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建筑业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2180
颗粒名称: 卷二十八 建筑业志
分类号: F407.9
页数: 35
页码: 848-882
摘要: 20至40-年代,枣庄地区瓦工行帮有三合街的王福德、王福清、王福田、王福成等兄弟4人及徒弟10余人被称为三合庄的“王家”行帮,黄楼的黄占元、黄占义、黄占叶等兄弟3人及徒弟10余人被称为黄楼的“黄家”行帮,还有枣庄的段云秀、田成德等10余人及郭村的董明洋师徒10余人组成的瓦工行帮。他们主要担负中兴煤矿公司的部分工程及矿外的民房建筑、维修业务。今市百货大楼北侧的“鸽子楼”,就是1942年“王家”行帮承建的。1935年河北井经任清华、赵纯德等人,在枣庄中兴煤炭公司开办了包工柜。
关键词: 建筑业 建筑经济

内容

私人营造业建国前,枣庄市没有施工企业,从事建筑主要是民间的瓦匠、石匠、木匠、铁匠等艺人组成的瓦工行帮、木工行帮和包工柜等私人营造业。20至40-年代,枣庄地区瓦工行帮有三合街的王福德、王福清、王福田、王福成等兄弟4人及徒弟10余人被称为三合庄的“王家”行帮,黄楼的黄占元、黄占义、黄占叶等兄弟3人及徒弟10余人被称为黄楼的“黄家”行帮,还有枣庄的段云秀、田成德等10余人及郭村的董明洋师徒10余人组成的瓦工行帮。他们主要担负中兴煤矿公司的部分工程及矿外的民房建筑、维修业务。今市百货大楼北侧的“鸽子楼”,就是1942年“王家”行帮承建的。1935年河北井经任清华、赵纯德等人,在枣庄中兴煤炭公司开办了包工柜。
  后又陆续出现董明洋、王德义、段云秀、田成德等十几个包工柜。建国前峄县城镇私人营造业主要是以城镇和乡村的闲散劳动力组成的私人行帮,从事官府衙门、富户住宅、商贾门面、祠庙、碑坊等建筑。抗日战争时期,峄县城私人营造业有城东关以张玉喜为瓦工头的张家班,城里以王西照为瓦工头的王家x和以程宝仁为瓦工头的程家班。张家班主要承接城内各商贾门市及瓦房建筑。王家班主要承担官府衙宅和其他房屋的建筑、维修,木工施工主要由程家班承担。台儿庄镇私人营造业以瓦工张广庭、张景美、郭成美为主组织本地及临沂、苍山等地工匠的小瓦工行帮,承建本地区的房屋建筑。薛城有以建筑为主的梁西云行帮,以修缮为主的胡大法行帮。
  1938年,临城火车站落成的37米高水塔,即为梁西云行帮所建。建国前,滕县私人营造业都是瓦工、木工行帮联合体。东关有瓦匠王清元、洪村李义善等,他们常年带领40余人承揽南门里徐家祠堂、孔家宅子和王家祠堂的修建任务;西关有曹金梁、崔二歪、张延益带领的木工、瓦工30余人修建西关商号和西南园、鲁寨富户的住宅;北关有瓦工李广茂带领20余人常年为北门里铁牌坊黄家修建房屋;还有瓦工萧成山、李成亮与东关木工杨玉峰联合,领工40余人承揽盐店街商家字号的房屋修葺;西寺院有李奉宝领30人包揽姚家房屋修建;城里有孙宝山领10余人修建小字号的房屋。
  私人营造业施工工具简单,主要有瓦刀、泥抹子、锤子、镐、锨、水桶、筐、杠子等,且由工匠个人自备。耘人营造业行帮,至枣庄地区解放全部解体。
  第二节国营建安企业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1949年,由闲散的手工业泥、木、铁、石等工匠组织成立枣庄建筑工会,有工人148人。1956年,枣庄建筑工会更名为枣庄建筑合作社,1958年组建成立枣庄营造厂,1960'年定名为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程队和制修厂,职工达到1170人。二1961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并入济宁专署建工局,改名为济宁专署建筑工程局第四工程队,职工精简到450人。1965年,经省人委批准成立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至1969年,公司有职工465人,设第一工程队、第二工程队、第三工程队、安装队、木工预制厂、动力维修站。机械设备有井架卷扬机3台,各类搅拌机7台,79口枣庄市志承建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1980年,该公司有职工1323人。1981年,枣庄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撤销并入该公司后,职工人数达2200余人。1985年,有职工1587人,其中管理人员160人。在管理人员中,已取得职称的有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人员13人,技师1人,会计师1人,助理会计师2人。固定资产净值362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183.8万元,技术装备率为1158.16元/人,为工民建二级、设备安装三级的中型施工企业。自1965年至1985年,承建完成枣庄影院、枣庄化肥厂、枣庄焦化厂66型焦炉、枣庄肉联厂1000吨及5000吨多层低温冷库、枣庄煤矿120万吨洗煤厂和水泥厂、枣庄矿务局官桥机厂、枣庄市通用机械厂、枣庄橡胶厂等工业建筑,还承建了市立医院、市委办公楼和45x55米容3000余人的钢网架结构的市体育馆。
  枣庄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处始建于1958年初,时称枣庄矿务局建筑工区,1985年9月,改称枣庄淘‘务局基建公司第二工程处,为矿井地面建筑二级、民用建筑三级施工企业。至1985年底,有职工1231人;其中管理人员128人,管理人员中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27人。全员技术装备率为1102元/人,年完成建安工作量1000万元。
  1958年至1985年,承建陶庄煤矿90万吨洗煤厂、八一矿120万吨洗煤厂及柴里煤矿全部地面建筑工程,还承建了山家林、枣庄、八一等煤矿的5座27个大型圆筒煤仓的工程。
  枣庄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第四工程处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四二一团,1983年5月改编为枣庄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第四工程处。1985年,该处有职工1526人,其中管理人员197人。管理人员中取得技术职称的有51人。固定资产净值438.9万元,机械设备净值352.9万元,技术装备率为2312.6元/人,为矿井地面建筑二级、民用建筑三级国营施工企业。1976年至1982年,该工程处参加唐山抗震救灾抢修、抢建工程,建成范各庄3座50米高圆筒煤仓。1983年后,先后完成了薛城干休所、山家林煤矿精煤仓及枣庄毛纺厂、淮海水泥厂等工程的建设任务,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65%以上。
  滕县建筑安装公司直属公司1956年成立。始为滕县房屋维修组,后扩建为城市建筑工程队。1984年正式建成滕县建筑安装总公司直属公司。为县属国营建筑三级企业。1985年,共有职Z2300人,设施工队4个,综合厂1个,拥有固定资产60余万元,机械动力1100马力,动力装备率人均2.7马力,年完成工作量150万元。
  第三节集体建安企业枣庄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76年由陶庄、沙沟两建筑社合并而成,隶属枣庄市建筑施工管理局。该公司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施工队和木工、拔丝两车间。1981年初有职工60人,机械设备120台,全部固定资产净值49.88万元。承建的主要项目有:山东十里泉电厂办公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枣庄市麻纺厂第二期厂房,排架结构,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枣庄矿务局机厂金工车间,排架结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枣庄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办公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1981年4月,撤销该公司建制,其人员、设备并入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
  市中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960年组建,始称枣庄建筑社,1976年改建称今名。
  1985年全公司共有职工420人,机械设备55台,380马力,固定资产净值92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1.8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757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84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建筑物有市铁厂炼铁卷二十八建筑业志291炉,市供电局东郊变电所、西郊变电所,市供电局办公大楼,市煤歼石砖厂轮窑,市化肥厂锅炉房等工程项目。
  市中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68年组建,原为郊区公社建筑队,1982年1月改称市中区第二工区,1984年10月改建称市中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共有职工625人,机械设备72台,全部固定资产净值100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50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800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80年至1985年,承建完成市百货大楼南楼、市水产公司营业楼、市第一百货商店营业楼、市三江大楼、东风酒楼等工程。
  山亭区建筑工程公司1973年组建。
  1985年有职工545人,固定资产净值49.83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3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609.7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82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项目有山亭区新华书店营业楼、枣庄龙头商场、市直属粮库粮仓等。
  薛城区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组建,始称薛城建筑社,1979年4月改建成薛城区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公司设4个工程队,1个安装队,有职工428人,机械设备12台,全部固定资产净值92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3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777.1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79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枣庄市麻纺厂厂房、枣庄市阀门厂厂房、枣庄市通用机械厂厂房、薛城焦化厂厂房以及薛城电影院(跨度21米,高12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等。
  台儿庄区建筑工程公司1978年前为台儿庄镇建筑社,1978年改建成台儿庄区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有职工512人,机械设备56台,全部固定资产净值72.6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1.4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613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78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有:台儿庄影剧院,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高25.5米,跨度24米;台儿庄区水泥厂4座圆仓,高16.4米,直径8米;台儿庄区烤胶厂减水剂车间,高16.4米;台儿庄区水泥厂包装车间,框架结构,跨度15米,高20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工程质量均达合格。
  峄城区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于建国初期,始称峄城建筑社,有职工80人,1962年改称为城关公社建筑队,1976年9月正式定名峄城区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有职工400人,机械设备55台,设5个工程队,1个预制厂,1个维修车间,全部固定资产净值51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29.5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714.3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76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项目有:峄城区毛纺厂厂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跨度12米,建筑面积8425平方米;峄城区委办公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469平方米;峄城区玛钢厂玛钢车间,高13米,建筑面积2155平方米。
