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唯一号: 151030020210000581
人物姓名: 张恺
人物异名: 原名:王世荣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0296.pdf
性别:
出生年: 1918年8月
籍贯: 辽宁省营口市

传略

张恺,原名王世荣,女,1918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铁路职员家庭。后迁至河北省临榆县山海关。1929年秋在河北省临榆县立女子小学读书。1930年,随父母迁到枣庄,人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职工子弟小学,后又在职业中学就读。193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人天津女子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同年冬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打破了她的求学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她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出于朴素的爱国思想,便与几个同学一起,自发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学中的共产党员向她讲述抗战和革命的道理,介绍进步书籍,使她开阔了眼界,立志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并经李作森、张鸿仪介绍,秘密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18日枣庄沦陷前夕,她根据共产党组织的决定撤出枣庄到山里打游击,任四川旅沪同乡会战时服务团团员。同年5月,参加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任三大队四中队指导员。她带领队员活动在墓山、凤凰庄一带。8月,被中共山东分局派到国民党张里元部保安二旅政训处做统战工作。1939年4月人山东分局党校学习。6月任山东分局战时服务团支部书记。10月任山东第一区党委工作团训练班支部书记。1940年2月任山东第一区党委党校组织科科长。6月任鲁南区党委党校组织科科长。1941年5月任鲁南区党委妇委委员、妇救会宣传部部长;同年12月至1945年9月任鲁南区党委妇委副书记、妇救会会长。此期间,她曾于1943年4月化名王秀琪到敌占区工作,任沛滕边县委委员兼夏镇特别支部书记。其间,她及时分析研究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监视敌人的活动, 传送情报;培养、锻炼抗战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开展抗日活动。8月,返回鲁南区党委机关任原职。 解放战争时期,张恺先后任鲁南区党委妇委书记、妇救会会长,鲁中南区党委妇委书记、妇救会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恺先后任山东省妇联秘书长,中共山东省委妇委副书记、省妇联副主席,省政法委委员、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妇委书记、省妇联主席。先后当选为中共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 1959年9月,她任中共济宁市委第一书记。同年12月任中共济宁地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兼济宁市委第一书记(1960年7月后不再兼任)。当时,济宁市“五风”盛行,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群众生活极端闲难。她带领市委一班人,转变领导作风,深人基层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官僚主义,纠正“五风”。1960年,济宁市民粮食供应十分困难。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市民粮食供应,她深人济宁农村调查研究,并在她的主持下,市委作出《关于增种地瓜和多穗高粱的决定》。当年全市增种地瓜50万亩,增种多穗高梁11.3万亩,有效缓解了市民粮食供应困难的局面。为了使农业生产稳步地恢复和发展,根据上级指示,市委在农村实行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成本,超产奖励),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生产方面,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1963年2月,张恺复任省委妇委书记、省妇联主席。1964年她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劳动。1970年5月至1977年9月任省民政局副局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党组副书记)。1977年10月,调任中共吉林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83年4月,当选为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常委。1987年9月离职休养。

知识出处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滕州党史人 物》(第一集)图文并茂,资料撷取真实详尽,考究取证科学严 谨,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199位滕县籍或曾在滕县工作、战斗过的革命前辈,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高大伟岸的精英群体。他们中,有建党初期,在 白色恐怖下为了崇高信仰,舍生忘死,历尽艰险,义无反顾的 革命志士;有在敌人刑场上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 革命先烈;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怕 牺牲,屡建奇功的战斗英雄;有身居要职,肩负重任,以身作 则,勤政为民的领导干部……这些革命前辈丰富多彩的人生 经历、感人至深的精神风范、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组成了一 幅幅漫卷烽火硝烟的生动画卷,谱写了一曲曲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华彩乐章,铸就了一座座传之久远、光 照千秋的历史丰碑。

阅读

相关专题

科长
职位
委员
职位
书记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