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源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38
人物姓名: 张文源
人物异名: 张养清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152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868年
卒年: 1912年
籍贯: 峄县

传略

张文源自幼虽家境贫寒,但读书刻苦,学业优异。1890年到曲阜参加县试,考取了秀才。但因没有路费,而没能去济南府参加乡试。他曾把自己的一篇文章送与朋友武修瑞。巧合的是,当武修瑞到济南应试时,考题就是张文源所写文章的题目,武修瑞因此而中了举人,所以峄县的人们有的就称张文源为举人,或称其为廪生。甲午战争后,峄县的读书人多为国家的安危忧虑,常在一处谈论国事。张文源在读书和教书过程中,结识了李麟阁、王介修、田冠五、梁步海、尤民等人,并结为知己D张文源生性正直,好抱打不平,颇有侠义之气。每看到土豪劣绅欺压贫苦百姓,他总是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百姓们争取利益。为此和一些劣绅结下仇怨。峄县有一劣绅王宝田,清末进士,家里有五百多亩地。他和省里、京师里的官员,都有很深的关系,实际上把持了峄县的实权。王氏家族依靠势力欺行霸市,坑害百姓,可谓无恶不作。百姓们无不痛恨。1907年秋天,峄县知县谢曦与王宝田勾结,想提高地税,借机牟利,还召集社会名流及士绅商议,以掩人耳目。在会上,张文源认为银价提得过高,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并指责知县敛财,而不顾百姓利益。知县恼羞成怒,将张文源扣押,试图将其秀才功名革除后加以治罪。但峄县教谕,认为张文源并无罪过,拒绝了知县的要求。谢曦又三次向省里报告,要求革除张文源的秀才功名,皆遭到拒绝。后来他悬赏10两白银,以求加害张文源的“罪过”,也未达到目的。最后还是王宝田出面,利用自己的关系,贿赂省城官员,革除了张文源的秀才功名,将其逮捕入狱。后押解到济南,投入历城监狱。 这本是一个冤案。省里的官员不知道张文源所犯何罪,所以将其关押在监狱里,三年多时间,从未审讯过。在狱中,张文源认识了同盟会员杜紫亭,并由其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张文源也逐渐地从一个自发反抗封建压迫的斗士,成长为自觉革命的民主战士。 1911年春,张文源被押解回原籍监狱。在崔毓松的帮助下,本来有机会逃亡曰本,但他却以自己有更重要的任务而拒绝了。这年秋天,辛亥革命爆发,革命浪潮迅速波及全国。峄县知县仓皇地弃官而逃。1912年春,由李麟阁、梁步海具保,将张文源解救回家。 张文源出狱后,立即发展同盟会员,开展革命工作,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他先后发展了李麟阁、王介修、梁步海、张树真等30多人加入了同盟会。成立了峄县同盟会分会,张文源任理事长。他自筹经费开展革命工作,走遍四乡,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发动群众同土豪劣绅作斗争。此时,王宝田已投奔张勋,当了他的顾问。张勋是辫子大帅,对覆灭的清王朝忠心耿耿。王宝田是清朝的遗老,他写了两本书:《国贼孙文》和《峨妖传》。前者是恶毒攻击孙中山,骂其大逆不道,是乱臣贼子。后者则直接攻击梁步海参加同盟会,是妖怪闹事。王宝田还把这两本书拿回峄县,大加宣扬,和革命党对抗。张文源发现此事后,疾恶如仇,当即跑到王宝田的家门口,痛骂他是封建王朝的走狗,是逆潮流而动的反动派。由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观念深入人心,而张勋惨败,无力与革命军作对。所以王宝田只能呆在家里,不敢出来和张文源理论,但心里恨透了他,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王宝田逃回兖州后,向张勋汇报了此事,并伺机报复。 此时,张文源积极地投身到民主革命的宣传中。他曾多次到济南找同盟会负责人刘冠三汇报工作。带回《三民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等革命书籍,作为宣传工具。在家乡提倡移风易俗,号召百姓剪去辫子,鼓励女子放足。让自己的女儿带头放足,还让妻子支持自己。 就在这时,中兴煤矿公司发生了劳资纠纷。由于煤矿给予工人的待遇微薄,安全条件很差,经常发生矿难。矿工不堪忍受,多有逃亡者。为了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资本家就四处抓人下井挖煤,使当地气氛非常紧张。张文源挺身而出,与李麟阁代表工人和资方打起了官司。中兴公司势力很大,并且和上层有紧密关系,这官司几乎没有胜诉的希望。张文源不屈不挠,数次到省里控诉。1912年农历10月2日,到省城控诉的张文源与李麟阁乘火车,路过究州站时,被张勋的部下绑架下车。王宝田等到了报复的机会,他和中兴公司诬陷张文源是乱党,中兴公司更以20万元军饷为诱饵,收买张勋处死张文源。当时国内形势也发生了不利于革命派的变化。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极力打击和镇压革命党,密电张勋在兖州一带开始行动。张勋就借此机会,于10月20日,将张文源秘密处死。张文源被害的消息传到峄县,百姓无不震惊和悲愤。张广孝将其遗体运回峄县,在北关祭奠七日后葬于檀山。 20世纪90年代,张文源的后人在枣庄市政协的帮助下,为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立碑纪念。他的外孙女、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梁巾侠,亲自写了祭文:“慷慨伤黎元,激昂忧国运。挺身抚强梁,囹圄何是论。缧绁战场连,幸可积‘天问’。欣然入革党,志刚意益奋。辫帅跳梁儿,且也得尺寸。元奸尚猖厥,捐躯亦所分。遗愿游乾坤,召我后人进。今日告英灵,中华方亢振。‘家风’殊万金,儿孙传至今。祭扫承母命,禀复教言真。抗流决是非,不与世浮沉”。祭文真实反映了张文源英烈的人生历程和尚尚品格。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