  滕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963年成立,始称建华建筑木瓦合作社,有职工660人,1976年改建为滕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1985年,有职工997人,固定资产净值235.2万元,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63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有滕县电影院、岩马水库大闸、南沙河“七0”型焦炉、山亭煤矿办公大楼和煤仓走廊、鲁沪输油管道泵站、滕县烟厂联合车间,以及柴里煤矿宿舍楼、游艺楼、办公楼、200立方滑模水塔、60米滑模烟囱等。
  滕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73年由县建筑一公司调出部分人员建立,时称滕县建筑工程三队,有职工162人,1977年改称为滕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有职工600人,全部固定资产净值86.4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64.8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120.23元/人,为县属三级集体建安企业。
  1975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有:鲁南792枣庄市志化肥厂锅炉房,高度30米,跨度17.5米,钢筋棍凝土框架结梅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鲁南化肥厂压缩机房,高26.4米,跨度20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滕县平板玻璃厂原料车间,高26.18米,跨度24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枣庄市阀门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2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滕县安装公司1981年10月正式成立,1984年10月改为滕县安装公司,为县属三级集体施工企业。1985年有正式职工80人,固定资产净值55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43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1323元/人,设电气安装队、锅炉安装队,年工作量300万元。该公司组建后承建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滕县平板玻璃厂生产设备及电气安装。
  滕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1984年6月成立,为二级联营建安企业。1985年有职工20%人,固定资产净值414.39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205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978元/人。承建完成的工程有徐州矿山机械厂、十里泉发电厂输煤系统工程、鲁南化肥厂厂房、市印染厂厂房、市国棉二厂厂房、滕县平板玻璃厂厂房。该公司还在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东石油学院以及德州市、济南市、蚌埠市、徐州市等承建大中型工、民建筑工程。
  第四节乡镇建安企业1978年后,枣庄市乡镇建筑企业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得到进一步发展。1985年,全市乡镇企业中的建筑企业共有578家,其中乡镇办建筑公司、建筑队88家。
  1985年枣庄市乡镇建安企业情况一览表卷二十八建筑业志793(续表)794枣庄市志-(续表)卷二十八建筑业志795(续表)796枣庄市志(续表)第二章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第一节勘察测量枣庄地区古代工程勘察方法,一是确定建设地址后,先打一道子午线看穴道,然后人工挖坑在四角承重墙处看土样。唐代滕县建文庙大成殿时即采用此法,本世纪初兴建的滕县北关基督教宏道院、北大洋楼、大礼拜堂建筑,仍用挖坑看土样的方法。二是以凿井勘察地质。古薛城里有一眼石井,就是孟尝君增筑城垣勘察地质时所凿。建国前,施工测量放线是用勾股弦定律,即以3,.4s5先量一个近似直角的三角形,然后扩展为方形或长方形,并用皮尺量出对角线,校正边和确定位置。水平面则用一根皮管,两头套上玻璃管代替水准仪找平,此放线方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后普遍使用仪器放线之前,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放线方法。
  建国后,建筑工程勘察逐渐现代化。建国初的一般民用建筑多是按平面图相对位置直接放线开挖基础槽。50年代末60年代初,枣庄境内较大的工业、民用建筑,采用动力钻探和钎探方法进行基础勘察。1964年后兴建的市文化馆、原市立医院、市化肥厂、市肉联厂、薛城焦化厂等建设项目,开始采用北京座标系和黄海高程系放线,保证了平面位置的准确性。1962年枣庄市始有专业勘察测量技术人员2名,城市建设局成立规划测量科。1970年专业勘察测量人员增加到7名。1978年,人员增加到17名,成立了勘察测绘队,测绘队有010经纬仪1台,J2经纬仪2台,B,水准仪1台,J6经纬仪5台,B3水准仪9台,平板仪5台,手摇、电动、电子计算机4台,计算器14个,物探仪1台,汽车钻1台。1984年,枣庄市勘察测绘队与设计室合并成立枣庄市建筑勘测设计院。1985年枣庄市建筑勘察设计院有勘察测绘人员29名,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6人,技工8人。测量设备增加010经纬仪1台,并增加了工程地质试验设备。1985年,全市有建筑工程勘察单位5个,专业技术人员67人,其中枣庄市水利局勘察设计室15人,枣庄市煤炭局地质队6人,枣庄矿务局地卷二十八建筑业志797质处17人,枣庄矿务局钻探队35人。
  勘察测量采用先进仪器和先进设备后,成果显著。1962年,枣庄市城市建设局规划测量科完成征地拨线和小区规划测量工程。
  1972年补测市区40KM21:2000地形图及部分1:500地形图。1976年完成台儿庄9KM21:2000城市规划地形图测量,完成峰城区1:2000城市规划测量。1978年枣庄市成立测绘大队。1979年重测峰城城市规划地形图1:20013KM2四等点7个。1982年完成滕县规划测量1:2000地形图24KM2o1984年完成界河水泥厂规划测量1:1000地形图7.3KM2o1984年完成山亭区区址规划1:1000地形图9KM2测量。1985年完成涝坡村以北至文化路7.3KM21:500地形图测量,完城枣庄市三等三角网13KM“的平面控制以及二级导线32KM“三等水准31.5KM2,计三等三角点16个,四等三角点10个,二级导线130个,三等水准点14个,完成枣庄市科技馆的地质勘察工程。
  第二节建筑设计建国前,枣庄市没有专业设计队伍,一些古建筑如汉代的峄县塔,唐代的越峰寺,元代的西集普照寺,以及明代的台儿庄泰山行宫等设计,都由当时的县令或能工巧匠共同商定设计方案。滕县文庙扩建工程是由知县李自蕃亲自指挥,工匠相金荣、李应龙设计。近代建筑峰城天主教堂、耶稣教堂,是美国传教士叶克思牧师、文牧师、华牧师、唐牧师等设计,薛城天主教堂等宗教建筑也是由外国工程师设计。中兴煤矿公司的德国工程师别墅、中兴煤矿办公楼、电务处、机务处厂房、鞠仁医院、过车门、车头房子等大中型建筑,是德国工程师柯礼克和中国工程师王冠武等共同设计的。
  30年代建的枣庄李慈万老面粉厂的大型门面,玉山街道院的房屋建筑及内外装饰,都是枣庄当地民间艺人设计的。
  建国后,枣庄市建筑设计机构、队伍,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逐步建立,不断扩大。1956年,枣庄矿务局成立设计室,有土建、矿建、电气、测量等专业人员36人。1958年,滕县建筑行业,配备了专业设计人员,开始自行设计图纸。1962年,’枣庄市建设局市政队有工程技术人员4人,承担以仓库为主的建筑设计。
  1963年,枣庄市城市建设局成立规划设计科,有技术人员12人。1963年,枣庄供电局成立设计室。1972年,市建设局规划设计科改建为枣庄市建筑设计室。1984年成立市建筑勘测设计院。此间,区、县建委也陆续成立建筑设计室。至1985年,全市有建筑设计院、室13个:枣庄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工程勘察乙级,建筑工程设计乙级,全民性事业单位,有工程技术人员77人;枣庄市煤炭规划设计院,煤炭工业设计乙级,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丙级,全民性事业单位,有工程技术人员41人;枣庄市建筑公司设计室,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丁级,全民制事业单位,有设计人员14人;枣庄市市中区建筑设计室,丁级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全民性事业单位,有设计人员10人;枣庄市山亭区建筑设计室,丁级工、民建设计,全民性事业单位,有工程技术人员9人;枣庄市台儿庄区建筑设计室,工、民建设计丁级,全民性事业单位,有工程技术人员10人;滕县建筑设计室,工、民建设计丙级,全民性事业单位,有专业设计人员11人;枣庄矿务局设计室,有工程技术人员36人;枣庄供电局设计室,有工程技术人员26人;枣庄市水利局勘察设计室,工程测量丙级,水文地质勘察和钻井丁级,全民性事业单位,有工程技术人员43人;鲁南化肥厂设计室,化学工业工程设计丙级,全民性企业单位,有工程技术人员26人;枣庄市公路段勘测设计室,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丙级,工业和民用建筑设计丁级,全民性事业单位,有工程技术人员798枣庄市志22人;滕县水利局勘测设计室,水利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丙级,全民性事业单位,有工程技术人员59人。
  建国后,枣庄市有了专业建筑设计机构和专业建筑设计人员,开始承担高层大跨度民用建筑工程和工业建筑工程设计。
  枣庄市建筑勘测设计院#1962年至1965年,完成市商业局库房、枣庄镇委二层楼、市人委办公楼、被服厂营业楼、被服厂1至10号宿舍楼、市人武部办公房和营房、市东方红影院、市招待所、市文化馆等工程设计。1975年至1985年共完成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设计88项,其中工业项目10项,民用工程78项。重点建筑工程设计有:枣庄市自动电讯大楼,建筑面积6162平方米,局部6层,框架和砖混结构;枣庄市长途汽车站,局部4层,高25米,框架和砖混结构,建筑面积7167平方米;市档案楼,5层,高19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砖混结构;市体育馆,建筑面积3487平方米,高32米,网架结构;市青少年宫,建筑面积3384平方米,7层,高23米,框架结构;市贸易大楼,建筑面积4164平方米,6层,高22米,框架及砖棍结构;枣庄宾馆,建筑面积5385平方米,6层,高23米,砖混结构;市水泥厂窑房圆仓,高25米,直径16米,建筑面积5443平方米,框架砖混结构。
  枣庄市煤炭规划设计院,完成设计项目有年产90万吨以上矿井方案设计和一般大中型工业、民用建筑设计。
  1984年至1985年完成重点建筑工程设计有:枣庄市台儿庄区王晃矿井方案设计,滕县柴胡店镇刘村二号井方案设计,大坞煤矿矿井方案设计,荷泽地区田庄煤矿矿井方案设计,枣庄市工业学校综合教学大楼建筑工程设计,枣庄市百货大楼扩建工程设计,赵坡煤矿福利楼建筑工程设计等。
  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设计室自成立至1985年,完成工人影院、台儿庄区水泥厂扩建工程立窑和7层框架圆筒仓、台儿庄后孟水泥厂、枣庄塑料二厂18米跨车间、市粮食局直属粮库办公楼、市酿酒厂酿造车间2层框架、台儿庄供销社营业楼、台儿庄航运大楼、枣庄市新华商场、陶庄被服厂营业楼、枣庄市新建税务局办公楼及食堂等建筑工程设计。
  市中区建筑设计室,承担中小型工业和民用建筑设计。1985年,完成设计工程总额340万元,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单项设计工程30个,折合一号图纸220张。主要设计工程项目有:市中区区委办公楼,涝坡大酒家主楼,士各塔埠农贸市场玻璃钢封闭商业大棚。
  山亭区建筑设计室,1977年至1985年完成主要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有:年产4.4万吨水泥的山亭区水泥厂扩建工程,市中区羊毛衫厂厂房,山亭新城区政府办公大楼,山亭区新兴公司营业楼。
  台儿庄区建筑设计室,1977年至1985年完成主要工程设计有:台儿庄区物资局营业楼,台儿庄区水泥厂扩建工程机立窑,台儿庄商场等。
  滕县建筑设计室,1980年至1985年完成重点工程设计有:滕县卷烟厂主厂房,新星影院,滕县丝绸商场,滕县日用品贸易中心大楼,滕县中心医院门诊楼,滕县体育中心24米跨网架结构综合训练馆和15米跨三绞拱门式钢架游泳馆。
