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钢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58
人物姓名: 刘钢
人物异名: 刘丙仁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229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21年
卒年: 1945年
籍贯: 山东省
亲属: 刘景镇

传略

刘钢(1921至1945年),又名刘丙仁,刘景镇之子,鲁南铁道大队优秀中队长。抗日战争末期,他在率队拔除古邵日伪据点战斗中,壮烈牺牲,被誉为“托肠大战英雄”。 刘景镇的父亲刘兆俊一生务农,三个儿子中刘景镇排行老大。他7岁入私塾读书,后升入峄县高级小学,18岁毕业后在家务农。时值军阀混战,土匪猖厥,因不满当时的现状,曾一度情绪低沉,思想苦闷。然而,刘景镇重义气,讲感情,广交朋友,在当地青年农民中颇有威望。1930年秋,参加“广州暴动”失败的共产党员朱道南返回峄县后,发现刘景镇为人正直、助人为乐,便结为至交好友。从此,他在朱道南的引导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逼近山东。山东军阀韩复榘积极利用地方势力培植亲信,维护其反动统治。他们在各地大办乡农学校,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乡农学校校长一人之手。这些人欺压人民,鱼肉乡里。邹坞乡乡农学校校长王效卿,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动人物,曾因奸淫妇女,引起民愤被调出峄县。1936年冬,又回部埠当校长,更肆无忌惮地欺压群众。1937年,抗战爆发不久,朱道南根据鲁南中心县委的指示,宣传发动群众,举行了以铲除反动乡农学校校长王效卿、解除其反动武装为目的的武装暴动。刘景镇积极参加。暴动成功后,为组织抗日武装,刘景镇帮助朱道南东奔西走,以原来联庄会为基础,组织起近百名青年,成立民团性质的抗曰武装——“鲁南抗敌自卫团”。不久,县委派纪华和部分共产党员、爱国青年学生到刘景镇这支部队做政训工作,刘景镇非常欢迎。 他按照共产党的指示,协助朱道南、纪华将部队带好。第二年3月中旬,这支人民武装配合国民党守军,在峄县郭里集一带同日军作战两昼夜。国民党部队南撤后,刘景镇率部队进抱模崮山区,与共产党领导的另一支抗日武装会合。随后,转移到赛庄西北部,临(城)麥(庄)路北侧的墓山、修家庄一带,破袭敌人运输线。部队不断扩大,很快发展到150余人,对外称 “战时服务团义勇队”。同年4月,在刘景镇等人率领下,他们多次在部均一带破坏铁路和公路,截击日军运输队,击毙曰军多人,并缴获战利品一宗。5月初,刘景镇等率部反击顽军马卫民部,经过激战将其全歼。 1938年5月下旬,沛、滕、峄三县抗日武装,合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刘景镇等率队,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接受合编。同年6月下旬,滕县土顽申宪武等纠集数千人向义勇总队进攻。刘景镇率部与其他兄弟部队紧密配合,连续作战。7月初,将申宪武等部击溃,为抗日人民武装的生存、成长、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1938年9月以后,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先后经历多次改编,刘景镇一直担任领导职务。他率部转战抱犊崮山区,临郯邳平原和运河南北,经历和指挥过无数次的战斗。 1939年8月,他在上级的指挥下,在组织部队奔袭峄县城的战斗中,争取伪军一个中队反正,打死日军数名,毙俘伪军百余人,打出了鲁南地区很出色的战斗。郯城伏击战、米山阻击战也都是他指挥的成功战例。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他带的第三营,英勇善战,屡建战功。部队纪律严明,臟之处,都受到地方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 刘景镇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为伸张正义,他曾亲自处决自己原来的好友、后来成为叛徒的张颜斌、王子清两人。 1940年9月,刘景镇率部在峄西与日军作战。追击敌人时,不幸腰部中弹,身负重伤。伤后行动不便,他就在担架上指挥作战。由于治疗不及时,伤口恶化,上级首长再三劝说,才回家乡养伤。 1941年4月,敌伪“扫荡”频繁,特务四处侦探。因叛徒告密,刘景镇被敌人包围在一个草垛中。他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以高超的枪法毙敌数名。终因弹尽援绝,饮弹壮烈牺牲。 1966年4月5日,枣庄市人民政府为刘景镇立了碑。他的亲密战友朱道南,为他撰写了碑文,最后一段话是:“景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子。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刘景镇之子刘钢的革命事迹,曾被人们编成了歌曲,在鲁南广为流传。