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友父本名郝肥,字友,又字友父,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小郝国的“始受封君”。他是邾武公夷父颜次子。传世有邾友父鬲等青铜器铭文:“邾友父疑即小邾之始封君”(《山东金文集序》)。据《春秋世族谱》记载:“小邾,邾侠之后也。夷父颜有功于周,其子友别封为附庸,居郢……”。周王室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借郑国夷父颜有功于周室,封其次子友于郧,即小邾国。友即为“始受封君”。小邾国与邾国是附庸关系,其军政外交等重大决策也多与郑国同进退。小邾国立国时间,应该是邾友受封时间,史籍无载。但据李光雨先生推断,邾友受封的时间应早于其父去世的公元前807年。
邾友酷爱研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据《公羊传》记载,友在郧立国后,对外默默无闻,对内则修国政,办国学,实施以文治国的方略。他的这些举措,后来为其曾孙犁来把小邾国建成名显于诸侯大国之列的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东江贵族墓葬的发掘中,发现青铜箭头129枚。由此可以推论,春秋小邾国在当时军事比较强大,都城也建成军事要塞。这当然是邾友父及其后历代君王艰辛努力的结果。
周王室分封小邾国时,属“……齐威王所谓泗上十二诸侯。”(胡三省《通鉴注》)疆域应为现在的枣庄市山亭区全部,东达苍山县西部,北达平邑县、费县南缘,西达滕州市和微山县中部,南达枣庄市峄城区;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约55公里,占地约1600平方公里。从地理位置来看,周边为齐、鲁、邾、颛臾、费、宫、繪、向、那、倡阳以及宋、滥、滕、薛、任等,小郝国就在列国的夹缝中。它没有天然的屏障可据,在那个以强凌弱的时代居然能够传十四世,它是如何生存的呢?东江贵族墓葬出土文物中,有些铭文就反映了当时小邾国是通过和鲁国、宋国等大国通婚来缓和与他们的关系。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但可以确信,作为一个生存在夹缝中的小国而且延续了600余年,小郑国的历代国君在处理内政与外交方面,必然有过人之处。而作为小邾国的奠基人,“始受封君”的邾友父,必然有其特殊的重大贡献。
关于小邾国的历史,《左传》、《公羊传》、《春秋谱》、《路史》、《文献通考》等史籍中有零星记载。上个世纪30年代,王献唐先生曾根据这些零星记载和1932年滕县(今滕州市)安上村出土的青铜器,对小邾国的来源、姓氏、族源、疆域等做过研究。他指出邾国自周宣王以后,陆续分为3个国家,一是郑国,二是小邾,再就是夷父颜之弟叔术所建立的滥国。邾国故城在今山东部城市峄山之阳,滥国故城在今滕州市羊庄镇,这些已被考古证实。而对小邾国的历史研究,因文献记载简略,且出土文物如凤毛麟角,难以定论。2002年6〜7月间,枣庄市文物部门对山亭区东江村春秋早期小邾国贵族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小邾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地理位置、埋葬制度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依据东江村小邾国贵族墓葬的发掘,2004年10月,来自国内外的46位专家在山亭区举办“小邾国文化学术研讨会”。论证后得出结论:枣庄市山亭区东江遗址就是小邾国的都城,东江墓葬即是小邾国早期的贵族墓葬。
在东江村东南的高土台上,共发现了6座小邾国贵族墓葬。其中的3座已经被盗掘一空,一座遭到严重的破坏^通过对未被盗挖的3座墓葬的发掘以及对三座被盗墓葬的清理,共有随葬品103件。其中青铜器73件(有铭文的为24件)。每墓中都有铭文器,为考证墓主人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但铭文涉及许多国姓、姓氏及婚姻制度,其关系错综复杂,有待进一步考证。而有如此规模的墓葬群,足以反映当时国力的强盛和社会的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