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营建安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21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国营建安企业
分类号: F407.9
页数: 2
页码: 850-851
摘要: 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1949年,由闲散的手工业泥、木、铁、石等工匠组织成立枣庄建筑工会,有工人148人。
关键词: 建筑业 国营建安企业

内容

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1949年,由闲散的手工业泥、木、铁、石等工匠组织成立枣庄建筑工会,有工人148人。1956年,枣庄建筑工会更名为枣庄建筑合作社,1958年组建成立枣庄营造厂,1960年定名为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程队和制修厂,职工达到1170人。二1961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并入济宁专署建工局,改名为济宁专署建筑工程局第四工程队,职工精简到450人。1965年,经省人委批准成立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至1969年,公司有职工465人,设第一工程队、第二工程队、第三工程队、安装队、木工预制厂、动力维修站。机械设备有井架卷扬机3台,各类搅拌机7台,承建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1980年,该公司有职工1323人。1981年,枣庄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撤销并入该公司后,职工人数达2200余人。1985年,有职工1587人,其中管理人员160人。在管理人员中,已取得职称的有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人员13人,技师1人,会计师1人,助理会计师2人。固定资产净值362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183.8万元,技术装备率为1158.16元/人,为工民建二级、设备安装三级的中型施工企业。自1965年至1985年,承建完成枣庄影院、枣庄化肥厂、枣庄焦化厂66型焦炉、枣庄肉联厂1000吨及5000吨多层低温冷库、枣庄煤矿120万吨洗煤厂和水泥厂、枣庄矿务局官桥机厂、枣庄市通用机械厂、枣庄橡胶厂等工业建筑,还承建了市立医院、市委办公楼和45x55米容3000余人的钢网架结构的市体育馆。
  枣庄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处始建于1958年初,时称枣庄矿务局建筑工区,1985年9月,改称枣庄淘‘务局基建公司第二工程处,为矿井地面建筑二级、民用建筑三级施工企业。至1985年底,有职工1231人;其中管理人员128人,管理人员中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27人。全员技术装备率为1102元/人,年完成建安工作量1000万元。
  1958年至1985年,承建陶庄煤矿90万吨洗煤厂、八一矿120万吨洗煤厂及柴里煤矿全部地面建筑工程,还承建了山家林、枣庄、八一等煤矿的5座27个大型圆筒煤仓的工程。
  枣庄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第四工程处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四二一团,1983年5月改编为枣庄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第四工程处。1985年,该处有职工1526人,其中管理人员197人。管理人员中取得技术职称的有51人。固定资产净值438.9万元,机械设备净值352.9万元,技术装备率为2312.6元/人,为矿井地面建筑二级、民用建筑三级国营施工企业。1976年至1982年,该工程处参加唐山抗震救灾抢修、抢建工程,建成范各庄3座50米高圆筒煤仓。1983年后,先后完成了薛城干休所、山家林煤矿精煤仓及枣庄毛纺厂、淮海水泥厂等工程的建设任务,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65%以上。
  滕县建筑安装公司直属公司1956年成立。始为滕县房屋维修组,后扩建为城市建筑工程队。1984年正式建成滕县建筑安装总公司直属公司。为县属国营建筑三级企业。1985年,共有职Z2300人,设施工队4个,综合厂1个,拥有固定资产60余万元,机械动力1100马力,动力装备率人均2.7马力,年完成工作量150万元。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