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薛枣铁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220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薛枣铁路
分类号: F530
页数: 2
页码: 907-908
摘要: 薛枣铁路东起枣庄,西与京沪线薛城站接轨,全程31.12公里。最小曲线半径1000米,最大坡度2.5%,铺设33公里钢轨,中间站站线配置与京沪线同,采用64D型半自动闭塞。此线是为运输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的煤炭而兴筑的。
关键词: 铁路 薛枣铁路

内容

薛枣铁路(原为临枣铁路)东起枣庄,西与京沪线薛城站接轨,全程31.12公里。最小曲线半径1000米,最大坡度2.5%,铺设33公里钢轨,中间站站线配置与京沪线同,采用64D型半自动闭塞。
  此线是为运输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的煤炭而兴筑的。中兴煤矿公司先筑有台枣铁路,其煤由枣庄运至台儿庄运河码头,再由河道转运南北,但遇运河水浅或结冰,行船受阻,则影响煤炭外运,故又请求津浦线增修临枣铁路。1911年(清宣统三年))4月,临枣支线兴工,同年12月铺轨完毕,次年5月通车。
  薛枣铁路建成后,屡遭战争破坏,营运时断时续。1945年日军投降时,此线已毁坏殆尽,国民党政府派员接收后仅修复临城至山家林段。建国后由煤炭部设计,枣庄煤矿施工,对山家林至枣庄段进行修复。1956年9月14日薛枣线修复工程竣工。1957年3月1日,枣庄矿务局将此线移交徐州铁路分局,5月1日正式通车。
  此线初设邹坞(19.08公里)、齐村(28.57公里)、枣庄(31.46公里)3站。1917年,陶庄煤矿投入生产,又于临城、邹坞间增设山家林站((14.19公里)。1931年,齐村车站被取消。至1985年,有山家林、邹坞、枣庄3个客货营业站。
  山家林车站站址中心在薛枣线13公里+734米处,占地118390.45平方米,属四等中间站。建站之初,设线路2股,有效长分别为530米、590米;另有陶庄煤矿专用线1条,旅客站台2座,面积分别为154.6米x3.3米和179米x3.88米;站房7Ilal,108.6平方米。建国后几经改造,至1985年底,站线3股,总有效长2435.7米,山家林煤矿专卷二十九交通志847用线1条,陶庄煤矿专用线2条,部队专用线1条,旅客站台289米x4米,货物站台183.2米x9.3米,站房7间,行李室42平方米。全站有职工39人,其中站长1人,客运人员5人,货运人员9人,行车人员21人,其它工种工人3人。
  邹坞车站站址中心在薛枣线20公里+471米处,占地93919.53平方米,为四等中间站。1912年建站时,设3股道,其中装卸线1股;旅客站台2座,分别为181米、175米;货物站台1座,长73米;站房5间,11.6平方米。1985年有线路3股,总有效长度2373米。另有专用线2条,旅客站台1座,207米x4米;货物站台1座,196米x1.9米。站房是189平方米,行包房190平方米,办公室160平方米。全站有职工36人,其中站长1人,行车人员23人,客运人员3人,货运人员9人。
  枣庄车站枣庄车站为薛枣线终点站,占地329682.26平方米,属三等中间站。
  此站建于1912年,始属津浦铁路车务处充州分段。1920年改属临城车务分段。
  1933年属滕县分段管辖。1938年10月19日为日军占有。1945年毁于战火。1957年重建,营业后归徐州车务一段。1959年属薛城中心站。1972年9月1日始属薛城车务段。
  枣庄车站初建时,有线路4股,站西端有岔道1股,向北通往中兴煤矿公司煤厂,西端有货仓岔道1股。此后多次扩建。1985年全站有职工149人,其中站长1人,副站长2人,党支部书记1人,客运人员14人,货运人员62人,行车人员57人,其它工种工人12人。
  峄县(今峰城)、泥沟到台儿庄运河北岸,全长41.75公里。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兴煤矿公司负责人张莲芬为运煤计,上疏清政府修筑台枣专用铁路。同年11月15日,清政府予以批准,但因资金不足未能开工。1906年4月,张莲芬竭力筹招,集现银四十万两,又向德国洋行借款若干。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23日,台枣铁路破土动工。但未及全面开工,清政府又以“待津浦线全线勘定后,再行酌核办理”为由,迫令该线停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9月13日,此线方正式开工兴建。
  宣统二年(1910),台枣铁路铺轨完毕。1912年1月全线通车。
  此线路基宽6米,钢轨长10米,重30公斤,枕木为钢枕,轨距1.435米,道岔系用9号、10号两种。台儿庄与枣庄各有机车库1座,机车17台,各种车辆133辆。枣庄建有机车转台1座,设有电报电话,使用普通路签。
  1935年3月1日,联络陇海铁路的台OL庄)赵(墩)铁路建成通车。至此,临枣、台枣、台赵3条铁路连为一体,全长103公里,陇海线车辆可以直达本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枣铁路遭到破坏。
  日军占领后,为掠夺中兴之煤,于1939年12月修复使用,并合称临枣、台枣、台赵三线为“临赵支线”。开行临城至峄县混合列车1对,临城至赵墩混合列车1对,货物列车2对。中兴之煤经由连云港码头运往日本。
  1945年,日军投降,台枣铁路暨中兴煤矿皆为战火所毁。1950年后,枣庄所产煤炭经由薛枣支线入津浦线运销南北各地,台枣铁路遂被废弃。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