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西装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354
图表名称: 制服、西装
起始页: 0047.pdf
结束页: 0047.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TS941.7
关键词: 制服 西装

内容

建国后,男装多留明兜、缀纽扣,衣料以机织棉布为主,花色品种增多。六十年代,青年人以穿中山装、国防服或学生服为时尚。女子对襟上衣己普遍流行,裤子以适体为度。老年人上衣始兴对襟,冬季仍扎裤腿以防寒。文革初期流行军装,男女皆着,后风行银灰色制服、茄克装、蓝色工装等,浅彩色上衣也开始出现。老人服装式样色调依旧,土织布越来越少,化纤衣料开始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青年人服饰多变,紧身上衣和喇叭裤一度流行。西装开始出现,人们习惯称之 “西服”,本为引进西方的服装样式,因穿着大方、潇洒备受中、青年男士的喜爱,直到现在依然还很流行。牛仔服也成为了年青人的专利,并且从此长盛不衰。女装由朴素转为艳丽,衣料以柔、滑、轻、薄为上。夏季开始出现裙子;春、秋两季以马夹、线衣为时髦,多数人都有毛衣、毛裤;而冬季则以穿面包服、滑雪衫为时尚。老年人服装款式、色调变化不大,儿童服装越来越丰富多彩,并且衣服上缀有各种装饰物,增加了美感。现在,乡村服装款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并且变换周期加快,如今的农村人穿着上已与城里人差别不大。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