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161
人物姓名: 张捷三
人物异名: 原名:张景凯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273.pdf
性别:
出生年: 1894年
卒年: 1984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枣庄市市中区郭里集乡营子村

传略

张捷三(1894〜1984),原名张景凯。枣生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枣庄师范学校创始人,枣庄市市中区郭里集乡营子村人。张捷三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幼年随其父母生活。9岁至七里店外祖父家读私垫。后跟其姨兄刘少彭学习经书。1912年考入峄县高等小学,各科成绩均名列班首,深受佼长器重。翌年,被接纳为同盟会员。 1915年,张捷三高小毕业后,考入兖州初级师范学校,后因患眼疾回家逾期未归除名。1916年考入山东第一师范。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张捷三被峄县旅省同乡会推选为代表,回本县,到各校宣传“五•四”运动,反对北京政府投降卖国。继又返省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在学校革新、复古新旧两派激烈斗争中,张捷三思想受到了强烈冲击,从此立志要为新文化教育事业奋斗一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旧峄县教育实权掌握在封建势力王恒兴派手中,张捷三尽管取得了山东最高师范学府的文凭,却进不了峄县高小。幸有当年的语文老师褚福英任韩庄小学校长,意愿招聘,方免失业烦恼。 1922年张捷三协助姨兄刘少彭竞选省议员获胜,峄县高小校长王玉珍被解职,让“穷书派”宋东甫一张捷三的同窗好友接任,张捷三遂调峄城任教。“恒兴派"受挫,极力反对。一面煽动学生赶宋校长下台;一面召开全县绅士会议,围攻重殴刘少彭。最后,省参议会出面干涉,才制止了“恒兴派”的嚣张气焰。但补士家庭出身的学生,仍然制造事端,伺机报复。张捷三为了缓和矛盾,稳固宋校长的地位,主动提出辞职。后又奔波济南,求亲托友,才在宁阳东庄小学谋到教职。任教两个月后,又因家遭匪劫,母、弟遇害,不得已又重返峄小任教。 1923年,峄县劝学所改组为教育局,张捷三被推举为视学员。1926年,局长离职当了北伐军别动队的参谋长,张捷三又被推选为代理局长。张捷三在任视学员、代理局长期间,使全县教育经费得到保证,与封建余孳开展了斗争。他还办起了 "南华” 书店。一面向各校及时供应教科书,一面用以团结进步教员。 张捷三知识全面,能讲授算术、历史、英语、自然常识等学科。在讲授中还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深受进步青年欢迎。他任视学员后仍然未离开讲坛,常给毕业班补习功课。他的学生成材者颇多。如曾任国民党陆军司令的刘安琪、国民党监察委员洪杰、八路军运支队司令孙伯龙,以及参加共产党且成为党的干部的田慕韩、解学勤、朱道南等。他尤喜出身贫穷、倾向革命、学习勤奋的学生。不少青年都鸯经他提携、帮助成长的。朱道南说“ 如果没有张拷三老师为我指路,帮我经济,励我斗志,我根本上不了济南,也就没有以后的革命历史”。 1927年,北伐军攻打峄县城。奉军旅长孙百万据城顽抗。炮火之下,民众遭殃。张捷三挺身而出,劝说孙百万投诚,并被选为代表出城与北伐军联系,使峄县城民众免遭祸殃。 不久国民党县党部在峄县公开活动,县党部七个委员有六人是张捷三的学生。这些人翻脸不认人,不接纳张捷三入党,教育局长的职务也被勾销了,1928年秋,新任县长傅维泗(冯玉祥部下)用中兴煤矿公司送他的例偉办了一所育幼院,请张捷三筹办。张欣然受命,并且办得很有成绩。百余名孤儿得到抚养,且能读书、学艺。张捷三込为这是国民入峄之后所办的唯一德政。1930年县长离任,县党部就把张挤出育幼院,让他重回教育局。 1930〜1933年间,张捷=在教育局当了一年教育委员,两年督学。尽管他小心行事,结果还是被国民党撵了出来。从1933年9月开始,张捷三又过起小学教师的生涯。 