  枣庄矿务局设计室,主要承担本系统的矿井建设项目和其他工业与民用项目的设计。自1956年至1985年,除完成多项局属煤矿建设初步设计和扩建设计项目外,还完成山东省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等十几个大中型建筑工程设计,其中八一煤矿地面生产系统圆筒精煤仓工程设计,获1981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优秀设计奖,山家林煤矿主井钢架加固工程设计,获山东省煤炭总公司1985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卷二十八建筑业志79夕枣庄市供电局设计室1975年至1985年完成主要工程设计有:220KV夏庄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220KV+一杜线路工程;110KV+一峄输变电工程;110KV枣庄北郊、西郊等输变电工程;供电局综合楼、宿舍楼、招待所等。
  枣庄市水利局勘测设计室,至1985年完成主要水利建筑工程设计有:中型水利工程周村水库灌溉区设计,刘桥提水灌溉区设计,枣南引湖灌溉区设计。
  滕县水利局勘测设计室,主要承担滕县水利工程勘察和设计,至1985年完成主要水利工程设计有:岩马水库2.3亿立方及24万亩灌区设计,北沙河2座各长200米的汽13吨级石拱桥和井柱空心板公路桥设计;城河200米橡胶坝设计,向阳提水站装机1200马力站首及灌溉区设计,马河水库电站及岩马水库电站设计。
  枣庄市公路段勘测设计室,承担全市公路、桥梁测量和设计。至1985年完成主要工程设计有:滕县荆河大桥,峄城至台儿庄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
  第三章建筑安装施工第一节机具装备建国前,枣庄地区建筑施工使用手工操作工具主要是瓦刀、托灰板、推灰板、平板、抹、子、锨、镐、泥兜子、斧、凿、锯、墨斗子、线垂、大锤、铁榔头、钢钎子等,施工运输主要靠肩挑、人抬、背扛、手提。施工手工操作工具一直沿用至今。1956年,枣庄建筑合作社在枣庄剧院参与施工时使用扒杆提升,吊装建筑用料。枣庄建筑业施工中用机械装备始于1958年。是年,枣庄建筑合作社与枣庄新华铁木业合作社合并建立枣庄营造厂后,参加冶钢埠炼铁厂13米高炉与45米高烟囱施工,开始用卷扬机、搅拌机。滕县建筑一公司1958年承建滕县面粉楼时,也开始用齿轮式链条水车改造的卷扬机与木制扒杆上料。
  1964年,枣庄市政工程队自制了1.7米x1.7米角钢井架。1966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自制了各式抱杆,吊高30米,吊重20吨。
  1972年自制70T-M红旗吊、青岛塔吊。
  1975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有搅拌机13台,井架卷扬机9台,抱杆吊2台。至1980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机械动力装备有对焊机3台,5吨卷扬机3台,1至2吨卷扬机50台,汽车吊2台,13吨红旗吊2台,3吨井架吊3台,8吨向阳四号吊3台,3吨20米龙门吊1台,4吨10米龙门吊1台,抱杆吊1台,25吨轮胎吊1台,16吨履带吊1台,各种搅拌机35台,大小汽车15辆,拖拉机11台,各种车床10台,水磨石机20台,压光机2台,喷涂车2台,打夯机20台,打灰机5一台,沙浆机5台,白灰麻刀机2台,门窗安装机1台,预应力张拉机5台,灌浆机1台,电焊机30台,大小摇臂钻10台,空气锤1台,液压滑模千斤顶2套,手动滑模千斤顶1套,木工带锯2台,木工刨床3台,各种开桦、打眼机10台。机械设备净值250万元。至1985年,有施工机械设备130台、1414马力,运输机械设备26台、1309马力,加工及维修机械设备75台、226马力,动力装备为人均1.94马力,设备净值305.27万元。
  滕县建筑一公司1977,年至1985年,增·添8吨轨道吊2台,16吨轮胎式吊车2台,25吨重型汽车吊1台,液压吊1台。该公司80(枣庄市孺机修厂1965年仿制了木工压创机、打浆机、开桦机等,实现了木工制作机械化。1983弃至1985年,制造了1.5吨塔吊8台,木工佳刨30台,卷扬机15台,沙浆搅拌机20台,铮筋张拉机10台,打灰机18台,还制有打卖机、水磨机、振捣器等。滕县建筑二公司和道属公司,从1982年至1985年已拥有大型初械设备36台、680马力。至1985年,滕县2个建安企业已拥有主要机械设备612台、8287马力,动力装备率为4.73马力。全币区属6个建安企业拥有主要施工机械设备239台。其中,市中区第一建筑公司有施工机械8台,吊装机械7台,其他机械39台,设备总动力250马力,人均0.62马力;市中区第二建筑公司有施工机械39台,吊装机杯14台,运输机械2台,其他机械19台,设备总动力420马力,人均1马力;薛城区建筑公司有施工机械5台,吊装机械4台,其他机械3台;峰城区建筑公司有施工机械25台,吊装机械8台,运输机械13台,其他机械9台;台儿庄区建筑公司有施工机械31台,吊装机械13台,运输机械3台,其他机械8台;山亭区有施工机械21台、421马力,人均3马力。
  筑公司和济宁专建四队(枣庄建筑公司)承君的枣庄百货大楼工程,施工前有简单的工褚进度、人工安排、施工平面图等设计图表。
  1965年以后,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和质庄矿务局建筑工区,施工前已能做较正规ly施工组织设计。1979年枣庄市建筑工程么司在施工枣庄肉联厂5.000吨冷库时,开工甫设计了一幅120x80厘米的大型工程形象刘度图表,图表以网络图的形式,详细地标志A每一工序的交叉施工及部分项目工程的完成日期。
  1980年以后,枣庄市的建筑业发展还速,建筑队伍不断壮大,建筑施工总人数由1980年前的10000余人发展到1985年献40000余人。各级建筑主管部门,要求各趁工企业在开工前必须做出正规的施工组织设计。至1985年止,全市国营、集体及乡镇建筑企业承揽工程后,均在开工前做出书面m工组织设计,50%以上施工企业,施工组织设计符合抓宁要灾_第三节旅工枯未第二节施工组织建国前,枣庄地区绝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由工头或工程技术人员口头安排,少数较大工程,如20至30年代由河北沧州人施工的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办公楼、机务处厂房、电务处烟囱等仅做了简单的施工平面布置图。
  建国初期,枣庄地区的施工组织设计,仍由工地负责人或工程技术人员口头安排。至1956年,徐州建筑公司施工枣庄剧院工程时,才做了工程形象进度表,人工安排计划表、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较正规的施工组织设计。1957年,枣庄建筑合作社承建的枣庄矿务局大门东二层沿街住宅楼.1960年济宁律一、基础工程建国前,枣庄地区除中兴煤矿公司有大型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外,一般民用建筑多系平房,只有少数二层以上楼房。枣庄地区有丰富的石灰石,建筑基础工程多系开挖后素土夯实,砌带形毛石基础。有些基础是先打三七灰土,再砌毛石,个别民用建筑还在地面上砌筑高台石基础。‘ 建国后,枣庄市开始有多层和大跨度建筑,基础工程虽仍采用毛石砌筑,但加大了断面。遇软弱地基则多采用多层灰土夯实法,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1958年施工的滕县宾馆和20.4米跨度的滕县人民电影院,基槽开挖宽深均为2米余,素土夯实后分层铺设三七灰土垫层,每层灰土为30厘米,人工夯实至20厘来.藕“卜下打二”件_个划抓4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口2铺设2至5层,灰土垫层上砌筑毛石基础。
  60年代开始,建筑施工出现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基础。1960年枣庄建筑公司承建的枣庄百货大楼,其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围护墙为毛石基。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施工的枣庄影院,其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和毛石基。1966年施工的市化肥厂合成塔,框架结构,1000立方米气柜,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底部为砂垫层,上部为整体基础。1967年施工的枣庄矿务局机厂铸铁车间,排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市建筑公司在枣庄东方红服务社大楼施工中,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灌筑桩基。在枣庄影院施工中基础个别部位遇到古井,使用了大型钢筋混凝土基础梁。60年代后期,井亭煤矿地面建筑中采用了槽底浇筑钢筋混凝土带形垫层,上砌毛石的基础。70年代,楼房基础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圈梁,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也较常见。80年代起,由于框架结构和高层建筑增多,独立式钢筋棍凝土基础和片伐式钢筋混凝土基础都相继出现。
  二、主体工程枣庄市古近代大型民用建筑墙体多为500至600毫米厚,有砖砌、石砌、砖石混合及砖石夹心墙等几种。外墙清水墙面带刀缝。梁、柱、楼板均为木制。唐代建的越峄寺大殿,石砌墙体;元代大定年间建的西集普照寺为青砖墙体白灰缝;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建造的滕县王家祠堂,墙体为水磨对缝,厅堂门脸砌砖还弹线刨光,灰缝厚不过3毫米,随砌随勾缝口。普通民房墙体多为土坯墙或土挑墙。一般富户住房有“里生外熟”砖包皮墙。山区民房是干砌块石墙。
  建国后的50年代,一般工民建筑墙体多为一砖厚的砖墙,少数仍砌土墙,空斗砖墙也较常见。如田屯煤矿30余排平房宿舍均为空斗砖墙。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梁、柱、楼板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多为现浇法施工,楼板则多为预制,因此4层以下的楼房,其内承重墙大量采用18公分厚墙体,人工砌砖推广用铁勺铺灰后双手砌砖的“扬场式”砌砖法,每工砌砖最高达4000块,但因劳动强度太大被淘汰。70年代中期,内外承重墙均变为24公分厚,个别建筑物下部墙体为37公分厚,一般为混水墙,且沿用至今。一其’施工中采用“三一法”人工砌砖,每工砌砖2000块,梁、板、柱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随着建筑墙体技术的提高,滑模墙体、大型砌块、大型墙板、内滑外挂等新型墙体在枣庄出现。1966年市建筑公司承建的枣庄化肥厂1000立方米汽柜,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15米,高7.3米,壁厚20公分,主体工程采用了整体木制滑模提升。1971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薛城焦化厂8座16米高、直径8米、壁厚18公分的配煤仓,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整体滑模。1972年,市建筑公司在薛城焦化厂煤塔、凉水架等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中,采用滑模工艺。市建筑公司1973年施工的枣庄橡胶广密炼车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852平方米,高4层,外墙采用大型墙板作围护墙。1976年施工的本公司办公楼,均采用整体滑模施工。1977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该公司二工区办公楼,采用了内滑外挂施工法。1978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市科协办公楼,房管处施工的文化西6号、10号楼和1979年市房管处施工的文化东里L2号楼,均为大型砌块墙体。80年代开始,建筑工程中主体工程,除住宅楼采用砖棍结构外,其他公用建筑及工业厂房多采用现浇框架或砖混与框架结合的两种结构形式,排架结构普遍用于工业厂房。1982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枣庄市自动电讯大楼,采用了钢模板滑模施工。
  802枣庄市志三、’屋面工程枣庄传统的屋面工程,民居多为木屋架,木擦条,林秸把子基层,麦秸草泥漫被,黄草覆面。有的商号铺面和富户住宅为单梁或重梁木屋架,木擦条,上加椽子、钉笆条,铺笆砖,覆小瓦。草屋面较陡,瓦屋面较坡,起架坡度在26.50至450之间。山区有用叶岩薄石板覆盖,屋面均为起脊屋面。现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枣庄古建筑,多为筒瓦卷棚屋顶。
