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贵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190
人物姓名: 杨洪贵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322.pdf
性别:
出生年: 1928年
卒年: 1989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山东省泰安市角峪乡

传略

杨洪贵(1928〜1989),全国人大代表,枣庄矿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山东省泰安市角峪乡人。杨洪贵出身贫农,高小文化程度。幼年家境贫寒,I2岁时,因生活所迫,给地主做小工,15岁时便到张庄矿下煤窑。194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他历任游击队战士、班长。解放后,在新汶矿务局孙村煤矿工作,历任采煤队长、工会生产委员、党总支副书记、张庄煤矿党委副书记、协庄煤矿副矿长等职。1964年10月,随“四清”工作队来枣庄矿务局田屯煤矿搞“四清”,任工作队副队长。1965年5月,任田屯煤矿矿长。1970年任枣庄煤矿党委副书记、矿长。I973年6月,任枣庄矿务局革委副主任,1978年8月,任率庄矿务局局长。1980年9月,任萆庄矿务局党委书记,1985年6月,任局级调研员。1980年,在中共車庄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市委常委。1983年当选为中共山东省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杨洪贵长期从事煤矿工作,对煤炭生产有丰富的经验。在他担任田屯煤矿矿长和枣庄煤矿矿长时期,他经常下井和工人一起劳动,遇有冒顶事故他总是最先赶到现场,处理问题。 1978年8月,杨洪贵担任矿务局局长时,东部生产矿井逐步衰老,西部煤田尚未开发,在完成生产计划比较困难时情况下,他和党委一班人采取积极措施,对老井挖潜,超额完成国家各项生产任务。1979年,原煤产量达到8325016吨,上缴利润6631.7万元,创建局以来的最好水平。1980年9月,他任局党委书记,主持矿务局工作,他带领局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矿区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创了新局面。1981年,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四化”要求,先后对21个矿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有39名年富力强、具有专业知识的同志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同时还提拔科处级干部69名,发展新党员238名。还在矿区推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局矿长负责制。1983年,在全局广泛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和全国六届人大会议精神,以及《邓小平文选》和中央的整党决定,对党员,干部进行了轮训,共办学习班145期,轮训人员7160人,为1985年矿区的整党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好了充分准备。 杨洪贵在任局党委书记期间,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经常下井。1981年6月I2日,陶庄煤矿井下2614上材料道发生火灾事故,他闻讯后,迅速赶赴现场,不仅帮助研究灭火方案,还和工人们一起趟着齐腰深的水到救火现场,查看灾情,指挥灭火。在陶庄矿他一住就是十几天,直到事故处理完,才返回局里。 杨洪贵同志作风深入、工作扎实,生活俭朴,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文化大革命中,他坚持原则,刚直不阿,同“四人帮”推行的反革命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受到了矿区职工的爱戴和尊敬。 杨洪贵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祖国的煤炭事业上,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对枣庄矿区的煤炭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89年12月8日,杨洪贵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1岁。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