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仁清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403
人物姓名: 厉仁清
人物异名: 艺名:小二孩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460.pdf
籍贯: 峄县厉湾
非亲属: 傅景坤

传略

厉仁清:峄县厉湾人,艺名“小二孩”,9岁拜峄县郑庄老艺人傅景坤为师学习旦角,四年师满,13岁开始登场演出。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徐州周围、贾汪、宿羊山、大黄山、利国、郑集、黄集、大陈庄、肠山等地。后来,又活动在蛘埠、南宿县、滁县、淮南等地,东到运河河畔、邳县、宿羊山、新沂等地,北到济南、泰安、兖州、邻县、滕县、峄县。18岁时,进入徐州演出。此后班主张成远去世,厉仁清开始独立掌班,能扮演生、旦。在靠班学艺的过程中,主要接触的都是柳琴戏史上的名流,例如孙殿文、黄诚仁、孙玉堂、马学诚、张成远等。因此,厉仁清的表演艺术日趋成熟。厉仁清刻苦好学、博采众长,声腔优美,表演诙谐,在鲁南、苏北颇受群众喜爱。新中国成立前,厉仁清以演旦角戏为主,早年在《二反》中扮演樊梨花,《西岐州》中扮演崔金定,一举成名。后来,厉仁清改演生行,专工小生,兼演须生及俊丑,能戏很多,代表剧目有《灵堂花烛》《铜台会》《王华登基》等。他音域不宽,但嗓音圆润,女腔功底厚,嘴头功夫好,所以他的唱腔柔美精巧,学习小生行的青年演员多宗其为师,称为“厉派”。他擅唱大段唱腔,板式布局合理,行腔中多变化,往往在做充分铺垫后加上节奏稍快的吞板、垛板,在连续数十句的大段唱腔中,虽然又“偷”又“闪”,但是字字清晰,腔势连贯却又似断又连,似连又断,腔腔含情,字字有意,声情并茂。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