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182
人物姓名: 孙兰峰
人物异名: 字:畹九;著名爱国将领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308.pdf
性别:
出生年: 1895年
卒年: 1987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滕州市姜屯镇大彦村

传略

孙兰峰(1895〜1987),字畹九,著名爱国将领,滕州市姜屯镇大彦村人。在兄妹6人中排行第二。他父亲孙金銮望子成龙,在他10岁时托人说情,到张家私塾伴读。5年后因生活所迫辍学回家种田,两年后走上了弃农从军的道路。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孙兰峰同鲁寨地主家的一个长工步行到济南兵站,几经辗转,编入晋军第二混成旅四团二营,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孙兰峰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多次荣立战功,深受傅作义将军的喜爱。先后被任命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他在频繁的战斗中,坚持整军习武,攻读各种兵书,研究战略战术,写下《治军日记》,军事、政治素质不断提高。1936年11月15日,在绥远揭开抗日的序幕,董其武将军奉傅作义将军之命,出奇兵连战7昼夜,收复了红格尔图、土牧台等地,为百灵庙大战开辟了胜利的道路。百灵庙依山傍水,是与外蒙接壤的草原重镇,也是日军盛岛特务机关经营20余年的根据地。百灵庙大战的指挥是骑兵师长孙长胜,副指挥兼前线指挥员是二一一旅旅长孙兰峰。孙兰峰在傅作义将军"以强袭之准备,作奇袭之行动”的精心谋划下,于8月23日秘密行动,全军身着白披风,潜伏在百灵庙前的环山中。深夜11时,孙兰峰一声令下,枪炮齐发,杀声四起,将士以一当十,前赴后继,冲锋陷阵。孙兰峰亲临前线阵地指挥,命令炮兵在庙东南高地上集中摧毁敌人女儿山阵地,命令装甲兵冲向庙东南山口。命令骑兵占领飞机场。全军浴血奋战,张振基连以三分之二的栖牲夺下了山头阵地。在蒙族爱国青年云继先等人发动的保。'安队800多人参加的临阵武装暴动(共产党人从中做了大量工作)作内应的优势条件下,全歼守敌,摧毁了德王多年经营的伪蒙军,敌酋乘车逃跑才以身免。I2月4日,孙兰峰指挥部队取得了阻击敌人反扑的胜利,敌弃尸600多具,生俘日军200余人。百灵庙战役杀死曰本特务要员20余人,伪军旅长金宪章。石玉山、安乐亭、王子修等率部反正,取得了空前大捷,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战历史上的新篇章。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孙兰峰率领部队在傅作义将军的指挥下,参加了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晋西之战、反攻绥远和115天的绥西抗战等一系列战役,歼灭了大量日军。在绥西五原战役之后,傅作义将军在原有部队基础上报请扩编为3个军,孙兰峰任暂三军军长,并被授以宝鼎勋章。后曾担任过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第十二战区抗战胜利受降官、张垣绥署骑兵总指挥、第十一兵团中将司令官兼察哈尔省主席、省保安司令等要职。孙兰峰将军从北伐战争到八年抗战胜利,身经百战,负伤9次,以勇于自我牺牲的模范行为,为广大官兵树立了榜样,广大官兵和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拐脚将军”。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发起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华北、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以排山倒海之势于1948年12月初揭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7月,蒋介石任命孙兰峰为第九兵团上将司令官,任命董其武为西北军政副长官。8月下旬,傅作义奉毛泽东主席之命,携带大量银元来绥远安定部队官兵生活,促使整体起义。当时孙兰峰对于起义顾虑重重。犹豫不决。9月19日起义的凌晨,傅作义再派参谋长李世杰、总参议张濯清到包头医院传达对孙兰峰的肺腑之言,孙兰峰终于幡然悔悟,断然地说:“我几十年与傅先生生死与共,北伐时守涿州我们部队被弄散了,我也没有离开傅先生,今天我哪能单独行动!走,要走早走了,咋天还有两架飞机嘛,可我并不那么糊涂。啥也别说了,就是黄河,我也同傅先生一块眺。”随后就在董其武名字后边签上了孙兰峰3个字,接着签字的是刘万春等39人。这天下午1时许,傅作义在中国银行大厅召开重要领导干部大会,邓宝珊、董其武、孙兰峰、张钦坐在傅先生两侧,大家喜笑颜开、如释重负。4时许,傅作义偕同孙兰峰、邓宝珊乘特别快车回北平,向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汇报绥远起义的情况,并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议和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孙兰峰将军能断然拒绝蒋介石的威胁利诱,毅然签字起义,与董其武将军一起领衔通电全国,使官兵避免流血牺牲,广大群众免受涂炭,是对祖国解放事业的巨大贡献,所以成为受人尊敬的爱国将军。 孙兰峰将军起义后,历任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历届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1984年9月19日,89岁的孙兰峰将军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绥远起义35周年纪念大会上做了录音讲话,并在《内蒙古日报》上发表了以《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为题的文章,体现了他热爱党和社会主义,关心祖国统一事业的心愿。 1987年2月27日,92岁高龄的孙兰峰将军与世长辞。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聂荣臻、乌兰夫等送了花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统战部长阎明复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内蒙古自治区各界人士和家乡滕州市的代表共数万人参加了追悼会,追悼这位著名的爱国将领。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