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节日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435
图表名称: 其它节日
起始页: 0080.pdf
结束页: 0080.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K892.11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内容

正月十六“走百病”。说是此日“到娘家走一走,一年什么病都没有。”意思是走娘家可以驱除各种疾病,所以,农村有“叫客(方言读kei)”的习俗,就是接出嫁的闺女回娘家。说是叫“客”,但叫回娘家的闺女并没有享受到“客”的待遇,有“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户户接妮子,接了妮子不是客,自己做饭自己吃”顺U溜为证。“走百病”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追求,但趁着年后农闲,给出嫁的闺女一次回家与姐妹们相聚交流的机会,的确对健康不无益处。接来的闺女在娘家住一段时间,一般要在二月二日之前赶回婆家。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过去有登高、赏菊的风俗。特别是读书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三五成群结伴而行,登高望远,欣赏美景、饮酒赋诗、畅叙幽情,别有一番趣味,也留下了不少佳作。 年三十不是节日,但晚上是“除夕”。 这天中午,人们就要开始贴春联、年画,叫做“贴对子”。旧社会,有只要贴了过年的对子就不能再上门要债的习俗,所以,旧社会的穷苦人家多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就把对子贴上了。年三十贴完对子,一家人就要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一直忙到天黑,全家人聚在一起过“除夕”。过去,农村人除夕夜一宿不睡觉,要围着火盆熬年;现在,多是伴着“春晚”包饺子,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发短信拜年祝福。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