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管理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293
图表名称: 夏季管理
起始页: 0032.pdf
结束页: 0032.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F306
关键词: 夏季管理 农作物

内容

玉米俗称“棒子”,一般是麦收后种植,属于夏季作物。不种小麦的山地,春天播种的玉米则叫“春玉米”。播种玉米叫“点棒子”。过去“点棒子”需要用镬头刨一个一个的小坑窝,然后,抓肥、浇水、散种、掩埋。玉米苗出齐之后,还要进行间苗、刨麦茬、追肥、抓毒沙(现在多直接打药)、浇水、锄草等W间管理,最后才能获得丰收。管理过程中的锄地一般用板锄(也叫锄头)或锯齿锄,锄地是要讲究遍数的,每遍的深浅要有所不同,有“头遍深,二遍浅,三遍四遍刮刮脸”的农谚。旱天鋤地,可以松土保墒;涝时锄地,利于水分蒸发,所以,又有“锄头底下有水又有火”的说法。 南北山区十地贫瘠,过去多种植地瓜,羊庄方言地瓜被叫作“芋头”。每年开春以后,先要翻地、砍芋头沟,接下来要育苗,俗称“畦芋头”,等到秧苗长到二十多公分的时候就可栽到地里了。种地瓜的山地,从春到秋都要进行田间管理,要不定期的翻秧、除草。刚开始,秧苗短,好翻,地也好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瓜秧越来越长,并且发了根,翻秧锄地越来越闲难,即使这样,也要一直要持续到内露节气过后。特别是骄阳似火的夏日,烈日当空,纹风不动,此时田间锄地,才能够真正理解“汗滴禾下土”的意义。 田间其它作物的管理也人致如此,均需付出艰辛劳作,才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