000余人。 1945年12月12日,王麓水遵照津浦前线指挥部的命令,率领第八师攻打敌军盘踞的滕县城。这里有国民党军队9000余人。12日晚9时,第八师的三个团,在王麓水的统一指挥下,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向滕县守敌发起攻击。激战至第二天中午2时左右,解放军已把东关完全占领,并歼灭了火车站、西关和北关的敌军,为攻城创造了条件。 13曰下午2时,王麓水到二十团检查了解攻城准备情况。在团长王吉文陪同下,经过团指挥所东门外时,突然从城墙上飞来一颗炸弹。王麓水身负重伤,鲜血直流,当即昏倒在地。战友们将他扶上担架,他睁开眼,断断续续地说:“同志……战斗……胜利! ”就停止了呼吸,年仅三十二岁。 噩耗传出,八师全体指战员同仇敌忾。经过11个小时的激战,攻克滕县城,全歼守敌,夺得了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滕县大捷。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告慰王麓水等烈士们的英灵。 王麓水牺牲后,遗体安葬在苍山县文峰山上。人们怀念这位将军。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把军报命名为《麓水报》。滕县曾一度改麓水县,滕县中学也曾改为麓水中学。滕县人民于1988年在龙泉塔旁、荆河岸边建造了王麓水烈士纪念碑亭。新中国诞生后,王麓水烈士的忠骸由文峰山迁葬在松柏长青的临沂烈士陵园。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和陈毅等,分别为王麓水烈士墓题词。其中,董必武的题词为:“身是萍乡一雇工,参加革命显英雄。鲁南解放开新局,痛惜滕郊未竟功。”谢觉哉的题词为:“十七参军册二死,功在人民名在史。”王麓水虽死犹生。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