  建国后施工的砖木结构房屋,民居仍为起脊草顶屋面,公用建筑多为起脊瓦屋面,木屋架、木擦条、林秸把子或苇箔基层,草泥或白灰漫被。粮仓等防潮要求较高的屋面,采用木笆板基层刷桐油的方法。1952年施工的滕县粮食局北大仓和1953年施工的枣庄粮仓为此屋面。为节约木材,50年一代中期,革新出砖拱屋盖。1956年枣庄小屯村河西兴建了5排砖拱屋盖平房,进深5米左右,高3.5米左右。1959年滕县建成的粮食局面粉厂成品库,进深28米,竖向小拱跨2.4米,跨度15米,高7.5米,采用双曲拱屋面。对于大跨度、大空间的公用建筑,屋架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959年枣庄矿务局工程处施工的枣庄矿务局体育馆,跨度40米,屋盖系统为半圆拱型钢屋架、木擦条、木笆板砖拱三油两毡防水屋面。60年代,大型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现浇梁板屋盖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拱板屋盖开始在枣庄应用。1960年,济宁专建四队(即枣庄建筑公司)施工的枣庄百货大楼,为6X6米柱距,长78米,屋盖系统采用了整体现浇井式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部两毡三油防水层,上铺10公分厚中、粗沙,最上面为2公分厚、15公分见方缸砖,水泥勾缝的上人屋面。1968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原市文化宫毛泽东著作展览序馆,屋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拱板结构,跨度10.5米,自防水屋面。1979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市政府礼堂屋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拱形梁板结构,跨度20米,自防水屋面。民用建筑平房亦有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T型擦条和钢筋混凝土基2公分厚薄板代替苇箔基层。工业厂房屋盖采用1.5x6米大型屋面板,上铺三油两毡防水层。70年代后,工业厂房屋盖系统大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上铺两毡三油绿豆砂防水层,如1973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市橡胶厂密炼车间厂房及1973年施工的薛城通用机械厂厂房。另外,钢筋混凝土折板屋盖、薄壳板屋盖也在枣庄应用。
  1971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薛城焦化厂上塔走廊,屋盖为4米跨度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折板屋盖。1972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枣庄市第二煤研石砖厂厂房,屋盖为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80年代开始,大跨度、大空间的公用建筑采用了钢网架结构屋盖。1982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市体育馆,屋盖系统为钢屋架网架结构,跨度宽45米,长55米,3.5X3.5米预制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两毡三油绿豆砂防水屋面。一般平顶房屋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平板。
  四、装饰、装修工程枣庄古代建筑注重装饰、装修,古寺庙梁柱涂以朱红大漆,檐下挂落油漆彩绘,雕梁画栋,室内为白灰粉面内墙,青砖铺地,外墙面青砖砌清水墙,勾以白灰细缝;屋面装有各类鸟兽。汉代所建峄县塔,唐代建滕县龙泉塔,外墙均勾以白灰细缝进行装饰,塔基座块石刻有石纹图案。清代建台儿庄新关帝庙的山门前面,建有一玻璃壁照,名日“九龙壁”,刻有用棕黄色琉璃烧制而成的九条飞龙立体图案。
  建国前的30年代,枣庄的玉山街(今车站街)李慈万面粉厂大门门脸,宽7米,高4米,水泥抹面压光后,上有用水泥灰条纹成的凸出墙面的云彩‘太阳、大公鸡、鲤鱼及水波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03浪图案。玉山街道院(今车站小学)大殿内墙是小砂灰墙皮、木板条天花板麻刀灰罩面,内墙四周顶部均喷有30公分宽蓝花图案,外墙面为白砂灰拉毛。建国前枣庄地区的普通民房内外墙装饰一般为麦粮泥或掺用灰泥抹面,有的在麦粮泥外面再抹上一层白麻刀灰,地面一般为土地面。
  建国后50年代,一般民居内墙装饰开始由麦粮泥抹面改为麦粮泥打底白麻刀灰抹面,公用建筑内墙多为白灰砂浆打底白麻刀灰抹面。60年代,公用建筑内墙采用泼浆抹面,顶棚装饰用细白灰砂浆。1960年施工的枣庄百货大楼顶棚装饰采雨较高级的抹灰,在顶棚四周起出三道线子。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内墙抹面压光后采用石灰水掺盐或大白粉粉刷增白。80年代起,内墙增白采用新型106涂料,宾馆、饭店等较高级房间内墙面使用高级装修工艺品贴塑料、化纤壁纸装饰,室内地面采用水磨石或大理石上面铺设塑料地板或地毯装饰,吊顶天棚也由木板条抹白麻刀灰改为钙塑天棚、铝合金天棚。建国初公用建筑的外墙装饰,开始有砂浆及棍合砂浆拉毛或水泥灰抓毛(亦称鸡嘴灰)等。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水泥拉毛、水泥刮砂较普遍用于外墙装饰。70年代,水刷砂、水刷石广泛用于外墙装饰。1973年施工的枣庄市城建局办公大楼外墙为水刷黄砂。同时,弹涂外墙面也开始用于一些建筑物,如枣庄市针织厂办公楼为草绿色弹涂墙面。80年代开始,各类建筑更讲究外装饰。涂料、陶瓷马赛克、玻璃马赛克、墙面砖、大理石、镜面花岗岩等普遍用于外墙装饰。1979年至1985年前竣工的枣庄市龙头、向阳、振兴等住宅小区的外墙采用水泥砂浆拉毛,水刷石、水刷砂,黄、绿色107涂料粉刷。枣庄饭店外墙贴桔黄色彩面砖。枣庄体育馆外墙用马赛克及墙面砖饰面。青少年宫门厅外墙全部用桔黄色墙面砖饰面,在上部镶有一颗巨型五星火炬图案,夜间放出耀眼红光。中国银行门面外墙用深浅两色的棕色墙面砖贴面,很富有立体感。自动电话大楼外墙则以水刷绿石子为主体,门厅部分均为淡蓝色马赛克贴面。枣庄宾馆、枣庄体育馆还采用大理石镶贴柱面墙裙。枣庄影院门前的大门垛全部用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有的商店门面,还采用了铝合金装饰。滕县府前西路北侧的茶叶商店,在两门间前墙上镶彩墨“泰山风景”瓷砖壁画。薛城区工业品贸易中心楼外墙上还装有2米X2米的天然大理石壁画。
  五、吊装工程建国前,枣庄地区大型建筑较少,房屋的屋架、房梁等构件吊装,都是靠人力安装就位。1923年建中兴公司办公大楼,砖混结构,所用三角形木屋架,靠人力吊装就位。塔坊等高大建筑的大型构件,采用堆土的方法,靠人力、畜力吊运安装就位。
  建国后,建筑规模扩大,开始用机械吊装屋架房梁等建筑物构件。1958年枣庄营造厂开始使用自制的滑子车吊装工具。同年滕县第一建筑公司在施工滕县面粉楼时,用齿轮式链条水车改造的卷扬机与木制扒杆吊装构件。60年代至70年代,在楼房建筑施工中,其屋面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及其他中小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采用井架式游杆、卷扬机配合铁扒杆吊装就位。在各类大跨度的起脊厂房、仓库、影剧院、礼堂等建筑施工中,其重达2吨至10吨的房架,采用抱杆、人字架,配合千不拉(电葫芦)吊装就位,同时开始使用了汽车吊吊装就位。1965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枣庄影剧院,20米跨屋架,用木抱杆吊装。1966年,施工市化肥厂合成车间合成塔,吊重8吨,采用览风抱杆吊装。1970年市中区第一建筑公司施工的市陶瓷一厂厂房,三角形钢筋混凝土屋架,均采用千不拉提升吊装就位。1978年后,均采用红旗吊、履8a枣庄市14带吊、25吨轮胎吊。1979年,市建筑公司加工的市政府礼堂,拱型钢筋混凝土模板,2(米跨,用25吨汽车吊吊装就位。80年代后,施工多层大跨度工业厂房,机械化吊装进一步发展。1980年,施工滕县烟厂主厂房,知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吊装中使用卷扬机、桅杆式起重机与30吨履带吊同步施工,同例使用4架经纬仪进行校正就位。1984年,雄造南沙河平板玻璃厂的熔制车间,起吊高度21米,使用25吨汽车吊,采用多点式起吊书置,分两步就位。1984年枣庄市建筑公司在枣庄体育馆施工中,跨度为45米的网架牟体,使用飞0吨汽车吊和30吨的履带吊抬斥就位。
  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安装队,在枣庄煤可北井洗煤厂安装成30吨重浮选机和21吨if洗煤机。1978年后,为兰陵美酒厂安装散装6吨锅炉1台,还承接完成枣庄煤矿620TH吨洗煤厂全部设备和管道安装,市造纸厂长网机安装,台儿庄化肥厂设备安装,市造纸厂10吨锅炉安装,以及刘岭铁矿全部设备妄装。1980年后,枣庄市各区县属以上建筑妄装企业,多数开始承接工业设备安装任务。
  1982年,滕县安装公司在南沙河平板玻璃厂施工中,采用倒链角移位法,将煤气发生炉安装就位。至1985年,全市共有专业安装队任1000余人。
  七、水、申.、暖要契六、设备安1913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创建枣庄第一座发电厂时,始有工业设备安装工程。中兴煤矿公司第一号大井投产之前,由德国力新洋行提供发电设备一套和第一号大井所需抽水机、电绞车、通风机等电动设备,并由德国电机师来枣庄帮助安装。同时安装完毕的还有锅炉、水泵、电机及配电设备。
  建国初,枣庄、田屯、陶庄等矿首先恢复建设。至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枣庄市又先后兴建了朱子埠、甘霖、山家林、八一、莱村、魏庄等煤矿,其井口井架、煤仓等大中型工业设备,多为煤炭系统的专业队伍自行安装。
  60年代开始至70年代初,枣庄市地方工业开始发展。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滕县第一建筑公司建立专业安装队,开始承接工业设备安装工程。1967年,滕县第一建筑公司承接安装鲁南化肥厂工业设备1152台,非标准设备1108台,管网4678米,线路187公里。
  1970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安装队,承接完成枣庄化肥厂管道设备安装及非标准设备加工。1972年,承担安装了市铁合金厂9000KVA电炉电器设备和40吨变fF R19751913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配电灯匠,为矿井办公楼、职员宿舍安装照明电灯。枣庄镇一些店铺及部分民居照明电灯、电表也由中兴煤矿公司电灯匠安装、维修、管理。
  1920年滕县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负责安装及管理,滕县城里部分商业店铺和工商业者住房内照明白炽电灯、电表多作临时敷设。1940年4月,临城车站电厂投入运行发电后,临城车站附近的一些商铺、饭店、旅馆,由该电厂电灯匠在建筑物内架设临时线路及白炽照明电灯。
  建国初期,枣庄矿区及枣庄镇的部分公用房屋,滕县城内的公房内,都开始装上了照明电灯。50年代后期,枣庄剧院、枣庄矿务局体育馆、滕县人民影院等主要公共建筑物采用暗线敷设方式,安装了吸顶灯、吊灯、聚光灯及音响设备,但多数新建房屋仍为明线敷设安装白炽灯。1960年施工的枣庄百货大楼,1963年施工的枣庄影院,设计安装了高级吊灯、组合日光灯和组合吸顶灯,同时,安装了音响设备。枣庄影院安装的音响设备效果,当时居山东省首位。70年代后,枣庄市各奏律筑物内的电源戮路*劣耍甲暗烤0.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05设方式。办会用房、商店的照明电灯也由白炽灯改为日光灯。影剧院、旅馆等公共建筑中增设了各类吊灯、壁灯。1970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安装队成立后,承接安装枣庄矿务局洗煤厂电器及水暖管道安装。1978年,承接安装刘岭铁矿电器设施,还承接完成西郊变电所及市铁合金厂的电器安装。80年代开始,城镇各类建筑物内电源线路均采用暗线敷设,照明白炽灯多为日光灯取代。
  有的安装了各类高级灯具,如1982年施工的枣庄宾馆,安装了豪华式吊灯、玻璃吸顶灯、壁灯,还安装了电气空调设备。1'984年建成的枣庄体育馆内,设计安装了聚光灯、彩灯、大型吊灯、记分显示器及音响设备。
  建筑物内给排水设备安装始于枣庄中兴煤矿公司。1935年,中兴煤矿公司在十里泉建水泵房1处,公司的部分建筑物内开始安装给排水设备。1942年,中兴公司又在枣庄西岭修建落地式水塔2座,以西沙河水作为补充。中兴煤矿公司大部分房屋安装了给排水设备。
  1953年,枣庄矿区恢复生产,一些新建房屋,同时安装了给排水设备。1964年,兴建枣庄市自来水厂,至1966年正式供水时,枣庄市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职工宿舍安装了给排水设备。1970年后,城市供水能力进一步扩大,新建的工厂、国家机关办公用房和住宅楼房,均有给水设计。至1985年,全市新建工程,全部按给排水设计与土建工程同步施工。
  枣庄市建筑物内安装暖气设施,最早始于枣庄矿务局系统。枣庄、陶庄煤矿办公楼澡堂、食堂等建成使用后,枣庄矿务局建筑工区负责安装了暖气设施。
  1968年,枣庄市第一棉纺织厂厂房,开始按设计安装了暖气设施。1978年,市政府大院安装了卧式水暖锅炉1台,办公楼安装了水暖设备,采暖面积5578.27平方米。
  1983年后,枣庄市实行联片安装采暖设备,全市有了水电暖专业安装队,新建的机关办公楼、招待所、宾馆及部分住宅楼设计安装了采暖设施。至1985年,全市有18个联片安装采暖设施,采瞪面积20.36万平方米。
  第四章建筑业管理第一节计划管理建国前的施工,工匠私人承揽建筑工程,多是临时商定用工人数和工期。
  建国后的1949年11月,峄县、滕县成立了9个建筑工会,建筑工程由建筑工会统一安排。1956年,建筑工会改为建筑合作社。
  1958年至1965年,全市建筑合作社分别改建为营造厂、建筑公司后,设生产计划股(组),对施工队下达施工计划、考核完成指标、统计完成工作量。1975年,枣庄市成立基本建设委员会,开始执行上级主管机关下达的基本建设计划,,编制定员人数,提报产值、劳动生产率、竣工面积等计划指标。施工企业定期呈报月、季、年报,以控制基本建设投资、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新增固定资产等数据。1978年,全市健全了计划管理机构,市建委设综合科,全面管理全市基本建设计划,统计完成建安工作量。各施工企业设计划统计科,配有专职计划统计人员,负责本企业施工计划的管理和实施。1984年,市建筑管理总公司成立,负责统计全市建筑企业的806枣庄市志建安工作量。1985年,全市各建筑公司均设立了统计机构,共有专职计划统计人员9人,建筑安装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纳入计划管理。
