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端品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397
人物姓名: 卜端品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458.pdf
出生年: 1889年
籍贯: 滕县张汪乡渊崖子村
非亲属: 袁玉美

传略

1889年生于滕县张汪乡渊崖子村,农民家庭,幼年曾人私塾,后因家贫辍学。17岁时,拜当地艺人袁玉美(高二徒弟)为师。卜端品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师5年,专工丑行,故而戏路宽,会戏多。他嗓音洪亮圆润,说唱流利清晰,表演生动淳朴,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风格。他表演的“鸭子丑”以精湛的演技誉满鲁南、苏北,深受群众喜爱,民间有“卜二迷(卜端品的乳名)腿上栓铃铛,走到哪里哪里响”、“卜拉门的拉魂腔,卜拉门腿上挂铃铛,东庄唱戏西庄看,赶集上会唱满场”、“卜二迷的拉魂腔,赶集串镇唱四方”等谚语。“卜拉门”又称“不拉门”,意思是遇有卜端品的演出,万人空巷,村村家家都闭门锁户去看戏。其代表性剧目有《拦马》《打干棒》《王林休婴》《七装》《跑窑》《老少换》《冯茂变狗》《双钗记》等。1912年,卜端品另行组织“卜家班”,一边进行地摊演出,一边收徒传艺,成为鲁南、苏北一带影响较大、历史较长的主要拉魂腔戏班之一,主要活动在枣庄、临沂、徐州、济宁、泰安、济南一带,逐渐形成了北路拉魂腔流派。卜端品一共培养了4名徒弟:卜玉萍、潘景月、刘宜海、宋玉春。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女弟子卜玉萍,唱腔优美甜润,扮相俊美俏丽,表演细致人微,成为卜家班的台柱演员。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