当时,张捷三虽一再受国民党打击,但还雄心勃勃,想到基层去办一所理想的学校。刚巧齐村崔翰林的五少爷崔遽庵当上了复兴煤炭公司的经理,愿意每月拿出100元资助齐村小学,以取得名誉校长的称号,并特聘张捷三来主持校务。张欣然应聘。但崔遽庵出尔反尔傲慢惜财。张捷三自知受骗,遂于1936年寒假,远离乡土,到青岛兰山小学为糊口而任教。 “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张捷三决心投笔从戎。面临国共合作的新形势,张捷三从他自身的遭遇中深知国民党腐败无能、欺压人民。因此他坚决反对姨兄兼老师、老政客刘少彭的所谓国民党正统论,而赞成学生兼同事朱道南参加的共产党是真正抗日领导者的主张。1938年10月,张捷三毅然抛弃了家庭的拖累,奔波数百里,找到了朱道南,并由朱与纪华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张捷三历任峄县城党的地下联络站负责人,峄县民主政府财政科秘书,微山湖办事吐主任,峄滕铜邳边区县文教科长和运河县参议长等职。在党内为县委委员、县政府工。作部副部长,长期负责统战工作。抗战初期,他动员了大批小学教师以及其他知识分子参加抗日,连坚'寺要跟国民党走的刘少彭的子女刘亦夫、刘省心等也都在张捷三的教育影响下叛离家庭投奔革命。 在坑日战争相持阶段,张捷三的主要工作薄是争取伪顽,为我利用。他奔走于我、伪、顽之间,利用他旧日的社会关系。在苏鲁边区,争取了顽军头目韩治隆与我友好,使我方人员可以在韩的地盘里自由出入,敌人来扫荡时,就有了较宽广的回旋余地。1943年,当韩治隆顽固反共的时候,又是张捷三带领我军侦察连长伪装联系工作,刺探了虚实,给以沉重打击。 在伪化区,张捷三努力争取伪政权人员倾向于抗日。当时运南地区大部分伪乡公所与我有关系。徐塘乡伪乡长王允修,在张捷三的教育下,毅然弃喑投明,率部加入了八路军。巨梁桥伪乡长刘善云原系红枪会头目,曾与其同伙杀害我指战员28人,血债累累,他想得到我政府宽大处理,主动提出与我方便,但须拜张捷三作义父。当时张以为认贼作子,是奇耻大辱,执意不允。党组织认为做好刘善云的工作,可以使运河两岸畅通无阻。张捷三以党的事业为重,认他当了干儿,直至抗战结束,刘善云再没有做过坏事。 1945年春,张捷三调淮北区党委轮训班学习。当他回来时,又碰上新四军解放峄县城,张捷三以峄县参议长兼中学校长的身分接收了伪峄县中学。其实只接收了几座空房和一架钢琴。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使学校初具规模,被命名为鲁南三中。1946年8月,蒋军进攻鲁南,张捷三奉命率领百余名师生北撤,辗转于鲁南山区,与滕县中学合并,改名为滕峄联中。在艰苦环境中,张捷三发扬抗大精神,坚持给学生上课,后来把年龄大的学生介绍到后方医院工作,不能工作的合并到曲阜师范。张捷三随鲁中南军区留守处撤至渤海。 1948年9月,张捷三被委任为台枣专署文教科副科长,回到了第二次解放的峄县。是年冬筹办小学教员训练班,集训了小学教员、旧知识分子共300余名,为解放后恢复鲁南地区教育,准备了充分的师资条件。 1949年下半年,台枣乡村师范学校(即枣庄师范前身)成立,张捷三为实现办一所理想学校的愿望,主动辞去了教育科副科长的职务,专任校长,直至1972年退休。23年来,他在办学方向上继承了老解放区的传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注重生产劳动教育,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实事求是地对待出身于旧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历史问题,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照顾他们的生活,使之安心工作。他以身作则,花甲之年仍然起早睡晚,与学生一起上操;他生活朴素,作风平易近人。他以毕生的精力为枣庄人民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民教师。 1984年2月20日张捷三同志与世长辞,享年91岁。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