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50
人物姓名: 尤民
人物异名: 尤宝诚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194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885年
卒年: 1916年
籍贯: 山东省枣庄市

传略

尤民(1885—1916年),字超凡,原名宝诚。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辛亥革命烈士。 尤民3岁丧母,由其祖母抚养成人。1901年,16岁的尤民,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济南陆军小学堂就读。他发愤读书,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在校期间,与薄子明等,志同道合,成了莫逆之交。1905年,尤民经同盟会山东分会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联络同志,广泛开展革命活动。在济南陆军小学堂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陆军中学堂。在保定,“以扩充会员、倡导革命为己任”,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因而被开除。尤民只身返回枣庄,与素有“行侠仗义”之誉的同盟会会员吴廷勋取得联系,开展秘密活动,积极组织武装,旨在推翻清朝统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建立了军政府,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山东各地的同盟会积极响应。以尤民、吴廷勋为首的台儿庄一带同盟会会员,为配合济南、烟台等地革命党人的斗争,积极筹备起义,迎接南方革命军北上。 广东独立后,曾任山东都督的革命党人刘冠三南下上海时途经台儿庄,会见了尤民。尤民接受刘冠三的指示,在枣庄建立了同盟会的革命机关部,并亲自到清军营中策应兵变。他们建立了一支5000人的革命队伍,与起兵的革命党人陈干会合,被编为淮泗讨虏军,后改称陆军第39混成旅,尤民任总教练,驻防徐州。期间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尤民配合陈干,整顿军纪,训练军队。不久,尤民转赴南京,拜见了革命军南京留守黄兴,深得黄兴的赏识。黄兴给他一个“陆军第40混成旅”的番号,让他抓紧北上,重新组建军队,参加北伐。后因清帝宣布退位,南北议和,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袁世凯转而压制革命力量,缩编革命军队,使北方重建军队的打算无法实现。尤民返回山东,应山东各路巡防营统领李德厚力邀,他到东昌府任总教练之职。此后,因尤民训练出色,深得李德厚的器重和信任。尤民则趁机在军队中进行宣传鼓动工作。上至军官,下至士兵,他一律坦诚相待。经过努力,巡防各营官兵,倾向革命者越来越多。这就为革命党以后开展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孙中山发起第一次讨袁战争。尤民决定在东昌策动独立,举兵响应。他一面暗招旧部,邀吴廷勋、李应凯等同盟会会员前来相助;一面在军队中加紧活动。田汉臣营长在尤民等人的感召下,表示支持革命,率全营官兵配合起义。尤民还加强了与南方革命党人的联络,并设法与上海革命军政府都督陈其美建立了联系,互通信息,积极争取南方革命党的声援和协助。 关键时刻,有奸人向官府暗中告密,指控尤民等人“图谋不轨”。反动派便抢先下手,吴廷勋、李应凯先后被捕遇害。尤民因事先得到消息,在营长田汉臣的帮助下,化装逃出虎口。他靠乞讨度日,辗转湖南,于同年底抵达上海。但未能与革命党人取得联系。 1915年1月20曰,山东革命党人吴大洲、薄子明回到青岛,发动群众,准备举兵。尤民闻讯,“遂率两淮壮士及关外游勇百余人”,来青岛投奔薄子明等。5月14日晚,薄子明、尤民等率敢死队乘船出港,暗袭临沂。薄子明还找到与自己有旧交的城防营长为内应。途中遇暴风骤雨而受阻。粮尽了,薄子明、尤民只好率队弃船登岸,人山村谋食。很快,被袁世凯的驻军侦悉,即率10倍于革命军的人马来袭。薄、尤率部进据晾甲埠,准备迎击来犯之敌。晾甲埠,实际上只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山丘。薄子明、尤民机警沉着,指挥敢死队员利用有利地形,顽强抵抗,击毙很多敌人。天黑之后,薄子明、尤民便派熟悉地形的骨干孙明率十余人,分左右两路,迂回到袁军背后,纵火鸣枪。袁军摸不清虚实,大为恐慌,遂严守不敢出。于是,薄、尤便率队顺利地撤回青岛。 因薄子明在晾甲埠战斗中负伤,日本宪兵队疑为土匪,遂将薄子明、尤民及部分队员一同逮捕。薄子明、尤民在狱中多次遭到日本宪兵队的严刑,受尽折磨,但始终英勇不屈。在青岛革命党人的多方营救下,孙中山致电日本使馆,据理力争,薄子明、尤民等终于获释。但日军驻青岛司令部下令,驱逐所有革命党人。1915年秋,吴大洲、薄子明、尤民等人离青赴沪。 尤民到上海后,积极参加江南各省反袁斗争。策划了“肇和舰起义”,扩大革命力量;策应蔡锷领导的云南举义和两广独立,并与吴晋藩、陈次香等亲赴江阴,规劝炮兵司令方更生、师长萧某等起义。袁世凯的爪牙、江苏都督冯国璋派武卫将军张勋率兵万余人,围攻江阴。尤民率仅有的六个营的兵力,苦战二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加之弹尽粮绝,不得不放弃江阴。他突围而出,返回上海。 尤民回到上海后,设立了革命机关,一边与南方护国军加强联系,一面与山东革命党人及时沟通信息,将山东与全国的讨袁护国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16年5月,统筹直(隶)、鲁、晋三省军事的张居正,率中华革命军占领周村。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前敌总司令、军政府都督吴大洲,电邀尤民到周村会师。尤民遂率江阴旧部于5月12曰到达,任山东护国军参谋长。他指挥部队,连克济南以东、部平以北的各城镇。1916年,袁世凯一命归天。孙中山撤销了反袁的中华革命军。同年9月,北洋政府段祺瑞派心腹曲同丰来山东,改编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尤民先后任第一师和第二师师长。尤民的直辖部属,主要是赵德胜、刘子虞等几个旅团。赵德胜系土匪出身,他带领的一旅成分较为复杂,素质较差。赵德胜不愿接受改编,率部偷袭周村,遭到伏击,赵被击毙,余部溃散。尤民遂引咎辞职。他离开周村,取道兖州,欲赴上海投奔孙中山, 继续与北洋军阀作斗争。当他行至浦口时,被张勋的一名侦探认出,乃纠集同伙,将尤民逮捕,押解到徐州。张勋将尤民待为上宾,多次劝降,均遭尤民的断然拒绝。张勋恼羞成怒,对其滥施酷刑。尤民受尽折磨,但誓死不屈。期间,山东省议会和各团体得知尤民被捕,念其功勋,积极营救。但惨无人道的张勋不允所请,竟于8月下令对尤民“处以剥皮酷刑”。尤民牺牲时,年仅31岁。 尤民牺牲后,峄县县长唐小庭派人将其遗体从徐州运回台儿庄,并为其举行了追悼会。 1936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常委会,根据尤民生前的功勋,决定追赠尤民为陆军中将。同年,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和山东省政府奉命,派员将尤民的遗体,从台儿庄迁往济南千佛山东麓辛亥革命烈士墓,其墓碑镌文为“追赠陆军中将尤烈士超凡之墓”。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