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化(1896—1975年),名帮清,字子化。江苏省邳县郭宋庄人。
郭子化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1906年开始读私塾。1915年到古郑镇峄阳高小上学,受到了“教育救国”思想的深刻影响,立志要当一名教育家。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1919年9月,正式转入师范本科学习。由于积极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先后被选为学生会会长、徐州学生联合会会长和八县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1920年3月,郭子化、陈亚峰等,在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陈德荣的帮助下,成立了徐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积极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活动。他们创办了《赤潮旬刊》,作为研究会的舆论阵地。郭子化在第一期上发表《废孝》,成为当时徐州市公开向封建势力挑战的第一人。由于《赤潮旬刊》的民主进步的言论,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到第四期时,便被当局查封。郭子化等学生领袖被学校开除。郭子化等人遂以徐州学生会的名义,领导学校师生开展驱逐校长的学潮。最终,迫使江苏省教育厅撤销了校长的职务,恢复了被开除学生的学籍。不久,郭子化又在其家乡邳县,参加了“新邳学会”。他参与创办了《新邳》杂志,撰写《党之真义》等重要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徐州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2年放暑假回家后,组织宋学端等几位青年,成立了邳县四区教育促进会,使附近穷人家的孩子得以上学。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1923年冬,郭子化联合其他7人,创办了峄黄植树公司。不料,触犯了地方封建势力的利益。以宋席珍为首的地方土豪劣绅,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指使地痞无赖,到郭子化等人的家中放火、抓人。郭子化毫不畏惧,和迫害他们的封建势力作了英勇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24年春,郭子化进南京东南大学高级补习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当年夏天,考入北京私立朝阳大学,9月,到国民党北京市特别党部,任宣传干事,主要从事学运工作10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这时,中国南方的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广东革命政府准备北伐,打击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为了投身到革命的最前线,1926年6月下旬,郭子化带着国民党北京市党部,给国民党中央委员于树德(共产党员)的介绍信去广州,又经于介绍到前线,见到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和副主任郭沫若。他被分配在社会股做少尉服务员。后来,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政治部,任总务科科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军进入武汉后,郭子化到中共汉口市委举办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驻汉党政训练班,担任校委会委员兼教务主任,同时担任中共执委会的副书记。他在听取了毛泽东主讲的“农民运动的形势”后,受到很大教益。他认识到中国农民力量的伟大,看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革命失败后,郭子化受党组织委派,到皖东北的泗县开展工作,任县委组织委员兼马厂区委书记。为了工作的需要,他拜当地的一位老中医为师,学习中医,并开了一个中药铺作为职业掩护。在那里,他先后发展了20多名党员,建立了3个党支部。后又到白庙区工作。1930年,在李立三“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泗县县委领导了农民暴动,结果遭到了反动派的残酷镇压。
此时,山东省党的组织接连遭到了几次重大破坏,枣庄矿区特支的领导人惨遭杀害,亟需党选派干部,领导工作。徐州特委即委派郭子化到枣庄开辟工作。1932年10月,郭子化化名庞沛霖,以中医的身份到麥庄。不久,开了中药铺“同春堂”,以此为掩护,开始了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工作。不到两个月,便发展了李长庚、陈二友等为党员。1932年底,重建起枣庄矿区党支部,工作卓有成效。
1933年春,为鼓舞斗志,提高工人的觉悟,郭子化等决定发动“五一”大罢工。他们吸取以往罢工失败的教训,采取以经济斗争的形式掩护政治斗争的目的;在斗争形式上,采取公开与秘密斗争相结合;党内同志尽量隐蔽,选有威望的工人代表和资本家交涉。由于策略得当,指挥正确,推动了煤矿工人的英勇斗争,最终使罢工取得了胜利。资方被迫接受了工人提出的条件。这是枣庄矿区工运史上,第一次取得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工人们继续斗争的信心。扩大了党的影响,为苏鲁边区特委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34年8月,徐州特委遭到了破坏。与郭子化保持单线联系的特委书记冷启英被捕,郭子化失去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面对白色恐怖,郭子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肩负起重任,独立地开展工作。在苏鲁边界积极地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并于1935年2月,在枣庄建立了由他任书记的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同时,建立起一个小型的秘密武装。到1936年底,边区特委下属组织遍及苏鲁豫皖的十几个县,有党员300名。特委的出色工作,成为华中和华北白区工作的一面旗帜,受到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1937年2月,郭子化到延安汇报工作。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边区特委的工作成绩,并正式批准成立苏鲁豫皖边区特委。
抗曰战争爆发后,郭子化坚决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并在边区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他通过关系,会见了当时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并被其任命为第五战区总动员会委员。他以总动员会的名义,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与徐州、临肝等地的国民党重要官员,建立了统战关系,并选派大批共产党员,到各县“动委会”担任负责人,培养了一批抗曰骨干。他积极发挥开展群众工作的特长,推动特委会辖区内的各种抗日群体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台儿庄大战期间,各县“动委会”组织宣传队、担架队、运输队、卫生队等,开往前线。为参战的中国军队运送粮草、弹药和抢救伤病员。各抗日武装主动配合,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军兵力,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后来,郭子化又在边区组嫩日離,戯了苏鲁人瓶日义勇总队,积撕展舰槐抗曰战争胜利后,郭子化出任新成立的中共华东局委员,1946年任山东省政府委员,秘书长。1947年10月,任华东局秘书长。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成为国共两方争夺的焦点,支前工作尤为重要。中央特成立山东省支前委员会,统一领导全省支前工作。郭子化任主任。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深入,战事日益激烈,支前工作也非常困难。郭子化带领全省支前系统,克服了;很多不可想像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对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和渡江战役等一系列重要的支前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山东省共组织支前民工600多万人次。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郭子化任山东省政府第一副主席。1950年,因省主席康生离职养病,郭子化代理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1月,调华东行政委员会,任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同年冬,调任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2月,调国家卫生部,任部长助理,分管中医工作。1961年,任卫生部副部长。1975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