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稷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045
人物姓名: 李稷
人物异名: 字:孟豳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53.pdf
性别:
时代: 元代

传略

李稷,(1303〜1364),字孟豳,元代状元,今滕州人。李稷出生于滕州一个官宦世家。他自幼聪悟,博闻强记,有神童之称,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8岁就能背诵经史中的部分文章。李稷的父亲十分钟爱儿女,尤其喜爱李湲。治衙办公之余,常以古今存亡治乱之道进行教育,潋发他们的忧国爱民之心。为把孩子培养成才,李稷的父亲在袁州、铅山任职期间,把李稷留在身边,并专门聘凊名师来辅导李稷。良好的家教与名师的栽培,加上李稷的聪明好学,进步很快。元泰定四年(1327年),年仅24岁的李稷以超群的成绩一举中了进士。在殿试初排名次时,李稷名列第二。到皇帝赐宴时,皇帝问及时事与治国之道,李稷对答如流,语惊四座。皇帝非常喜爱,把他提为第一名,并亲赐袍(朝服) 笏(大臣朝见时所执的木板,用以记事)。 李稷中状元之后即步入仕途,初授淇州判官。后调任海陵县丞,因政绩突出,不久便提拔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御史台照磨。 元至正初年(1341年),李稷被外放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迁都事。不久又回朝廷任监察御史。李稷身为凍官,面对朝廷宦官的腐败现象,敢于直言上疏。大宦官高龙卜依仗皇帝的信任,利用特权私吞国家财产,干扰朝政,残害忠良,行贿受贿,作咸作福,其行为危及皇朝的根本利益,许多官员敢怒不敢言。宇稷不畏特权,弹劾高龙卜,请求予以驱出朝廷流放充军。奏章上去后,皇帝批示同意其奏,把宦官高龙卜充军征东。李稷有胆有识,办亊公正无私,不久升任中书左司都事,后又迁汪户部尚书。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李稷跟随丞相脱脱出师征徐州。平乱之后,李稷辞官回滕州闲居。皇帝不同意,又下旨召回朝廷,为詹事丞,除侍御史„不久,升为中书参知政事。惠宗亲自到太庙祭祀,他又摄太常少卿。后又升为资善大夫、御史中丞等。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李稷母亲病故,他依照旧制回家守丧。守丧期满后,朝廷起复为陕西行省左丞枢密副使。李稷请求辞职在家休息,朝廷不准,又任命他为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除副詹事。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李稷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尚未动身,又改任为山东廉访使。到任不久,身患重病,辞职回到京师大都(今北京),不久便病故,终年61岁,归葬于滕州城北。 李稷为官三十多年,其中在朝廷台省二十余年,能注意为民兴利除害,见不平事仗义执言,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一代名卿,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死之后,朝廷赠推忠赞理正宪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穆;《元史》、《山东通志》《滕县志》均为他立传。滕州人为他在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状元坊”。到清代乾隆年间,滕州举人王特选为状元坊写诗,纪念这位滕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诗曰: 写坊可是兔毫笔,射策还须龙音才。 漫道吾乡无盛事,滕人亲见状元来。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