  1985年枣庄市建筑安装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单位名称第二节设计管理建国前,枣庄地区只有中兴煤矿公司工务处配有专业设计人员。中兴煤矿公司工务处管理全公司的建筑工程,承担本矿区的设计任务。
  1956年2月,枣庄矿务局最早在全市成立设计室,担负矿区的建筑设计任务。1963年:枣庄市供电局成立设计室,负责全市供电系统的专业设计。1965年,枣庄市城市建设局成立规划设计科,承接市内建筑设计任务,枣庄市开始有了工业及民用建筑专业设计队伍。1977年至1984年,全市各区、县及市水利局、市公路段、鲁南化肥厂等相继成立设计室。市、区、县设计室隶属市、区、县城乡建设委员会领导,局、厂设计室,由局、厂自行管理。1984年,枣庄市建筑工程管理总公司成立,统一对全市设计单位登记造册,审查资质,发给设计证书,并定期检查设计质量,评选优秀设计,培训设计人员,提供科技信息。
  1985年,全市颁发工程设计等级证书的有12个单位,其中乙级工、民建设计单位1个,乙级煤炭工业设计单位1个,丙级工、民建设设计单位3个,丁级工、民建设设计单位4个,丙级水利工程测量单位1个,丙级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单位1个,丙级水利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1个。
  第三节施工管理建国前,枣庄地区约有泥瓦木工600余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07人,从事一般修建工作,没有统.一的管理组织。
  建国后,1949年11月成立枣庄、陶庄、薛城、峄城、台儿庄、韩庄和滕县东关、西关、南关等建筑工会,共有建筑工人1500余人。
  建筑工会负责承接建筑任务,调配施工力量,检查工程质量。1956年全市建筑工会统改称建筑合作社。1965年,成立枣庄市建筑联社,统一管理全市建筑合作社。1969年全市建筑队伍发展到1200余人。1975年枣庄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成立,设施工管理科,负责审查设计、签发施工许可证,检查验收工程质量,处理工程事故。1978年,枣庄市建筑施工管理局成立以后,根据山东省建工局规定,制定《枣庄市建筑施工管理办法》。1981年,全市共有建筑安装施工企业84个,其中国营施工企业1个,集体施工企业7个,乡镇施工企业76个,共10247人。根据工程验收标准,共检查验收276项建筑工程,验收工程合格率达90%以上,全年共处理工程事故3起。1981年3月,枣庄市建筑工程局撤销,枣庄市基本建设委员会设工程技术科,开展技术培训,全年举办施工员培训班1期,培训施工员100余人,并颁发了证书;举办预算员学习班1期,培训预算员200人,并颁发了证书。1984年开始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成立枣庄市建筑工程管理总公司。1985年枣庄市建筑工程管理总公司对全市施工企业进行了资质审查,通过审查颁发证书的施土企业100个,其中二级施工企业3个,三级施工企业10个,四级施工企业55个,五级施工企业32个。全市进行工程质量大检查1次,处理市中区钙塑厂车间基础工程事故1起,举办施工学习班1期,培训施工管理人员100人。
  1985年全市施工队伍总人数达45000人。
  当时,未设定额管理机构,只在各建设、施工单位设有兼职人员,负责贯彻国家建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计算规则》和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其它取费规定。1958年枣庄矿区建设银行编制了《枣陶矿区建筑工程单位估价表》,统一了枣庄地区的工程造价计算标准。1961年开始,全市的建筑工程定额管理工作由建设银行代理。1973年根据山东省定额和枣庄市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枣庄市建筑安装单位工程估价表》。1975年10月,成立枣庄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建委施工科内设专职定额管理干部,负责检查有关单位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定额及取费标准情况,并对执行中发生的争议事项进行仲裁。1980年,编制了《枣庄市抗震加固工程定额》。1984年成立了枣庄市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配备了3名专职干部,各区、县建委及各有关建设、施工单位也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定额管理人员。至1985年,全市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房屋修缮工程均纳入标准定额的管理轨道。
  第五节安全管理第四节定额管理枣庄建筑业实行定额管理始于1955年。
  建国前,枣庄地区没有专业施工队伍,一些私人营造业的安全管理均由承包工程的工头负责,领工师傅领人干活,也兼管安全。
  建国后直至1959年,峄县、滕县城市建设局成立后,秘书股配有专职劳动工资人员,兼管安全生产,贯彻执行有关安全规定,处理安全事故。60年代至70年代,枣庄市的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施工方法被半机械化、机械化所代替,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增加。1976年,枣庄市基建局设施工技术科,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楼房和厂房施工中,采取脚手架上设安全网等安全措施,还作出工人上班戴安全帽和不戴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工地以及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的规定。在烟囱水塔施工中,又将8口8枣庄市志小脚手架由原来采用悬空架改用井字架吊架。1981年市建工局撤销,由枣庄市建委工程技术科负责安全管理。1984年,市建委成立枣庄市建筑工程管理总公司,负责全市的施工安全。1985年,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一些施工机具安装了先进的安全设施。
  如塔吊设备安装了吨位限制器,电气设备安装了漏电保护器。
  国家颁发的《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国家有关监督条例、规定,对全市竣工工程质量进行监督验收。
  第七节招标投标第六节质量管理建国前,枣庄地区的施工质量管理多由工头或领工师傅负责。建国后,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枣庄地区建筑业的质量管理逐步得到加强。50年代初,质量管理由建筑工会和工地施工员负责。1958年至1960年,枣庄、滕县成立建筑公司,城建局也设立了规划设计科(股),配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并逐步健全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1975年枣庄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和基本建设局相继成立后,均设有工程技术科。1979年至1984年,建筑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建立了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此间,各企业积极参加争创“全优工程”活动,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经验,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小组。
  1981年撤销市建工局,1984年撤销市建委工程技术科,成立枣庄市建筑工程管理总公司,全市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至1985年全市建安系统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人数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
  1985年前,枣庄地区没有质量监督机构,一些重点工程的质量监督验收一般由当地政府的行政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
  1985年,成立枣庄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各区、县也相继建立了质量监督站。滕县质量监督站还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枣庄、薛城、I、一矿区、柴里矿区、鲁南水泥厂及县城等质量监督网。市、区(县)两级质量监督站根据建国前的20,30年代,枣庄地区建筑工程施工已开始实行招标投标承包制。1923年后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的建筑工程(含井下工程),由公司向各包工柜发招标通知,各包工柜以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工期为主要指标与中兴公司面谈承包。30年代,滕县兴建扶轮中学,由济南铁路局投资,亦采取招标投标承建方式建成。
  建国后直至1975年,枣庄地区的建筑工程,都由建筑主管部门靠行政手段分配任务,承接建筑的多是国营和区、县属集体施工企业。1978年后枣庄市乡镇建筑企业发展,建筑市场出现无证经营、偷工减料、非法转包、划地为牢等情况。1984年,建筑业实行全面改革,开始整顿、开放建筑市场,建筑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办法。同年底,枣庄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枣庄市建设银行、枣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枣庄市司法局联合成立枣庄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制订了“枣庄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1985年1月,通告各区、县及市直部门、各大企业,凡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跨度在12米以上、工程造价在1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一律实行招标投标承包制。招标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协商议标3种形式。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力、公楼,建筑面积1556平方米,砖混结构,4层,1985年4月,首次在全市实行邀请招标,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以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合理、工程质量优良中标承建。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筑面积1547平方米,砖混结构、4层,1985年5月实行邀请招标,滕县城郊建筑公司、峄城区王庄建筑公司、滕县东郭建筑公司3个单位投标,滕县城郊建筑公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0夕司以工程造价合理及最佳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标。枣庄市粮食局直属粮库铁路罩棚,建筑面积286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1985年7月实行邀请招标,山亭区建筑公司、市中区一、二建筑公司参加投标,市中区第一建筑公司中标承建。市水泥厂扩建工程,框架及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1985年12月由滕县第二建筑公司通过议标承包。
  1985年,全市以招标投标形式发包的工程有20项,总建筑面积为75161.47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为1140.975万元,招标工程验收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20%,平均降低造价7%,缩短工期5%0第五章典型建筑第一节塔坊、寺庙、祠堂、教堂建筑龙泉塔位于滕县城北,始建年代无确考,砖木结构,高40米,塔体安置于石砌须弥座上,塔基八棱边长5米,由底边线中点上伸40米至塔顶,八面八角合围塔体累9级,二挑华拱托檐,身外重檐n级,旧以铁铸六瓦一椎覆顶,悬挑金铃,风动有声。前有塔室,后有螺旋式砖阶攀缘至顶。1983年滕县人民政府拨款,将龙泉塔修茸一新。
  库山头僧塔座落在山亭镇库山头村北雪山南,为石结构,实心装配式建筑,高8米,直径1.1米,呈八角形,上覆尖式塔顶,浅浮雕花纹,塔身刻文日“故滕县僧会悟善归府墓铭”。该塔建于元天历元年(1328)。枣庄清真寺位于市中区老枣庄街中心,始建年代据碑文推断为明代末期。座西朝东,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6米,分前后两院,共有殿舍50余间。大门为硬山式建筑,门楼高.7米,朱漆双扇大门,下设门闸,门嵋横匾四字,曰“清真古寺”。大门两侧各有配房2间,一为葬具房,一为太平室。后院建有西北讲堂,座西朝东,石砌基座高2米,殿高8米,面阔5间,进深3间,南北备有耳房一间,大殿正面开三门,门前檐下立四柱,有石阶九级。殿后突出部分为“望月楼”,楼高10米,砖木砖混结构。1981年枣庄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
