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043
人物姓名: 王晏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49.pdf
性别:
时代: 唐朝末年
出生年: 890年
卒年: 966年
籍贯: 滕县使相乡
亲属: 王汉伦

传略

王晏(890〜966),滕县使相乡(今滕州西部)人,生于唐朝末年(昭宗大顺元年)藩镇割据,兵荒马乱的岁月,因家庭穷困,无力求学,常与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有时为了生活与他人聚集偷盗大户的粮钱。公元923年,李存勖推翻后梁,建立后唐,定都洛阳,并招兵买马扩充禁军。王晏趁叽报名投军。由于他在禁军中英勇善战、战功显著,很快被提升为奉国小校。后唐统治了十三年,被石敬瑭推翻建立后晋,并迁都开封,王晏等禁军也由后晋收编。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契丹又派大军攻打后晋。后晋派大将杜重威率军迎战,王晏与赵晖率兵防守陕州。不久,契丹的军队攻占了开封,灭了后晋,杜重威投降契丹,契丹派大将刘愿据陕,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这种严峻复杂的形势,王g沉着冷静,审时度势。他与赵晖等将领商议对策,提出了与刘g决一死战,杀掉刘愿并拥护在河东晋阳(太原)刚建立的后汉王朝的主张。一天深夜,王晏亲自率领敢死队,悄悄翻过城墙,进入官署,杀掉了防守的士兵,到天亮时逮住了刘愿,取得了偷袭的胜利。王晏命令把契丹大将刘愿杀死,将其头悬挂城门外。接着,又派子王汉伦带着书信去晋阳,表示归顺后汉皇帝刘知远。刘知远即位不久,正是用人之际,见王晏派人前来归顺,非常高兴,遂提升王晏为建雄军节度使。后汉帝进占开封之后,又加封王晏为同平章事。从此之后,王晏名声大振,成为一代名将。 后汉是个短命的王朝,仅统洽了四年就被后周太祖郭威推翻。周太祖出身穷家,知道民间疾苦,称帝后虚心纳谏,保持节俭生活,留心搜罗人才,重用王晏等一批后汉大将,加封王晏兼任侍中之职。广顺元年(951年)守晋州。刘崇率领大军攻打晋州,王晏的儿子王汉伦奉命率军出击,打败了刘崇,周太祖提升王汉伦为滨州刺史。太祖为了表彰王晏父子的战功,又封王晏为武宁军节度使、滕国公,“加开府阶”,并让他回滕探亲,光宗耀祖。王晏回到滕县老家后,首先祭祀了祖先,然后设宴招待亲邻朋友,地方官与百姓一致请求为王晏立了“衣锦碑”。周太祖死后,养子郭荣(原姓柴,太祖内侄)即位为周世宗,加封王晏兼中书令。 周世宗即位不久,滕县吏民又上疏请求为王晏在滕立“德政碑”。世宗批示除同意在滕县为王晏建立德政碑外,还下诏“改其乡里为使相乡,勋德里,私门立戟”,进一步嘉奖王晏。这也是少有的殊荣。时隔不久,世宗又令王晏改任“河南尹,西京留守”,后又调到凤翔任节度使。 960年,后周的禁军统帅一一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北汉和辽会师来攻,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为了稳定局势,安抚使用后周的文臣武将,改任王晏为安远军节度使,累封韩国公。“杯酒释兵权”事件之后,王晏递上一份奏章,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辞职。宋太祖很高兴,马上照准,改任太子太师。 王晏生长在乱世,身经百战,智勇双全,从一个农村青年锻炼成长为一代名将。他在宋太祖建立宋朝不久,就主动地交出兵权,激流勇退,这是非常明智的,因而受到太祖的赏识。他在太子太师这个官高而无实权的位子上,度过了自己的晚年。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中书令,归葬于滕县使相乡。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