刘钢兄妹5人,他排行老大,自幼颇受父母喜爱。他性格内向,不爱言语,对人诚恳,善于结交。小朋友们都尊重他,四邻八舍都夸他是好孩子。 刘钢7岁开始读私塾,好学上进,同窗共读的10余个同学中,他的成绩总是最佳。当时任教的韩先生逢人便说:“刘钢这孩子长大定会成器。”后来,他又转入小学就读,仍是优等生。刘钢非常喜欢父亲的朋友朱道南。经常听朱道南讲红军的革命斗争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火种。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朱道南和刘景镇拉起了抗日武装。后来到滕峄边山区和临'/斤大炉、车辋一带打击日寇。刘钢再也呆不住了,他告别了母亲,由乡亲带路,步行百余里,在抱椟崮找到了父亲,参加了抗日义勇总队宣传队。从此,他如鱼得水,革命热情格外高涨,内向的性格也变得活跃起来。他书写张贴标语,唱抗日歌曲和演革命戏剧,激发群众的抗日觉悟。他埋头苦干,从早干到晚,从不叫苦叫累,更没有以大队长的儿子自居。他的成长进步,是与父亲刘景镇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刘景镇是鲁南抗日武装中有名的一员虎将。他非常爱护部下,如发现哪个战士身体不好或情绪不高,他总是问寒问暖,给予照顾。但是,他对未成年的儿子刘钢,总是从严要求,安排他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并经常教育刘钢为抗曰大业,吃苦耐劳,不怕流血牺牲。刘钢不负父望,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进步很快。参加革命的第二年,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总队比较年轻的共产党员。后被提为总队宣传队分队长。在他的积极要求下,又到基层连队工作,任连队文化干事。平时,他耐心地帮助工农出身的干部和战士学文化,协助指导员做思想政治工作;战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侦察敌情,同连队干部一起研究战斗方案,率部冲锋陷阵,每仗都打得非常漂亮。战友们都称赞他很像父亲,也是一名虎将。当父亲壮烈牺牲的噩耗传来时,刘钢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父亲的遗志,投入新的战斗。 1942年,鲁南各部队实行精兵简政,干部降职使用。刘钢奉命调到鲁南军区五团任通信班长。不久,又调入鲁南区党校学习3个月。结业后,被编入鲁南军区武工队当队员。他依然积极参加战斗,隐蔽而巧妙地打击敌伪势力。 1943年9月,刘钢调入鲁南铁道大队三中队,任中队长。此时的刘钢,虽然年纪不算大,但在革命队伍中已锻炼了5年,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都有较大提高,已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军玫兼优的基层指挥员。徐庄伏击战中,他率部巧设埋伏,勇猛出击,击溃由200多人组成的日寇骑兵突袭队,毙伤敌人50多名,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30余支和战马数匹。峄南打增援,拔除日伪据点5处。 1944年,刘钢奉命率部配合主力部队,参加湖西反顽战斗。他在支队和大队首长的统一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适时出击,集中火力,歼灭了高庄、程子庙的大批敌人。为反顽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I944年10月,刘钢和他率领的鲁南铁道大队长枪三中队,奉命改编为鲁南二军分区二营七连。他率部多次摧毁曰伪据点,受到上级的表扬、嘉奖。 1945年4月,刘钢升任副营长。因战斗任务紧迫,尚未到任,又率队执行拔除峄县古邵日伪据点的战斗任务。因作战意图被敌人察觉,峄县城里纠集日伪军500余人前来增援,将刘钢率领的七连压缩在古邵附近的东楼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沉着应战,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敌人招架不住而退却。部队乘胜追击,不幸机枪手中弹牺牲。敌人又冲了上来。刘钢接过烈士手中的轻机枪,一阵猛烈扫射,毙倒数十人。这时,刘钢腹部中弹,他仍抱着手中轻机枪,朝敌群射击。战斗异常激烈,刘钢的伤口流血不止,肠子拖出体外。他一手托肠,一手端着轻机枪射击。战友们冲上来,夺过他手中的机枪,用裹腿帮他扎紧伤部。他仍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终于将增援之敌击溃。在兄弟部队的支援下,七连攻进古邵村,拔除了敌据点,歼敌百余人,取得战斗的最后胜利。但是,英勇善战、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爱戴的刘钢,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4岁。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