  台儿庄清真寺位于台儿庄北关街,由李忠和阿旬筹款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5亩余。初建时座西朝东,东大门3间。对着东门25米处,建有2517礼拜大殿。大殿北侧自西而东依次为旧水房((3间)、左配房((3间)、北讲堂((5间)、右配房((3间)、大殿平台;南面自西而东建有耳房((1间)、南门楼((2间)、右耳房((1间)、新水房((5间)。新水房后两间折向东,东面紧靠着的是厕所(2间)。
  厕所东面是东大门。各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小瓦覆顶,透明脊两山头装有兽头,廊下抱柱为圆木制成,砖砌院墙。1938年春,中日台儿庄大战中有28间礼拜堂及其它配房被毁。
  1942年,由马华亭集资重修礼拜堂,并于该堂后增建四层20米高望月楼及左右腰殿各一座。文化大革命动乱中,台儿庄清真寺受到严重破坏,仅存北讲堂、南侧门及10余间耳房、配房。1985年枣庄市人民政府拨款重建,恢复旧容。
  青搜寺原名云峄寺,因僧人多植青檀树而更名为青檀寺。该寺座落在峄城西北的锅其山谷之阳,始建于元朝。有正殿3间,檐高6米,正中端坐佛像三尊。殿前有东西配殿和厢房,殿后山坡上有二层石砌楼房1座,82口枣庄市志俗称“岳飞养眼楼”。正殿、配殿、厢房均为砖木结构,飞檐斗拱,重梁起架,五脊六兽。寺院四周有青砖围墙,龙身卧顶,古朴庄严。明代贾三近曾赋诗赞日:“秋风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栖,黄叶拍天丹灶冷,青檀绕殿碧云齐。”因年久失修,至70年代中期即倒塌拆除。1985年枣庄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再现新容。
  越峄寺位于山亭区店子镇越峄寺村的山腰之中,建于唐代。有大殿3间,殿阔7米,檐高5米,长12米;另有东西配殿4间,二层山门门楼1座。门楼两侧石壁上刻有人像及文字。整个寺庙建筑均为砖木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小瓦屋面,精致考究。院内有历代石碑10余座,详细记载了修建经过。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
  普照寺位于山亭区西集村西,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现存大殿5间,重梁起架,小瓦屋面,殿阔8米,檐高5米,长16米。
  檐下有石刻雕龙抱柱4根,殿前走廊墙壁上镶有明代贾三近游普照寺石刻诗词四首。
  张家祠堂张家祠堂位于大坞镇驻地,建于明末或清初,后四合院保存完好。院落方正13.4米,有前厅、后堂、东西两厢。后堂石砌基础高800毫米,檐高约4米,两楹三间,正中开间3.75米,东西两开间为3.5米,前出廊1.4米,进深7.25米。前厅和两厢基座高度递减为500毫米左右,两厢南北长10.25米,进深3.3米,墙厚均在600毫米,厢房与前厅距为1.15米,与后堂距为2米。
  后堂内三架梁、五架梁、抱头梁及雀替雕刻工细油漆精良,廊柱周长900毫米,柱基高350毫米,下方边长500毫米,上为圆鼓形,鼓厚280毫米。
  王家祠堂王家祠堂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座落在县城西门里街路北,现为滕县博物馆,原为王东槐家祠。整套建筑布局和风格为两个北方典型四合院封闭式建筑,包括门厅、御碑亭、前厅房、东西暖阁、后大殿、东西两厢及东西跨院,民居型建筑共60间。
  厅堂房屋均为悬山砖木结构,以正门、正厅为中心的南北轴线上,前后两进院落。其主建筑分布是:前为门厅3间,檐高约5米,石基台高800毫米,前有石阶6级,宽3.7米,大门外两侧为大方砖砌八字墙,一对石狮拱卫。
  门厅为叠梁式,有前龙后凤的雀替以及脊瓜柱两侧雕花的角背,雕工极为精细。门内两侧有小轩各3间,卷棚屋盖,正中为御碑亭,飞檐拱斗、藻井彩绘,青灰筒瓦盖顶。四边长宽及檐高均为4.1米,厅中有一方光绪五年光绪皇帝赐御碑。中为正厅3间,亦为穿堂,面积43平方米,檐高约5米,石基高700毫米,前有石阶15级,宽3.9米。前廊彩栏高650毫米,木雕隔扇门窗,窗台高1.3米,窗扇高3.5米。
  第二进院落134平方米,方砖铺地。后堂3间,建筑面积45平方米,檐高5.4米0石基高700毫米,前有石阶5级,宽4.7米。
  两侧廊房各3间,卷棚屋盖。三厅堂均为彩色雕檐,檐下挂落造型各异。黑漆廊柱。由此院进东跨院的角门砌成古瓶形,有藏入墙内的推拉门。
  前院两轩北端均有转角过道房,砖砌园门,直径为2米。所有房屋开间在3.35至3.5米,墙厚均为0.5米,墙面磨砖对缝。
  1985年,滕县人民政府拨款40万元,由曲阜市建筑公司古建筑修缮队,按原风格修茸一新。
  该祠堂清末民初扩建修缮,滕县的名师瓦工王勤德,木士李忠善、曹金梁,石工朱彦田等均参加过施工。
  峄城基督教堂亦称耶稣教堂,位于今峄城镇峰山南路东侧,美国人叶克思牧师等设计,山东荷泽瓦工领班施工,1911年破土,1914年建成。该教堂局部4层,全高15米,石结构,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为美式建筑。
  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111985年4月,峄城区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恢复旧容。
  峄城天主教堂因该教堂楼顶有一铁制公鸡,故俗称“公鸡楼”,位于今峄城镇自由街侧,现为峄城区中医院院址。该教堂建于清末民初,由德国神甫伯达露、平汉利设计,山东菏泽瓦匠师傅领班施工。楼高15米,乱石结构,木制楼板、楼梯,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白灰内墒皮,清水外墙,白灰小灰豆浆勾缝,为欧式建筑。1976年峄城区人民政府拨款整修,恢复旧容。
  第二节园林、纪念建筑枣庄市人民公园位于枣庄解放北路,1964年始建,1975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园林建筑有人工湖、湖心亭、盆景展廊、咖啡厅等。
  人工湖占地5328平方米,建于1977年。
  该湖平面为不规则形状,碎石铺底水泥砂浆灌浆并抹面,四周池壁为石灰岩块石砌筑,水泥砂浆勾缝。湖深2米,水深1.5米。沿湖岸四周每5米设置一根1.2米高石柱,石柱上端穿孔以粗铁索联结形成栏杆。从北岸到湖心亭有一座三曲半圆拱桥,桥长20米,宽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湖心亭建于1979年,杭州市园林局设计并施工。该亭系二层仿古建筑,六角形,以6根直径30公分的钢筋混凝土圆柱擎起两层屋盖,柱高6米,总高12米。屋面为绿色琉璃瓦覆顶,飞檐斗拱,重梁起架。柱下设有钢筋混凝土花棱栏杆斜向四周。
  盆景展廊座落在公园北门北侧,枣庄市园林处设计并施工,1984年建成,砖混结构,檐高2.5米,宽3.6米,长117米,建筑面积503.4平方米,墙壁透窗上雕有各类花卉图案。两入口处各为画境,中为鸳鸯亭。东出口处各为留连轩,且设高3.6米、宽4米的仿青竹立体图案。
  咖啡厅座落在人工湖西畔,枣庄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中区第一建筑公司施工,1979年建成,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39平方米。该建筑造型别致,大玻璃门窗,内墙面以白、绿两色106涂料粉刷。一层咖啡厅天棚装有吊扇吊灯,水磨石地面,外墙面为水刷黄砂;二层为舞厅茶座,室外有25平方米凉台,装有各种彩灯,供游人晚间饮茶观赏公园夜景。
  枣庄市儿童乐园游艺楼座落在儿童乐园院内。该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551平方米,座北朝南,正立面有“游艺楼”三个立体大字。屋面结构为人字形钢屋架,水泥擦条,绿色玻璃钢波形瓦屋面。二层前面设有30余平方米阳台。内墙面为白灰砂浆底白麻刀灰面,外刷106白色涂料,彩色水磨石地面,外墙为水刷红石子饰面。一楼为电子游艺室,二楼为玩具室。外墙西山处挂有四个立体美术大字“儿童乐园”。
  枣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位于振兴北路,1983年3月开工,1984年10月竣工,枣庄市建筑勘测设计院设计,滕县岗头建筑公司施工,占地14亩,房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该建筑平面呈U型。一、二、三层错台式楼房,三合院形式。北部为主楼,东部为长廊,东南角建有一圆形台球室称“古承轩”,南部为辅楼。整个建筑均为砖混结构,钢管杆栏,钢筋混凝土装饰隔断。内墙面及顶棚为白灰打底压光,外罩106涂料。外墙面大面积刷海阳红小石子,檐口及窗间墙等有淡蓝色陶瓷马赛克及咖啡色墙石砖,水磨石地面。
  室内设有活动室、棋类室、电视室、阅文室等。
  庭院内建有假山、水池、曲桥等装饰物。院内及建筑物周围栽满杨柳、青竹及各种花卉。
  滕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北约4.4公里处的滕(县)平(邑)公路北侧,始建于1962年,占地20亩,呈正方形,大门围墙和纪念堂浑为一体,是一组民族形式的仿古建筑。建822枣庄市志筑面积为612平方米,砖混结构,饰以金瓦朱檐,庄严肃穆。
  王麓水烈士纪念碑亭位于滕县城东龙泉塔东侧,1985年由滕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建。该亭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六角攒尖垂檐,亭盖木结构,黄色琉璃瓦覆顶,飞檐斗拱,雕梁漆柱,柱高5米,总高10米,周长15.6米,三步台阶,亭中立一碑,正面书“王麓水烈士阵亡纪念碑”,碑两侧刻有楹联。
  第三节矿井建筑枣庄煤矿原为中兴煤矿公司,位于今枣庄君山路北,卓山路南,煤田面积32平方公里,有南、北、东三井组成。南大井(即一号井),位于今枣庄矿务局供应公司车队院内,1910年(宣统二年)破土动工,1913年建成投产,井深198.89米,井筒内径3.66米,壁厚0.60米,青料石砌筑,井口上设钢结构井架,高28米。井架顶端天轮直径2.8米,有三层钢结构煤楼一座,高10.6米,容量为2000吨。北大井(即二号井),位于今枣庄长青路北端路东,1921年开工,1923年建成投产。
  井深287.15米,井筒直径4.9米,壁厚0.60米,井壁为青料石砌筑。井口上设28米高钢结构井架,钢井架顶天轮直径4米,配有高11.3米的三层煤楼和跨铁路大、小煤仓各一座,煤仓的容量分别为2000吨和1200吨。东大井(即三号井),位于今枣庄长春路南端路东,1932年破土动工,1934年竣工投产,井深193.57米,井筒内径4米,壁厚0.60米,为青料石砌筑。井口上设高25米钢结构井架,井架顶端天轮直径3.8米,有二层高8.7米的煤楼及跨铁路煤仓各一座,煤仓的容量分别为1800吨和800吨。至1930年,该矿已建成井下运输大巷17600米,其中绝大部分为料石墙体,上缸砖半圆形三心券拱,巷道断面一般为12平方米。1945年日军投降时中兴煤矿公司遭到破坏。建国后矿建恢复改称枣庄煤矿。
  陶庄煤矿位于薛城区陶庄镇,有主、副立井2个,主、副斜井4个,其中:北立井,井深187米,井筒断面19.6平方米,壁厚0.30米,为料石砌筑;二号斜井,半圆拱顶混凝土结构,净断面7.5平方米,内设双轨串车,每小时提升10558吨研石;四号斜井长2140米,倾角16.5度,半圆拱顶混凝土(及部分料煤)结构,净断面9.0平方米,内设1米宽钢筋皮带,每小时提升原煤360吨。该矿拥有水平大巷68450米,多为石混结构,部分为合棚及锚喷。
  八一煤矿位于滕县官桥镇东4.5公里,矿井由上海煤矿设计院设计,济南军区后勤部工矿处施工8个月后,包给山东省煤炭工业局第三煤井处施工,1958年8月1日开工,1961年7月1日建成投产,1963年7月17日改为水采。该矿主要井下建筑有:主井长度为810米,倾角12-25度,半圆拱顶料石结构,壁厚0.07米,净断面8.7平方米;大巷长59631米,多为半圆拱顶毛料石结构、喷浆结构和铆杆石浆结构,壁厚150-200毫米、500-600毫米;呈圆筒状煤水仓,最大内径7'5米,壁厚0.8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容量1000立方米,仓内安装煤水泵12台,每分钟最大功率1250千瓦。该矿主要地面生产建筑有:煤圆筒仓5个,总容量7900吨,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67年2月开工,1970年8月1日投产,矿务局建筑公司等单位施工,一#二#三#煤仓(单)高33.62米,直径12米,壁厚0.30米,总容量4500吨,四#五#煤仓(单)高度29.6米,直径10.09米,壁厚0.30米,总容量3400吨。洗煤厂主厂房高32米,建筑面积458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洗精煤能力120万吨/年,1967年2月由矿务局建筑工区施工,1970年8月1日建成投产。
  枣庄矿务局柴里煤矿位于滕县西岗镇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了3柴里村。试产时称柴里井,由上海煤矿设计院设计,山东省煤炭基建局第八建井工程处施工,1960年9月15日破土,1964年10月建成,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原煤150万吨。
  1968年5月试采结束后,曾于1969年、1976年和1985年进行三次扩建,其扩建工程设计与施工由矿务局设计室和矿务局建井处分别承担。至1985年,该矿年设计生产原煤能力为240万吨,地面建筑面积为20.4367万平方米,其中皮带走廊长95米,高17.50米,宽3米,钢筋棍凝土框架结构;圆筒仓,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7.50米,直径8米,容积2100平方米;主井绞车房,单层,砖混结构,长度16米,跨度15米,高度9.70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综采维修车间,单层,排架结构,长96米,跨度18米,高、度9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有主井3个,副井2个。新主井(立)井深193.4米,井筒内径5米,净断面19.63平方米,井壁支护材料为钢筋混凝土,钢结构井架高38.5米,天轮直径4米,年提升原煤能力为240万吨;老主井(立)井深173.1米,井筒内径4.5米,净断面15.9平方米,井壁支护材料为混凝土,井架高32米,钢结构,天轮直径2.7米,年提升原煤能力150万吨;主暗斜井长19.51米,净断面14.75平方米,井壁支护材料为锚喷和料石砌筑两种,年提升原煤能力150万吨;新副井(立)井深51.7米,井筒内径6.6米,净断面34.21平方米,井壁支护材料为混凝土,井架高28米,钢结构,天轮直径4米。至1982年,已建成井下大巷14117米,断面6-32平方米,其中以料石砌筑的3907米,其余为铆喷或水泥棚支护。
