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历代系列文化遗址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483
图表名称: 前台历代系列文化遗址
起始页: 0118.pdf
结束页: 0118.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K878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建筑遗址

内容

前台历代系列文化遗址,位于该村南二百米处的高台子庙地上,东依大山,西靠薛河。历代文化层保存完好,地表台沿文化层己暴露出各时期的文化遗物标本。经省、市考古队初步勘定,为人类社会历代连续性综合文化遗址,这种古文化遗址在全省是首次发现,全国也不多见,它对综合研究枣滕地区各个时期的文化具有珍贵的价值。目前,该遗址尚未进行挖掘、开发。 考古专家根据该文化遗址分析,我们这一带的祖先约在一万多年前住在薛河东岸的大山上,约七千多年前,古类人猿进入原始社会,定居在依山傍水的前台遗址上,历经原始社会的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时代,进入人类文明社会的夏、商、周……,然后,又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直至高度文明的当今时代。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我们的先民们一直繁衍生息着。 据考,唐朝以前,此地为大面积高台地,有部分定居户。唐太宗在位时,此地建有法华庵;唐开元年间,又在法华庵前建法华寺。后来,尼去庵废,僧寺仍存,但人们仍习惯称此为“法华庵”,俗称“华姑庵”。清末时,寺院还晨钟暮鼓,香客不断,后毁于战乱。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