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西施隐居羊庄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454
图表名称: 范蠡、西施隐居羊庄
起始页: 0098.pdf
结束页: 0098.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I057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传说

内容

羊庄的民间传说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或解释某种地方风物和习俗,或描述历史人物和事件,千百年来在人们中间口头流传,极具地方文化色彩,是羊庄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范蠡、西施隐居羊庄。 相传,春秋时期越南上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功成而退,带领美女西施离开了越南。他俩泛舟北上,途径小邾国时,看到华采山附近山清水秀、草木粮丰,陶醉于这里的山水风光,便隐姓埋名居住了下来。 范蠡在华采山上设坛讲学,向人们传授经商之道,还带头制作、经营陶器,同时,他还采草制药,看病救人;而西施则带领人们牧羊于华采山下薛河岸边。后来,有不少人即想听范蠡讲学还不愿耽误放羊,西施便教人们在地上楔个木桩,把羊拴上固定下来,不让羊丢失或弄混,这样,听课、放羊就可两不误了。时间一长,华采山下到处都是栓羊的“木桩”,这些木桩便被人叫做“羊桩”后逐渐演变成今日之“羊庄”。 范蠡、西施在羊庄生活了十八年后,再次散尽家财悄然离去。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们,便把陶朱公讲学的华采山叫做“陶山”,还在山下建了范蠡祠(庙),把“财神爷”、“商圣”范蠡供奉起来。今日的“陶庄”(今属薛城区)、“范村”、“钓鱼台”等村名,以及美食“羊肉汤”、“西施饼”均为后人不忘范蠡、西施恩德的见证。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