  蒋庄煤矿位于滕县南25公里,房屋建筑面积138613平方米,由充州煤矿设计院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00439部队、枣庄矿务局第二、第三、第四工程处等参加施工。
  1979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1983年10月1日全部建成投产。该矿建有3个立井,年生产能力为150万吨。主井(1983年12月竣工)采用冻结法施工,深427米,直径4.5米,井塔高56‘.8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滑模工艺施工。主井绞车房砖混结构,内设2台800一千瓦电机,滚筒直径3.25米。副井(1984年9月8"日竣工)深385米,井筒直径6.5米,采用冻结法施工。风井(1984年4月15日竣工)深度为290米,直径5.5米,大巷长28164米,料石砌券,工字钢支撑。
  滕县郭庄煤矿位于滕县西岗镇东2公里处,总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矿井由枣庄市煤炭规划设计院设计,立井开拓冻结法施工,1981年9月开工,1985年10月投产,年设计能力21万吨,有主、副立井各一个。
  主井深度为108米,直径4.5米,壁厚0.4米,为料石砌筑;副井深度为108米,直径5米,壁厚0.4米,料石结构,提升能力均为原煤96吨/小时;井下大巷长6196米,净高2.2米、净宽3.2米,支护材料有料石、锚喷等。
  第四节工厂建筑中兴公司机务处又称中兴煤矿公司机械修造厂,位于今枣庄矿务局枣庄机厂院内。
  1909年聘用广东人郑英负责筹建,1924年建成使用,由机器、铁工、铆工、铸造、模型、修车6大厂区构成,总建筑面积6913平方米。厂房设计锯齿形九连跨组合布局,集223间为两大联合建筑体,承载结构三分之二是钢支柱、钢析架,三分之一是木房架,外加两砖厚的承重。围护用砖墙,沿高7米。屋面均为瓦垄薄铁皮覆盖,齿形立面通设钢丝网玻璃天窗采光。该厂房屋面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其钢析架和石砌今存完好。
  枣庄市第一棉纺织厂位于枣庄解放南路东,汇泉路北,1966年建厂,总建筑面积14.12万平方米,其中:纺纱车间,建筑面积4.38万平方米,排架结构,单层锯齿厂房,檐824枣庄市志高5.18米,跨度12米,安有1224台纺纱机,青岛市建筑公司施工,1966年开工,1967年竣工;织布车间,建筑面积8129平方米,单层排架结构,檐高5.18米,跨度12米,枣庄市建筑公司施工,1979年10月开工,1980年10月竣工。以上两项工程均由山东省纺织设计院设计。
  鲁南化肥厂位于滕县木石镇南侧,建于1967年,占地926亩,总建筑面积131795平方米。其中主厂房造粒塔,高60米,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直径9米,周围有钢制爬梯可盘旋而至塔顶;合成车间,建筑面积6630平方米,24米跨,排架结构,檐高12米,设计年产合成氨6万吨;造汽车间,建筑面积2305平方米,框架结构,总高30米;水汽车间,建筑面积4639平方米,24米跨,排架结构,檐高20米。均由山东省化工设计院设计,滕县第一、第二建筑公司施工。
  薛城焦化厂位于薛城火车站西侧,建于1967年,总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占地3.46万平方米;配煤仓直径8米,高16米,钢筋棍凝土现浇结构,1970年7月开工,同年n月竣工;上煤塔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4层,高30米,1971年7月开工,1972年竣工;机焦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3层,耐火砖耐火泥砌筑,1971年开工,1972年竣工;上塔走廊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宽4米,长80米,1971年开工,1972年竣工。以上工程均由鞍山焦耐设计院设计,枣庄市建筑公司施工。
  枣庄市橡胶厂位于枣庄市解放南路,十里泉路口,建于1970年,占地翻、亩,总建筑面积805466平方米。其中:炼胶车间,建筑面积2852平方米,砖混结构,跨度7至15米,檐高13.3米,1973年开工,同年竣工;胶管车间,建筑面积3485平方米,砖混结构,跨度30米,檐高7.6米,为单层工业厂房,1972年开工,1973年竣工;平带车间,建筑面积2937平方米,二层工业厂房,砖混结构,1974年开工,同年竣工。此三项工程均由该厂自行设计,市建筑公司施工。
  枣庄肉联厂位于枣庄大众路南侧,建于1969年,总建筑面积41695平方米。其中:穿膛车间,建筑面积1507平方米,5层,砖混结构,总高10米,1969年开工,1970年竣工;5000吨冷冻库,建筑面积6654平方米,5层,框架结构,总高24米,1979年开工,1982年竣工。此二项工程均由商业部设计院设计,枣庄市建筑公司施工。
  滕县平板玻璃厂位于滕县县城南8公里,京沪铁路西侧,占地368亩,1982年7月20日正式破土动工,由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院设计,滕县第一、二建筑公司等十余个建筑公司共同施工。该厂设计能力为年产平板玻璃90万标箱。熔制切装车间,框架结构,长105.5米,熔制部分跨度为30米,切装部分跨度为40米,高度分别为18米和23米,建筑面积14324.5平方米。熔窑长55.6米,宽24.2米,窑高12.2米,熔化部分建筑面积169.26平方米,冷却部分建筑面积224平方米,炉窑最大出料为188.7吨/日。钢筋混凝土现浇烟囱高60米。该厂主要生产建筑于1984年全部建成竣工,被省市两级建委评定为全优工程群。
  枣庄市煤气公司位于枣庄光明路,建于1982年,占地69.5亩,总建筑面积6119平方米。其中煤气储存罐,直径42米,最大高度34米,钢结构,最大储气量为3万立方米。一座为华北市政设计院设计,四川省设备安装二处四队施工。
  山东十里泉发电厂位于枣庄市解放南路十里泉路口,建于1979年。一、二、三、四、五号机组厂房的单位建筑面积45849.72平方米,4层,高33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两座烟囱均高180米,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下口直径5.5米,上口直径1.26米,分别于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251978年11月和1981年12月竣工。施工方法为滑模提升。一至五号双曲线冷却塔单位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壁厚140公分,下部有80根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架,支撑上部抛物线形塔身。
  该塔全高90米,一号冷却塔1978年5月20日开工,1979年9月30日竣工;二号冷却塔1978年8月14日开工,1980年7月16日竣工;三号冷却塔1980年4月20日开工,1982年6月24日竣工;四号冷却塔1980年6月9日开工,1981年9月11日竣工,五号冷却塔1982年5月开工,1983年9月竣工。
  第五节公共建筑中兴煤矿办公楼即今枣庄煤矿办公楼。因其外形酷似飞机,故又名“飞机楼”。
  位于枣庄北马路枣庄煤矿院内,建筑面积3507.6平方米,由河北籍工程师李代图等设计,枣庄籍人潘成书、董明洋、顾学山等施工,1925年建成,混合结构。后楼南北方向为一层平顶,长27.2米,宽8.75米,顶端作为主楼的露天阳台;前楼东西方向两层,层高4米,下有3米高的地下室,中间凸出部分高14米。楼房内部中厅与楼梯间相连,长12.6米,宽11.6米,中间走廊净宽2.2米,标准办公室开间6X5米。前楼主墙外围尺寸为54.2米,门厅设有4棵花岗岩圆形抱柱,两侧沿廊外口左右分列10个蘑菇石方柱,方柱顶以半圆拱连接。水刷石外墙,棍凝土沿口,大坡度起脊红瓦屋面,衬托着突出房顶的绿色塔楼,使整个建筑物显得更为壮观夺目。解放战争中该大楼房顶曾遭到战火破坏,1953年枣庄煤矿拨款修复,后又在后楼顶上加高一层,并将原来的外砖墙面加做水刷石墙面。
  枣庄剧院位于枣庄市中心街北首路东,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徐州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徐州市建筑公司施工,1956年开工并建成。剧院全长45米,宽22米,檐高8.1米,砖棍结构。屋盖系统为三角形木屋架,机制大瓦起脊屋面。剧院分前厅、观众厅、舞台和化装室四部分。前厅为2层楼房,平顶,一层中部为门厅,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作警卫、售票室用,二层作办公室;观众厅为一层,斜坡式水泥砂浆地面,吊顶高度7.8米,有观众座椅1100个;舞台口宽12米,高1米,台檐高6米;舞台后部为化妆室。观众厅内墙面采用锯末灰吸音处理。观众厅及舞台、化妆室的外墙为清水砖墙,白灰勾缝,前厅部分的外墙为水泥砂浆抹面,并涂以桔黄色涂料。
  枣庄影院位于枣庄胜利东路西端路北,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枣庄市城建局设计,市建筑公司施工,1963年开工,1964年建成。该影院为砖混结构,有前厅、观众厅、舞台及化妆室等四个部分。前厅夕3层楼房,高13.5米,一层为门厅,门厅两侧各有一处双跑楼梯,宽1.5米,二楼为办公室、放映室等。观众厅长24米,宽20米,钙塑板吊顶,高度为10米,大厅后部设有2层看台,共有观众座椅1000个。舞台口宽为18米,进深10米。舞台后有化妆室。屋盖系统为三角形木屋架、木笆板、木0条,机制青瓦起脊屋面。观众厅内墙为锯末吸音墙面,外墙为水刷白石子。门厅外墙为红色大理石贴面。夏季采用她下道里的冷空气调节室内气温。音响效果当时曾居全省首位。
  市工人文化宫位于枣庄文化中路路南,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484平方米。主楼3层,门厅4层,总长78.3米,层高4.2米,总高16.8米,中设内走廊,廊宽2.2米,走廊北侧房间跨度8.15米,南侧房间跨度8.15米。
  门厅西侧为一层平房,长24.5米,高6米,宽15.85米,内墙白灰抹面,水磨石地面,外墙水刷黄砂。1976年建成。
  市青少年宫位于枣庄文化中路路南.826枣庄市志建筑面积3901平方米,枣庄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1年建成。青少年宫由主楼和东配楼组成,主楼长64.74米,5层,门厅6层,总高22.9米。门厅部分为框架结构,砖墙维护,其余部分为砖混结构。正面为封闭式走廊,廊宽2米,朝阳部分有舞蹈、武术、棋类、音乐、图书阅览等活动室,门厅西侧为一层平房,檐高4.3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为乒乓球室,设楼梯两处,主楼梯在门厅,为双跑梯,宽3.6米,副楼梯在东首,为双跑梯,宽1.5米。东配楼长20米,宽12米,高8.1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二层,一层设展厅,二层设舞厅,舞厅南端有一道天桥走廊与主楼联结,北端有一双跑钢筋混凝土外楼梯接地。主配楼内墙均为白灰抹面,水磨石地面和水磨石踏步,外墙大部分为白、红二色水刷石饰面,主楼门厅部分外墙面为黄色釉面砖镶贴,门厅顶部釉面砖上配有“红星火炬少和“青少年宫”图案。
  市体育馆位于枣庄文化中路路南,建筑面积3929平方米,枣庄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建筑公司施工,1984年9月建成。该馆为45x55米网架结构,看台柱为预制,梁、板为现浇200吨混凝土。屋面采用大型屋面板,水泥砂浆找平层。蛙石保温。二毡三油绿豆砂防水。高级钙塑板吊顶。水磨石地面,吸音内墙面。外墙为乳白色马赛克和桔黄色釉面砖饰面,四周采用大面积玻璃窗自然采光。馆内共设观众座椅3280个,可举办省级球类、武术、体操等项目的比赛及大型歌舞团演出。
  市立医院位于枣庄龙头中路路南,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占地88.6亩,枣庄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4年开工,1987年建成。门诊楼全长83.07米,宽13.57米,4层,第一层高3.8米,2至4层层高3.6米,总高20.3米,建筑面积5479平方米,砖混结构。每层设有门厅、走廊和两道双跑楼梯。廊宽2.3米,门厅梯宽2.1米。
  病房楼位于门诊楼南30米处,长108.7米,宽17.7米,5层,中间6层,总高23.6/20米,建筑面积7186平方米,砖混结构。每层设有门厅,走廊、三道双跑楼梯,梯宽1.8米。
  内墙均为高级抹灰,绿色油漆墙裙,水磨石地面。木门钢窗,外墙采用白、黄、赫、绿四色釉面砖镶贴。
  枣庄三十中位于枣庄光明路青檀路口,总建筑面积9289.99平方米,枣庄市建筑公司设计并施工。教学楼由南、北、西楼组成。南楼为办公楼,3层;西楼为教学楼,4层,建筑面积3839.59平方米,内楼梯,外走廊,有教室20个;北楼,4层,廊联廊,混凝土结构,教室20个,建筑面积2210.4平方米。
  三座楼之间均有外走廊,并相互联结。
  滕县宾馆位于滕县荆河西路路北,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滕县服务公司设计,1958年建成。主楼3层,局部四层,总高15米,跨度巧米,中设内走廊,廊宽2米。设有高、中、低三档客房340间。西配楼三层,层高3米,高10米,跨度13米,中设内走廊,廊宽2米,有中低档客房70间。
