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耙地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1020210002273
图表名称: 耕地耙地
起始页: 0029.pdf
结束页: 0029.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S341.3
关键词: 耕地 耙地

内容

耕地耙地 无论种植什么,播种之前都要先翻地,其中,用犁翻地叫做“耕地”。耕地时要施“底肥”,过去“底肥”以农家土杂肥为主,耕地之前先把肥料运进地里,有秩序地分成一小堆 —小堆的。平原地运粪多用地排车,而山区则主要靠人挑、驴驮,也有用独轮车运的。后来,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不少人家用机动三轮或手扶拖拉机运粪。粪被运到地里以后要用铁锨均匀抛撒开,然后才能开始耕地。近些年来,由于家养牲畜锐减,很少再有人使用农家肥,大多是直接施化肥。 过去耕地,无论平原还是丘陵均以“牛耕”为主;山地或板结地块则用镢、镐来刨,也有人用锨或叉来剜;此外,南北山区还有用 “扯犁”来进行人工犁地的;而现在耕地,平原大多使用拖拉机,山地多用手扶(拖拉机)。 耕过的田地“坷垃”大,土壤虚,不利于播种,必须要经过碎土、整平才能保墒,这就要“耙地”,特别是墒情不好的年份,耙地尤为重要。耙地所使用的工具叫“耙”,过去多为手工打制的木质“方耙”或“铁耙”;山区地块较小,加之地里埋有暗石,碎土、整平多用“耧耙”。八十年代以后,有不少直接用拖拉机带“园盘耙”翻地的,也有用拖拉机带犁耕地然后再耙的。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