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巾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390
人物姓名: 梁巾侠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281.pdf
出生年: 1916年
籍贯: 峄县张林

传略

1916年,梁巾侠出生于峄县张林一户地主家庭,自幼随外祖母识字,受民主思想影响,为妇女解放而刻苦自学。上学时在母亲的鼓励下熟读鲁迅作品,广泛涉猎革命读物。七七事变爆发后,她通过朱道南与党取得了联系,并在朱道南的指导下开始从事抗日活动。1938年初冬,她离开家乡到抱犊崮山区参加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宣传队,从事戏剧创作,写了《夺枪》等活报剧,演出大受欢迎。后跟随朱道南从事运河支队的组建工作。梁巾侠曾为动员国民党张里元部所辖特务旅旅长孙伯龙(曾任她所任教的文庙小学校长)参加八路军做了大量的工作。1939年底,运河支队建立后,梁巾侠任支队政治处宣传股长。她常把战斗编成鼓儿词,由原为说书人的副队长演唱,极大地鼓舞了运河沿岸军民的斗志。1940年10月,运河支队在朱阳沟被敌人包围,梁巾侠第一次参加战斗,她手拿步枪,一面学习射击,一面进行宣传鼓动,毫无惧色。1941年1月,梁巾侠被调往鲁南军区机关工作。当时正值“皖南事变”爆发,她创作了话剧《骨肉恩》,对国民党破坏抗战残杀同胞的罪行进行了深刻揭露,该剧由鲁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公演后大受好评。1942年1月,梁巾侠改任峄山支队秘书。同月,峄山支队被千余日伪军包围在毛楼村。战斗中支队长牺牲,梁巾侠临危不惧,继续指挥战斗,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进攻,击毙敌军100余人。敌人最后施放毒气,也未能突破防守阵地。梁巾侠率领战士们同日伪军激战到傍晚,直到援军到来,迫使敌人撤退。®日本投降后,梁巾侠被调往东北解放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江西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她曾为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亭撰写楹联:“遏津浦而踞陇海扼敌冲要,迎苏皖以朝延安卫我通途。”并在《诉衷情》词中写到:“承伟业,卫乡关,挽狂澜。拼将热血,荐彼轩辕,奠此江山。”一代女杰的豪迈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专题

校长
职位
秘书
职位
教师
职位
教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