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427
图表名称: 正月十五“闹元宵
起始页: 0073.pdf
结束页: 0073.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K892.18
关键词: 风俗习惯 元宵节

内容

在羊庄有“不过十五就是年”的说法。正月十五“元宵节”被叫作“小年”,此日天一黑,家家同样要祭神祀祖、上供焚香、发纸、放炮。过去,元宵节晚上有吃饺子掺面条的习俗,而现在多数人家改为吃元宵。 元宵节又称“灯节”,农家以面灯和萝卜灯为主。这天,要用粗面捏成一个个形象逼真的生肖灯或月份灯,面灯蒸熟之后,还可以通过月份灯中水的多少或有无来判断一年中某月份雨水的欠丰;利用红萝卜或胡萝卜雕刻成的萝卜灯也别具一格,各种花样都有,十分美观。同时,家家户户还要买上各色各样的花灯,悬挂于大门口或挑在孩子们手中。 吃过晚饭,孩童们挑灯欢聚,放花炮、比花灯,大家抢着把刷了一年油锅的“刷秫头”点燃后抛向空中,说是谁抢到谁就能“发福”,新一年能“火”。 过去,元宵节晚上除赏花等外,乡村还常有耍狮舞龙、骑竹马、划旱船、踩高跷、打铁梨花等游艺表演,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的一直热闹到半夜,这就是所谓的“闹元宵” 吧。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