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产品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373
图表名称: 音像产品
起始页: 0055.pdf
结束页: 0055.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TN946
关键词: 音像产品 电子技术

内容

说起音像产品,五十年代开始普及的小广播应是农村最早的家用电器。那时候,一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广播,一般是早上六点《东方红》,晚上九点《国际歌》,有时公社广播站还要再接着广播一段时间。当时的老百姓就靠它了解天下新闻、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前后,收音机开始在农村出现,并很快取代了广播,小喇叭退出了历史舞台。随后,留声机、收录机、黑白电视等接踵而至。 从一九七六年东石湾村买进第一台电视机开始,黑白电视机的数量在羊庄逐年增加。一时间,看电视成了农村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有电视的人家每天晚上都挤满了观众,致使他们不得不将电视机搬到大门口对外放映。一九八◦年,西江、羊南村分别购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引得周围几个庄的男女老少天天都奔来看电视,那热闹情景不亚于之前的看电影。之后不久,随着电力“村村通”工程的实施,电视机迅速在农村普及。 八十年代,录像放映机也开始出现,农村有人专门买票经营录像放映。后来,VCD、DVD等新型影视产品相继在农村普及。电视也由室内机带天线发展到室外高架天线,再到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而电视机的更新换代步伐更快,由最初的凸屏电视到平面直角电视,再由平板电视到液晶电视、智能电视,还有什么互联网电视、智能云电视机等。 进入新世纪以后,电脑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互联网连起了你、我、他,当今农户的家用电器与城市家庭相比一点不差。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