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30
人物姓名: 刘双印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127_00.pdf
性别:
时代: 清朝
出生年: 1821年
卒年: 1862年
籍贯: 山东峄县人

传略

刘双印,山东峄县人,生活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1821至1862年)。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饱受封建官府和土豪劣绅的压迫,因此培养出了他反抗压迫的叛逆性格,好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刘双印生活的时代,正是清政府内外交困,历经动荡之时。太平天国大起义势如破竹,如火如荼;北方的捻军也趁机起义;西方烈强先后发动侵略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刘双印此时也加入了“幅党”,举起义旗,成为鲁南数支“幅军”起义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首领。 刘双印结幅起义后,队伍迅速扩增至数万人。他和牛闺女、滕四在峄县北部的云谷山(今赛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境内)建立根据地。云谷山,又名闰谷山,在峄县城北四十五里。东接花盘之西麓,方园十余里。山有九峰,皆为险峻。巨岩之下,洞穴很多,如朝阳洞、九阳洞、梁王洞等,既有水源,又可储存粮草,是个易守难攻的山寨。云谷山东面为龟山、黄山,是另一支幅军李如林、殷运的地盘。两个山寨互相支援,雄踞峄县北部。刘双印全盛时期,曾四处出击,屡挫官兵;南下运河之滨,北攻蒙阴、莱宪,东迫临沂、日照,向西推进到曹州境内。他们与捻军、黑旗军配合,痛歼清八旗劲旅。幅军初起时,清廷派遣宁古塔“副都统”德棱额,率黑龙江精骑,进驻山东峄县,与沂州协、台儿庄营清兵以及地方团练配合,专事“征剿”幅军。在科尔沁亲王、直隶、山东、河南等省督军,协同僧格林沁亲王联合进攻幅军时,刘双印率部与官兵周旋,不时出击,屡挫清军。还兵分两路,一路向东进攻宫、折,另一路进逼府城究州。“费(县)东南民汗数百,都为匪所胁从;西南要隘和梁丘、高桥、郑日镇悉为匪踞。”当运河沿岸的幅军首领刘平遭到清军围攻时,刘双印、牛闺女等率部救援。他们杀开血路突出重围,退守云谷山。不久,刘平属下纷纷归附云谷山幅军,刘双印势力再度强盛。峄县县令张搌荣调集乡团,会同德棱额大军围攻云谷山。攻打数曰,结果连连受挫。营官罗某被义军击毙,清军死于滚木雷石者数百人。后来,连张搌荣也咽喉入枪,一命呜呼。官兵惊呼“贼锋馔甚”,只好狼狈逃窜。刘双印趁机出兵,遣部将孙葆珠、朱逾山袭破西集、马头、两河叉等地主团练寨圩,转攻冯家庄、刘家庄,饮马薛河而归。又衔枚驰袭索阴圩,大破之。一时间,鲁南农民的反抗斗争如火如荼,极为高涨。地方官府无计可施,联名状告清军督统德棱额迁延不战、贻误军机、拥兵自重。清廷传诏,切责德棱额“不遵调度,挟被参之嫌,以纵贼为报复……如再不实力追剿,即奏闻候旨惩创,以肃军纪,毋许姑息!” 与此同时,起用“丁忧”(服父母丧请假在家)的湖北政使阎敬铭,取代山东巡抚谭廷襄。调总兵陈国瑞、驻江苏漕督吴棠、究州镇标以及鲁南各府县官兵、团练,合力会剿幅军。 陈国瑞是僧格林沁麾下大将,生性凶悍,所部三千兵车卒,皆亡命之徒,打红旗,穿红衣服,号称“红孩儿军”。陈国瑞统兵开进鲁南后,调集所有武装,采用各个击破战术,对鲁南幅军进行了血腥镇压。幅军营寨被次第攻破,孙代祥等首领壮烈牺牲。刘双印也在率兵支援友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只好退守云台山。清兵在攻克龟山营寨后,集结十多万兵力,合力攻打云谷山。幅军将士拼死抵抗,战斗十分惨烈。为了保存实力,刘双印带领少数人马突出重围,投奔了邹县白莲池、宋继朋领导的白莲教起义军。白莲池也名白龙池,位于邹县东部群山中,绵延数十里,十分险峻。早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白莲教首领宋继朋等,便以此为根据地和官府斗争。 刘双印的军队和部县起义军会合后,力量更加强大。清政府将其视为一股重要的反叛势力。山东巡抚闾敬铭急令清军分路合击起义军。同治三年(1864年),总兵陈国瑞率红孩儿军,攻打白莲池。刘双印率军迎战,被清军三路包围,幅军惨败。刘双印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宋继朋等又坚持斗争了一个多月,终被陈国瑞攻破山寨。宋继朋及守寨义军全部遇难。至此,坚持反清斗争十余年之久的幅军起义宣告结束。然而,不堪忍受封建统治的残酷压榨写下叛逆的斗争历史,幅军起义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双印作为这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