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092
人物姓名: 赵仁义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45.pdf
性别:
出生年: 1918年
卒年: 1942年
籍贯: 枣庄市峄城区上屯村

传略

赵仁义,(1918〜1942),著名烈士,枣庄市峄城区上屯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父母相继病故,靠乞讨度日。10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羊,到20岁当雇工,1938年春,日军侵占峄县城,他家乡沦陷,鬼子兵到处奸淫烧杀,他激于爱国热情,于当年到国民党华北游击五十支队第三梯队当战士。共产党员孙伯英、孙怡然实际主持这支部队的工作,按八路军的宗旨建设部队。由于赵仁义年轻聪明,思想纯洁,又好学上进,被党组织选为培养的骨干。1939年夏,孙伯英、孙怡然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邵楼、湾槐树等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表现机智勇敢,很快担任班长、排长。1941年春,他所在的部队编为峄山支队,当年9月,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孙云亭带着队伍叛变,把他们编入古邵伪军孙茂墀部,驻防古邵据点。当时担任中队长的赵仁义,在得到几个共产党员和分队长严运厚的同意下,秘密派人到峄县县委汇报情况,并请示今后工作。县委指示要他积极组织力量,待时机成熟时,起义归来。后县委又派郑允东以卖油为掩护负责跟他们联系。赵仁义组织的第一次起义,由于组织工作不够严密,被孙茂墀发觉,准备起义的齐凤池等4人被逮捕。后齐凤池等被押送峄县城日军宪兵队,受尽酷刑,宁死不屈,被日军杀害在峄城关帝庙前。 1942年5月,赵仁义和严运厚、郝炳章、孙茂一、郝锦谋、郝常明、李培一等人,又组织第二次起义,带领近百人的队伍,在打了伪区公所,缴了伪军一个分队的枪之后,开到黄邱山套,时值运河支队处于最困难时期。部队天天行军,粮食供应困难,部队大量减员,最后剩下30多人,他向县委提出带部队插入运北敌区活动,县委遂决定起义部队和刚成立的文峰游击队,合编为文峰游击大队,赵仁义任大队长,负责在运北敌占区坚持斗争。同年10月,他带队回运河南岸黄邱山套。一面向县委汇报请示工作,一面休整,返回运北时在土山与伪军遭遇,部队与敌激战后突围,他和通信员李克宝英勇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他俩的头颅挂在峄城火车站两侧大木粧上,组织上派郝炳章、吴成全在黑夜盗回两人的头颅,将他俩遗体葬于黄邱山套。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