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447
图表名称: 传统戏剧
起始页: 0091.pdf
结束页: 0091.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J8
关键词: 戏剧 艺术

内容

羊庄乡间流行的戏剧主要有豫剧、柳琴、京剧、梆子等。清朝乾隆年间,镇内的山西会馆里建有两层戏楼,逢年过节或庙会时演戏三天。当时流行二簧、梆子和“拉魂腔”。其中,“拉魂腔”即柳琴戏,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矿、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留下了“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的说法,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羊庄民间的业余剧团蜂涌而起,先后成立了羊东豫剧、土城梆子、中顶山柳琴、小赵庄京剧等二十多个业余剧团。丰收时刻或农闲季节他们组团演出,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文革期间,各业余剧团相继转为宣传队,唱响了革命现代京剧一一样板戏。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戏剧业余剧团曾再度兴起,但时间不长,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而逐渐解体。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庄户剧团开始出现并呈繁荣之态。加之文化部门“送戏下乡”活动的助推,乡村戏剧演出活动再度兴盛。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