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仲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44
人物姓名: 王学仲
人物异名: 王夜泊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178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25年
籍贯: 滕州市
亲属: 王启方

传略

王学仲,1925年生,笔名夜泊,别号筑波山侨、曰泼一斛墨主;斋号为“已出楼”,园号为“毫园”,庭号为“四我亭”。滕州市宁家村人。当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天津大学教授,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所长。 王学仲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祖籍琅郡(现为临肝市),其远祖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同属王氏一脉。其曾祖王启方,是清末秀才,能诗善书,苦学“二王”。父亲王安履,专攻魏碑,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王学仲在这样一个书法世家中,度过了他的童年。他5岁学写字,6岁学画画,7岁上学读书,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王学仲从小喜爱读书,酷爱书画,好学上进,颇得家人的喜爱并寄予厚望。王学仲十几岁时,常随父亲到曲阜、泰山、部县等地,访碑问古,积累了大量的碑帖资料。这就为他后来书法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1942年,王学仲考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专学书画,成绩名列前茅。1949年,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入国立北平艺专墨画科。1950年(25岁),入中央美院绘画系学习油画,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他三度进京,长达12年之久的美术院校学习,受到了正规的艺术教育和严格的科班训练;得到了徐悲鸿、齐白石、吴镜汀、庚容、黄宾虹、蒋兆和、叶浅予、黄钧等人的传授指点,绘画技艺日益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曾自刻两枚印章:“美院三度”、“刺股十年”。徐悲鸿先生独具慧眼,认为他将来必成大才,誉其为“三怪之才”。王学仲没有辜负恩师徐悲鸿先生的期望,终于成为艺术大家。 他在中央美院刚毕业时,就到山西太行山区、秦岭、桂林等风景名胜之地,实地写生,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1%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73年为人民大会堂天津厅创作了《盘山飞帛》巨画。1978年,文化部成立中国画创作组,王学仲第一批调到这个创作组,进行国画创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在海外讲学授画,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画展,产生巨大影响。1992年1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为他举办了“王学仲艺术国际研讨会”,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到会,对他的书画作品和创作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俄罗斯美术家协会理事会主席、著名画家米哈依洛维奇深有感触地说:“看到王先生的画,就像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像听到中国国歌一样,使人心情振奋。先生真可称当代大师!”王学仲先生是我国画坛上的铁笔圣手和一大奇才。他出色地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借鉴了西洋画的有益成分;自觉地将诗、书、画熔为一炉,大胆革新,成功地开创了“中国新文人画派”。 他出版的《夜泊画集》、《书法举要》、《王学仲文艺论集》、《王学书法论集》、《王学仲美术论集》、《王学仲散文集》、《王学仲诗词选》、《黾勉集》等等,都充满着强烈的民族精神。 王学仲的散文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文笔流畅,亲切自然,家事、国事、大事、小事、谈古论今、说天道地、皆成文章。读过《王学仲散文选》的人都会爱不释手。王学仲先生的书法艺术功力深厚,气韵生动;一笔一自我,一字一变化;一幅一翻新,一碑一面目。从不拘泥于古人,从不重复自己。 读他的诗,看他的文,赏他的画,观他的书,令人倍加敬仰和神往。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