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盆锢漏锅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474
图表名称: 钯盆锢漏锅
起始页: 0112.pdf
结束页: 0112.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K892.28
关键词: 钯盆锢漏锅 技艺传承

内容

钯盆锢漏锅 过去,由于物资匮乏,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稀少短缺,一些易碎的锅、碗、坛、罐等,除非粉碎性的损坏,但凡能有修补利用价值的就绝不会轻易扔掉。这样,就促使了一个行业的诞生一一 “钯盆锢漏锅”。 那时,没有任何电动工具,打孔全凭自制的木钻如拉二胡似地来回不停,一个孔需钻十几分钟,孔的大小、间距还必须对称适中,所以,孔眼钻的好坏便成了能否干好这门手艺的关键,因此也就有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俗语。孔眼打好后,要把一个个疤钉嵌入孔中,用小铁锤轻轻敲打扁平,将裂缝扒紧,然后抹上油灰,干了再使用便滴水不漏。 如果是补破锅窟窿,由于增加了一道熔化铁水的工序,则要复杂一些,且需细细修整打磨碴,口边沿。无论裂缝碴儿如何歪扭七八,经手艺人的锢锔后都能“无缝对接”。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破旧的器皿无人再用,这门手艺已经绝迹,但在老年人的脑海中却依然记忆清晰。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