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家禽的主要传染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230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家禽的主要传染病
分类号: S851.3
页数: 1
页码: 1024-1024
摘要: 枣庄市家禽的传染病历史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为鸡新城疫和禽霍乱,其次还有鸡痘、马立光氏病、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球虫病等。
关键词: 畜禽传染病 家禽

内容

枣庄市家禽的传染病历史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为鸡新城疫和禽霍乱,其次还有鸡痘、马立光氏病、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球虫病等。
  鸡新城疫又名亚洲鸡瘟,在我国民间俗称为“鸡瘟”。是严重危害养鸡事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流行广,发病死亡严重,养鸡户和养鸡村的鸡有全部死亡的现象。建国后人民政府逐步加大了鸡瘟防疫措施,此病的发病蔓延逐年减少。但由于鸡群更新快,流动性大,再加无特效药物治疗,至1985年此病仍有发生。
  据统计,1957年全市因鸡新城疫病死亡20余万只,1965年全市因鸡新城疫死亡9万余只。截止1985年全市鸡新城疫发病死亡仍有7万余只。
  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或“禽巴氏杆菌病”。是鸡、鸭、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禽群中呈暴发流行,雏禽发病率高,往往在几天内大批感染死亡。1975年全市家禽患禽霍乱的有271213只。1977年枣庄农校饲养良种蛋鸡5000只,因患禽霍乱病死亡70%以上。1981年滕县岗头镇镇办养鸡场,因发生禽霍乱1000只鸭全部死亡。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