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艺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449
图表名称: 民间游艺
起始页: 0093.pdf
结束页: 0093.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J82
关键词: 杂技 艺术

内容

羊庄代表性的游艺有羊东的龙、竹马;羊南的狮子、和尚头、大马黑;羊北的闹大堂、独杆轿、花瓶子、卖野药、花船;高村、南台、自庄、沙冯的高跷、赶驴、花车等。这些民间游艺,大多不受时间、地点、条件制约,演出方便随意,自娱自乐,成为了过去农村闲暇时光的一种调节剂,是乡村最为普及的文化活动形式。八十年代,羊庄游艺队对曾多次应邀到鲁化和县城演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曾被山东电视台录像在全省播出。 “杂技”在乡村被称为“玩大把戏”,也是常见的一种游艺。表演者找一块空地,围上个大场子,表演钻火圈、骑独轮车、马术、武术、气功、硬功、魔术。羊庄的杂技团也很出名,大北塘和西辛庄的两个团,鼎盛时期演员分别有二十多人,常年活跃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以及江苏、安徽、辽宁等地。 此外,皮影戏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项游艺,演出剧目主要有《西游记》、《哪吒闹海》等。五六十年代,羊庄的皮影戏表演者经常走村串巷地活跃在乡间,足迹远涉沂蒙山里及皖北、苏北地区。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