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具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366
图表名称: 日常用具
起始页: 0053.pdf
结束页: 0054.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C913.3
关键词: 日常用具 生活用品

内容

改革开放之前,农村汲水常用瓦罐、铁桶(俗称“洋筲”)、勾担、井绳等物,多数家庭备有大水缸。八十年代,不少农户开始在宅院内打压水井,吃水不再去挑。不久,平原村大多自建水塔集中供水,区村也渐渐吃上了自来水,到河里挑水或独轮车推、地排车拉的远途运水吃现象基本绝迹。如今的羊庄,大多数乡村吃上了大管网自来水。 八十年代以前,农村家庭几乎家家备有谷杆或麦秸编织的煎饼筐,后来,逐渐使用秫秸挺子串制的锅拍(方言读pei)叠放煎饼。 过去,在农村还有一种麦草编织的囤子,也是用来盛放干粮的器具。现在,由于面食很少存放,大多临时使用塑料袋。 建国前,富裕人家存放粮食用 “囤”或“折子”。五六十年代,农村盛粮食习惯用瓦缸、泥缸,一种大口径的淀缸似乎成为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标志。七八十年代,很多家庭用水泥缸存粮。后来,不少家庭用铁皮卷成桶或大塑料布袋存放粮食。现在,农家基本无大型盛粮器具,不少家庭直接用化肥袋装好放在屋里,也有的粮食收获不久即卖掉,家中少量的粮、面多用布袋、瓷缸、小桶等存放。 盛装杂物的器具,有簸箕、箢子、挎篮、荆篓、杈子、筐头等。其中,簸箕是用藤条、去皮的柳条或竹篾等编成的半箩形器皿,其功能主要是用来扬粮去糠。箢子是乡村家庭必备之物,主要用于暂时盛粮或存放其它杂物,也是喜庆盛装礼物的常用器具。杈子、筐头、荆篓等也是农家必备的器具,多用以挑土、送粪等。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