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麓水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106
人物姓名: 王麓水
人物异名: 原名:培岳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71.pdf
性别:
出生年: 1913年
卒年: 1945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江西省萍乡县宗里村

传略

王麓水,(1913〜1945),原名培岳,鲁南军区政委、山东八路军八师师长。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宗里村,全家9口人,生活艰难,除租种地主的土地外,还靠父兄打零工、做挑夫,勉强糊 口。 1927年,北伐军进驻萍乡县,14岁的王麓水在达成师范学校加入共青团。I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毛泽东在井岗山坚持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转到中央苏区工作,后随工农红军长征到陕北。 在红军部队里,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团特派员、团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了风陵渡、平型关大战,在平型关战役中负伤。1939年春,任一五师晋西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率晋西支队来鲁南。1942年夏,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教导一旅政委。1943年春,任鲁南军区政委兼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当时,鲁南地区正处在极其艰苦的困难时期,日伪军据点林立,扫荡频繁,加上连年灾荒,军民主要以树皮、野菜充饥,鲁南抗日根据地缩小为 “南北10公里,东西一线牵”的狭长地带。面对危难的局面,王麓水一面发动群众组织生产救灾,一面抓紧军队整训,广泛动员根据地青年参军,扩大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带领根据地军民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为迎接抗日战争的大反攻株马厉兵,积蓄力量。 1943年秋,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王麓水指挥部队在费县柱子村发起了“讨刘(桂棠)战斗”,亲自率领两个团的兵力,主动发起攻击。刘部拒不投降,负隅顽抗,王麓水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沿指挥。此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当场被震昏,醒来后,继续指挥战斗,终于全歼刘部,刘桂棠被击毙。同年9月,在核桃略消灭顽军刘宇华团600余人,拔掉了鲁南抗日根据地周围的日伪据点,彻底改变了鲁南地区的被动局面,巩固和扩大了鲁南抗日根据地。 1944年5月,王麓水同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指挥了“崮口战斗”,经过一天激战,全歼刘国祯旅。同年秋,又率军攻打荣子恒的老巢一一泗水城,一举全歼荣部,毙、伤、俘敌军3000余人。7月,他又率领部队攻克了滕、沛、鱼三县交界的程子庙据点,击溃周同部。1045年8月王麓水挥师东进,攻打滕县土顽申宪武的驻地阎村,经7昼夜激战,活捉申宪武及其子申怀钦,打死打伤俘虏顽军3000多人。 阎村战斗结束后,正值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他甲胄未解、战尘未除,又驰骋于鲁南各战场,先后率军攻克了峄县城、台儿庄等鲁南重镇。 1945年秋部队整编后,王麓水任鲁南军区政委兼党委书记、山东八路军八师师长兼政委。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与敌伪合流,抢占滕县。I2月I2日,为解放滕县他率八师包围了滕县城。守城的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徐梁部及赵毅轩所率山东保安二师,凭借城墙高大、粮草充足、武器精良、设防森严的优势,固守县城。为了尽快攻克滕县城,详细拟定了作战方案,选定防守比较薄弱的东大门作为突破口。战斗打响后,王麓水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在东大门外马神庙房家坑处观察敌情时,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在场数人受伤,王麓水胸部中弹,鲜血直流。当卫生人员赶来,把他抬上担架时,他睁开眼断断续续地说:"同志……战斗……胜利……”就闭上眼睛,停止呼吸。年仅32岁。 王麓水牺牲的噩耗传到前沿阵地,广大干部、战士纷纷含泪请战,要求参加攻城突击队。第二天。在强烈炮火配合下,东门很快被攻下,击毙保安二师师长赵毅轩,旅长李华率4000多名官兵投降,县城解放。 为纪念王麓水,滕县曾一度改为麓水县,华东野战军《三纵军报》易名为《麓水报》。1952年临沂烈士陵园落成,将王师长的遗骨从苍山县文峰山移葬陵园。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陈毅、罗荣桓等分别为墓碑题词,董必武的题词是: 身是萍乡一雇工, 参加革命显英雄。 鲁南解放开新局, 痛惜城郊未竟功。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