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仪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441
图表名称: 丧葬礼仪
起始页: 0088.pdf
结束页: 0088.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K892.22
关键词: 风俗习惯 葬礼

内容

丧葬,被称作“白事”,是个人一生中最后一件大事。高龄老人正常死亡称为“喜丧”。旧时,基本上采用土葬,治丧标准较高,礼俗相当复杂;现在,实行火化,治丧礼仪新旧参半。 人咽气后需“沾灵”,即用棉球沾水擦眼睛,与死者整饰清容;然后给死者穿“寿衣”亦称“送老衣裳”,备“打狗饼”,盖“蒙脸纸”,人门旁要“纸谷堆”等。接着,由长子喊路,举家痛哭,通知亲友前来吊唁,还要“成殓”,也叫“入殓”,儿女守丧至出殡日。待殡葬日期确定后,由“执事人” 以“报丧柬”的形式通知亲朋好友,届时前来送殡。 出殡前一天“丧事”开门,由“内事总理”主持,鼓乐伴奏,进行“攉汤”、“送盘缠”等仪式。出殡期间,孝男孝眷亲属先后要行家奠礼、路祭礼、墓祭礼等三跪九叩大礼,均由宾相司仪主持,礼仪相当繁琐。出殡这天,丧主家的亲朋好友都要到场祭奠、上礼钱,俗称“行来往”。下葬之后圆完坟,整个丧事到此基本结束。此后,还有 “五七”、“百天”、“周年”等上坟祭祀活动。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