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凯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35
人物姓名: 张景凯
人物异名: 张捷三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141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894年
卒年: 1984年
籍贯: 山东枣庄市

传略

张捷三(1894至1984年),原名张景凯,山东枣庄市中区郭里集乡谭家河村人。在枣庄地区从事了60多年的教育事业, 是一位有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1912年,张捷三考入峄县高等小学,各科成绩均名列榜首,深受校长器重。第二年,他被接纳为同盟会员。1916年,他考入山东第一师范。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张捷三被峄县旅省同乡会推选为代表,回本县各校进行宣传,反对北京政府投降卖国。接着又返回济南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在学校革新派和复古派的激烈斗争中,张捷三旗帜鲜明,立志要为新文化事业奋斗终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旧峄县教育实权掌握在封建豪门王恒兴一伙人手中。张捷三尽管取得了山东最高师范学府的文凭,却进不了峄县高小。幸有当年的语文老师褚福英,任韩庄小学校长,聘用了他。从此,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1922年,张捷三的同窗好友宋东甫,接任峄县高小校长后,才把他调回峄城任教。1923年,峄县劝学所改组为教育局,张捷三被推举为视学员。1926年,局长离职,张捷三被推选为代理局长。这期间,他全面开展工作,使全县教育经费得到保证。他还办起了南华书店,一面向各校及时供应新的教科书,一面通过书店团结进步师生,坚持与封建余孽进行斗争。 张捷三知识全面,能讲授算术、历史、英语、自然常识等学科,还在讲授中,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深受进步青年欢迎。他任视学员后,仍未离开讲坛,常给毕业班同学补习功课。他爱护学生,鼓励有志青年成才。曾任国民党陆军司令的刘安琪、国民党监察委员洪杰、运河支队司令孙伯龙以及参加共产党且成为党的高级干部的田慕韩、解学勤、朱道南等,都曾是他的学生。他特别喜爱出身贫穷、倾向革命、学习勤奋的学生。朱道南说:“如果没有张捷三老师为我指路,帮我经济,励我斗志,我根本去不了济南,也就没有以后的革命历程。”1927年,北伐军攻打峄县城,奉军旅长孙伯万据城顽抗炮火之下,民众遭狭。张捷三挺身而出,劝说孙伯万投诚,并被选为民众代表,出城与北伐军联系,最后和平解决。不久,国民党县党部却撤销了他的教育局长职务。 1928年秋,新任县长傅维泗(冯玉祥部下)用中兴煤矿公司送他的例俸,办了一所育幼院,请张捷三经管。他欣然受命,并且办得很有成绩,使百余名孤儿得到抚养,并且受到正规教育。张捷三认为,这是国民党入峄之后,所办的惟一德政。1930年县长离任,县党部就把他挤出育幼院,重回教育局。1930年至1933年间,他在教育局尽管小心从事,结果还是被国民党撵了出来。从1933年9月开始,张捷三又过起小学教师的生涯。 张捷三虽一再受国民党打击,但还雄心勃勃,想到基层去,办一所理想的学校。这时齐村崔翰林的五少爷崔遽庵,当上了复兴煤炭公司的经理。他为了给自己“贴金”,赚一个名誉校长的头衔,准备每月拿出一百元资助齐村小学,特聘张捷三来主持校务。他欣然应聘。但崔遽庵出尔反尔,傲慢惜财。张捷三自知受骗,就于1936年寒假,远离乡土,到青岛与山小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张捷三决心弃教从戎。1938年10月,他毅然抛弃了家庭的拖累,奔波数百公里,找到朱道南。后来,由朱道南与纪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八年抗战期间,张捷三在峄县任党的地下联络站负责人、峄县民主政府财政科秘书。后来,任微山湖办事处主任、“峄滕铜郑边区县”文教科长和运河县参议长。在党内为县委委员、县委政府工作部副部长,长期负责统战工作。抗战初期,他动员了大批小学教师以及其他知识分子,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阵线。他的姨兄刘少彭的子女刘亦夫、刘省心等,都是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叛离家庭,投奔革命的。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张捷三的主要工作就是争取伪顽。他奔走于伪、顽之间,利用他旧日的社会关系,在苏鲁边区,争取了顽军头目韩治隆,使抗日人员可以在韩的地盘里自由出入。在伪化区,张捷三努力争取伪政权人员倾向于我抗日军民。徐塘乡伪乡长王允修,在张捷三的教育下,毅然弃暗投明,率部加入抗日队伍。 1945年9月,新四军解放峄县城,张捷三以峄县参议长兼中学校长的身份,接收了伪峄县中学。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工作,使学校初具规模,被命名为鲁南三中。1946年8月,国民党军进攻鲁南,张捷三奉命率领百余名师生北撤,辗转于鲁南山区;与滕县中学合并,改名为滕峄联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张捷三发扬抗大精神,坚持给学生上课。后来把年龄大的学生,介绍到后方医院工作,不能工作的合并到曲阜师范。 1948年9月,张捷三被委任为台枣专署文教科副科长,来到了第二次解放的峄县。当年冬天,他筹办小学教员训练班,集训小学教员和旧知识分子300余名,为解放后恢复鲁南地区教育事业,提供了必要的师资。 1949年下半年,台枣乡村师范学校(即枣庄师范前身)成立。张捷三为实现办一个理想学校的愿望,主动辞去了教育科副科长的职务,专任校长。直至1972年退休。二十三年间,他在办学方向上继承了老解放区的传统,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实事求是地对待出身于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照顾他们的生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张捷三在花甲之年,仍然早起晚睡,与学生一起上操,处处以身作则。他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以毕生的精力,为枣庄人民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民教师。 1984年2月29日,张捷三与世长辞,享年91岁。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