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070
人物姓名: 李天倪
人物异名: 又名:慰施;曼公;逸虎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99.pdf
性别:
出生年: 1891年
卒年: 1937年
籍贯: 滕州张汪镇五所楼

传略

李天倪(1S91〜1937),又名慰施、曼公、逸虎,国民党山东省议员,第一届国大代表,滕州张汪镇五所楼人。 青年时期,在兖州、济南求学,后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法律系,参加了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积极从事推翻清王朝的活动。1913年,在北京创办《法言报》,宣扬民主,自任主编。回山东后,当选为国民党山东省参议员,第一届国大代表。先后担任过鲁豫清乡督办署政治处处长,青岛特别市渔航局局长,韩复榘的视察主任等职。1925年,李天倪为发展家乡教育,献地34亩,在五所楼创办私立懋榛小学,自任董事长,学校聘请了进步教师李季民、李叔铭等人执教。该校不仅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革命人材,同时也是滕县早期共产党人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场所。李天倪因积极从事反对军阀割据的活动而遭通缉,学校被张宗昌下令捣毁。1928年北伐后,李天倪又出资重建懋榛小学。I932年夏,中共滕县特支领导了反对镶修微山湖堰的斗争,组织了100多名绅士和农民赴济请愿,李天倪积极支持,大力配合,经多方斡旋,终于取得了反镶湖堰斗争的胜利。 “七七”事变后,李天倪主张积极抗战。曾以李果的化名在济南《诚报》上发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社论,抨击投降派的亡国论调。日军占领德州后,李天倪洞察到韩复榘弃城南逃的阴谋,便亲自动员韩的三位师长要以民族利益为重,守土抗战,与韩复榘彻底决裂。这时他回到故乡,意欲组织抗日游击队,不幸于1937年10月27日晚,在临时下塌的滕县西门里同仁钱庄惨遭暗杀。1938年,韩复榘在武汉伏法之前,对主谋暗杀李天悦一事供认不讳。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