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鱼类及其它水生经济动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23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鱼类及其它水生经济动物
分类号: F307.4
页数: 2
页码: 1030-1031
摘要: 《枣庄市志》中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经济动物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水产业 渔业经济

内容

全市鱼类共7目15科45属63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鲢鱼(大头鱼)鳙鱼(大头鱼、胖头鱼)草鱼(混子)团子鲂(武昌鱼)三角鲂、鲤鱼、红鲤、镜鲤(三道鳞)、杂交鳞鲤、青鱼、鲫鱼(漕鱼)、白鲫、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银鲴(土甸子)、圆吻鲴、细鳞斜颌鲴、短尾鲴(黄丈)台氏红鳍鲔(鲢子)翅咀红鲔(撅咀鲢子)乌鳢(黑鱼、孝鱼、乌鱼、火头)、鳜鱼(季花)普通鲶鱼(鲶鱼)黄桑鱼(革挨)鳊鱼、黄鳝(血鳝、鳝鱼)、鳡鱼(窜枪)等。其它野杂鱼有:马口鱼(红眼鳌子花哨)赤眼鳟(马狼)、鱼银鱼、餐条(餐子)白条鱼(餐子)王氏螃皱鱼(丝光子)斑条刺螃皱(丝光子)麻花鲜鱼(马嘎子)麦穗鱼(狸姑鱼)棒花鱼(沙鱼趴)、斑纹唇(熬蛋)薛氏拟扁鱼(齐头餐子)花鳅(泥鳅)泥鳅圆尾斗鱼(黑老瓜)吻吓虎、刺鳅(刀鳅)、蛇甸、鲍鱼等。
  坑塘小水面和小型水库多为人工投放的品种,而各大中型水库除人工投放的种类外,多为各自形成的自然种群。如岩马水库1965年至1975年细鳞斜颌产量较大而近年来台氏红鳍鲔、短尾鲔鱼繁殖较快。马河水库1963年至1974年圆吻鲇银鲴较多近年来翘咀红鲔已成为主要的自然种群,在捕捞产量中占的比例较大。1980年,该库产鱼25万斤,翘咀红鲔就有9千多斤,占捕捞总量的36%,而银鲴,圆吻鲴产量则大减。周村水库近年来除人工放养的鲢、鳙、草鱼等外,鲤、鲫、团头鲂、细鳞斜颌鲴等鱼类增殖亦较快,已形成自然种群。从社会捕捞的情况看,沿湖、沿运河一带原来鳊鱼产量较多鳗鱼亦有一定的产量,从微山湖建成二级坝以来,本市很少见到鳊鱼,鳗鱼则已基本绝迹。
  其它水生经济动物主要有:鳖(甲鱼团鱼)青虾、沼虾、中华新米虾、小长臂虾、中华绒螫蟹、溪蟹等。其中虾类资源尤为丰富,各水库及沿湖、沿运河一带沟溪、河流、坑塘中均有分布。蟹类在50至60年代,全市各大、小河道中,甚至一些山间溪流中均见生长,近年来河道断流及部分河道受污染,蟹类资源减少。甲鱼资源丰富,五区一县皆有分布,尤以滕县、台儿庄为多。台儿庄区60年代一渔民在甲鱼繁殖季节,一夜就捕捉20多斤。近几年来由于滥捕和生态条件变化,甲鱼资源贫乏,个体亦偏小。一个捉鳖能手,1980年一个夏季可捕获200至300斤,1981年仅能捕获30至50斤。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