  枣庄宾馆座落在枣庄文化东路东端路南,建筑面积5385平方米,市建筑设计室设计,滕县姜屯建筑公司施工,1981年开工,1983年建成。宾馆主楼4层,门厅5层,高23米,砖混结构,设内走廊,廊宽2米,两侧房间跨度均为6X4米,有客房64间,其中带会客厅的套房16间,客房内分卧室、卫生间两部分。所有内墙均为高级抹灰。门厅、走廊、客房内为彩塑布贴面,木制门窗护口,高级钙塑板吊顶,组合式灯光照明,彩色水磨石地面,水磨石楼梯加防滑条。门厅西有附房二层,檐高8米,一层设餐厅,二层设会议厅。
  有空调。
  枣庄百货大楼位于枣庄中心街南首路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27西,全长70米,中部3层,高12米,跨度17.9米,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枣庄市城建局设计,1960年济宁建筑公司施工一层,1961年济宁专建四队(即枣庄市建筑公司)施工二、三层,1962年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正面设有南、中、北三个大门,对着大门建有楼梯三处,中间为三跑梯,宽1.35米,南北两处为双跑梯,宽1.35米。大厅中央设有钢筋混凝土方柱18根,每根方柱的周长为1.8米,内墙顶棚为白麻刀高级抹灰,水磨石踏步及水磨石地面,外墙为水刷白石子墙面。
  1985年又投资装修门面,六个描金大字“枣庄百货大楼”镶在中门之上。
  市自动电讯楼位于枣庄振兴南路龙头路口,建筑面积6162平方米,枣庄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建筑公司施工,1982年开工,1984年11月建成。该楼长82.47/52.49米,15/10.37米,4层,局部6层,总高32米,框架结构,砖墙维护。主楼一至四层为自动电讯机房。门厅南一层平房为邮政库房,二层为花架。门厅部分北、西、南三面各有一块面积为172.2平方米的混凝土板贯通全楼上下。大板上端各装有一面3米X3米巨型电子钟,白盘、黑针。门厅一层为营业大厅,二至六层为办公、报务、电话会议室等。六楼楼顶安装30个550W扩音器,为电子钟报时扩音。
  枣庄汽车站位于枣庄解放北路,建筑面积6722平方米。起初由枣庄市建筑学会征集设计方案,后由市建筑设计院综合设计。
  市建筑公司施工,1985年开工,1986年建成。
  该建筑全长104.9米,宽51.72米,高25米,框架结构。门厅内设问事处、售票处、行李房等。门厅顶端南、西、北三面各安有一块2.5X3.5米巨型石英钟。门厅北侧为候车大厅,高级钙塑板吊顶,吊顶高度为4.2米,日光灯照明,可供1300名旅客候车。
  第六节城镇住宅建筑陶庄煤矿南宿舍位于薛城区陶庄镇前进街东端南侧,建于1953年,约80余排,400余户,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砖石结构,木擦条,苇箔基层起脊,机制大瓦屋面,白麻刀灰抹内墙面,外墙基础至窗台下为青石砌筑,窗台以上为青砖砌筑,白砂灰勾缝。土地面。檐高2.5米,进深5米,开间3.2米,玻璃门窗,南朝向,通风及采光条件较好。
  枣庄文化西里位于枣庄文化中路北侧,市青少年宫对面,1977年开工,1979年建成。共有14座楼房。其中四层2座,三层12座,均为单元式,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安排300户居民,内部布置有二室一厅,三室‘厅两种户型,设有前阳台,厨房、厕所。大玻璃窗,镶板玻璃门。内墙为白灰砂浆压光墙面,外墙留水泥砂浆拉毛或压光墙面。水泥地面。
  枣庄文化东里位于枣庄文化中路以北,1979年开工,1982年建成。有楼房16座,均为单元式建筑砖混结构,设有一室半户、.二室户、三室户三种,有阳台、厨房、厕肮大玻璃窗,镶板门,木制门窗框,采光通风条件良好。内墙为白灰砂浆底,白麻刀灰抹面,外墙为水泥拉毛或压光墙面。水泥地面。
  枣庄龙头里位于枣庄龙头中路以北,振兴南路以东,1981年开工,1983年建成。
  有楼房32座,其中四层楼房29座,五层楼房3座。均为单元式建筑,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41700平方米。户型有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四室一厅三种,设有前、后阳台、厨房、厕所。木门、钢窗。内墙为白灰砂浆底,白麻刀灰罩面压光,外刷106涂料。水泥地面。
  外墙为水泥砂浆拉毛或压光后刷黄绿色107涂料。
  枣庄向阳小区由龙头南里、龙头北里、龙凤里三个住宅区组成,位于枣庄龙头中路828枣庄市志以南,振兴南路以西,光明中路以北,青檀南路以东,1982年底开工,1986年底建成。总占地16.6公顷,总建筑面积17.08万平方米,建有住宅楼87栋,面积13.74万平方米。
  户型有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四室一厅三种。
  三室四室户设有前后阳台。二室户阳台在前,与厨房、厕所相连。大玻璃钢窗,胶合板门。内墙白灰砂浆底,白麻刀灰抹面,上罩106涂料。外墙有水泥砂浆拉毛水刷红、绿石子,水刷黄砂等,楼梯等处还镶有陶瓷马赛克。
  第八节人防建筑第七节农房建筑涧头集镇桥上农民新村位于台儿庄区西部,1980年动工兴建,1985年建成。村内有主街三条,每条长500米,宽13米。有巷道5条,每条长300米,宽8米,建有房屋6道85排680间。平均每户5间,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砖墙起脊瓦顶,内墙面为白麻刀挂面压光,外墙面为清水砖墙,白灰勾缝。
  砖铺地面,木制玻璃门窗。
  孟庄乡张庄农民新村位于孟庄西2公里,1974年破土动工,1985年建成。该村民房均为石基、砖墙,初为草盖,80年代后改为瓦盖。内墙面以白麻刀灰抹面,外墙面以白灰勾砖缝。多为土地面,部分砖铺地面或水泥地面。木门木板。每户多为正房5间,过道2间,厨房1间。
  滕县北池农民新村位于滕县东南5公里处的枣滕公路北侧,100余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每户平均4间,80平方米。多为两层错台式楼房,砖混结构,内墙面为白灰砂浆打底,白麻刀灰挂面压光,外刷106白、蓝两色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和水磨石地面。
  木制玻璃门窗。外墙装饰有水刷石及水泥砂浆拉毛,外刷各色涂料,沿口处贴各色陶瓷马赛克。
  枣庄人民防空干道自枣庄市人民政府院内起,至枣庄煤矿办公楼止,全长3669米,宽2米,净高2至2.2米,干道两壁为整砌毛石墙,水泥砂浆砌筑并勾缝,顶部安装半圆形混凝土预制拱,底部为3比7灰土垫层。
  1970年破土动工,1971年建成,共设阶梯式出入口18个,螺旋式出入口2个,竖井1个。
  指挥所2处,建筑面积989平方米。
  枣庄市师范学校人防千道位于峄城镇承水路枣庄师范院内,1973年动工,1978年建成,全长2600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有地下房间10个,饮水井1眼,水仓1个,台阶式出入口2个,旋梯式出入口1个,砖石混合结构。
  枣庄市第一中学人防干道位于峄城镇宏学路一中院内,1974年开工,1980年建成。
  全长2100米,主干道220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砖石混合结构。
  枣庄师范附属小学人防干道位于峄城镇承水路北侧师范附小院内,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距地面7米,有房间9个,水井1眼,水仓1个,旋梯1个,台阶式出入口3个,通风口3个,均系砖石混合结构。
  峄城区人防指挥所位于古县衙北墙下,建筑面积779平方米,1974年开工,1980年建成,砖石混合结构。
  枣庄市造纸厂人防干道位于峄城镇坛山路北侧市造纸厂院内,建筑面积2%平方米,至地面深度9米,1976年开工,1978年建成,砖石混合结构。
  峄城区人民医院人防干道位于峄城镇宏学路区人民医院院内,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距地面深度5米,1971年初开工,同年年底竣工,砖石混合结构。
  台儿庄区人防干道位于台儿庄金光东路区检察院院内,1970年6月开工,1978年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197月竣工,总长度500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砖石棍合结构墙壁,混凝土预制拱顶,净宽1.5米,顶高2.0米,设出入口2个,地下室10间,指挥所1个。离地面深度4一7米。
  薛城焦化厂人防地下室位于薛城焦化厂院内,1972年开工,1974年竣工,砖石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0605平方米。
  薛城区人武部人防地下室位于薛城区人武部院内,1972年开工,1974年竣工,砖石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27平方米。
  薛城铁路车务段人防地下室位于薛城车务段九1972年开工,1974一年竣工,砖石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41.45平方米。
  滕县新兴路府前中路人防千道位于滕县府前中路与新兴路交叉处。1971年2月开工,石墙预制拱顶的石混结构,长1259米,净高2米,宽1.5米,建筑面积2445平方米。
  第九节港口、闸坝、桥梁建筑台儿庄港位于台儿庄镇南潍(坊)徐(州)公路西300米处,占地17676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589.2平方米。1970年开工,1972年4月底建成。该港口建有机械码头一座,基础高程为22米,码头顶面高程275米,石混结构,港池长154米。1977年又建铁制装卸码头五座,机械装卸码头二座,年设计吞吐量为万吨。
  万年闸港原名古邵港,位于峄城区古邵乡万年闸村南,枣(园)徐(州)公路东侧。
  该港始建于1979年,建有半机械化码头一座,年设计吞吐量达20万吨。
  向阳港位于滕县岗头镇南部,微山县独山湖北岸,始建于1972年,初以引水渠作港,1979年国家又投资扩建,设计年吞吐量达40万吨。
  台儿庄船闸位于台儿庄运河大桥北侧,山东省水利勘察设计院设计,南四湖工程局充州水利工程安装队施工,1971年4月开工,1972年5月1日竣工交付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启闭闸门为电动、手摇两用。该闸为五级标准通航闸,船闸上游通航水位为25.5米,下游通航水位为20.5米,门宽10米,闸室宽13米,长120米,门栏水位2.2米,包括下游引航道总长2157米。
  台儿庄节制闸位于台儿庄镇南韩庄运河上,与台儿庄运河大桥连为一体。闸长83.14米,10孔,单孔净跨7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闸门为平板直升式钢闸门,启闭为电动、手摇两用。顶高程25.9米,正常栏水位25.5米,闸底高程20.4米,过闸流量为700立方/秒,蓄水10000万立方。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南四湖工程局充州水利工程安装队施工。1970年3月开工,1973年4月建成。
  城河防洪坝东起滕县化工厂,西至京沪铁路桥,全长1.5公里,顶宽10米,高5米,1985年3月初开工,同年7月底竣工。
  滕县化工厂弯道处导流坝护坡垒砌425米,北岸为长1170米的50号水泥砂浆砌块石挡土墙,基础宽2.35米,墙身高5米,底宽1.95米,临河面边坡为1:0.316,临土面为直墙。南岸是长789米,50号水泥砂浆砌块石挡土墙,基础宽2.2米,高1.5米,墙身高4.5米,底宽1.8米,顶宽0.45米,临河边坡为1:0.316,临土面为直墙。两岸全长2759米,各设置下河暗台阶2处,台阶坡比为1:20城河橡皮坝位于滕县荆河公园南端,长116.5米,宽8米,高0.5米,块石坝基,上置橡皮坝,北端建三层框架结控制室。装备SH-12双吸水器,控制橡皮坝的升降。该坝最大升高2.5米,蓄水量40万立方。
  岩马水库建于1959年,主坝长1710米,坝高27.8米,副坝长940米,坝高15米,坝顶宽度6米,主坝为粘土心墙石坝,副坝为均质粘土坝。
  马河水库1959年11月动工,1960年820枣庄市志5月竣工,主副坝总长2681米,主坝高23.80米,副坝高10米,坝顶高度5米,结构为粘心墙,砂壳坝。
  石嘴子水库1970年11月动工,1982年11月竣工,主副坝总长530米,坝顶宽4米,坝底最大宽22.66米,坝高33米,主坝为浆砌石坝。
  户主水库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7月建成,坝长1010米,坝顶宽6米,最大坝高15米,为砂壳坝结构。
  周村水库1959年开工,1960年建成,总库容量9702万立方米,坝长1070米,坝高29米,坝顶宽度6米,为粘土石墙砂壳坝。
  胜利渠西起微山湖,东入新沟河,全长36.5公里,底宽26米,坝顶宽2一4米,渠道边坡1:1.5-1:2米,混凝土结构,1977年5月建成。
  岩马水库灌渠总干渠北起水库坝口,南至木石山口,全长31.2公里,上游底宽8.5米,北干渠长63.8公里,薛沟渡槽,长1700米,向阳111隧洞长750米,高2.5米。
  1971年建成使用。
  周村水库灌渠北起水库大坝,南至安城孟庄、市郊等乡,干渠1条,分干渠2条,支渠9条,全长30.4公里,干渠底宽1.5米,断面形式为梯形,坡度系数为1:1.5,石结构。
  始建于1960年。
  马河水库灌渠有干渠2条,支渠50条,全长175公里。南干渠长18.4公里,底宽1.6米,北干梁长29.4公里,底宽4米。
  灌渠设节制闸,倒虹吸,渡槽等建筑物175座。1962年开工,1965年建成。
  潘庄灌渠座落在薛城区沙沟镇播庄、郭洼二村之间,全长13.7公里,底宽20米。
  石结构。由市水利局设计,周营、陶关、沙沟、常庄四公社近4万民工施工,1970年冬开工,1972年春干渠落成。
  荆泉渡槽即荆泉提水站,站首设2米直径四胶管引水,长360米,向西由48孔微弯拱板,81孔渠架拱和20孔筒支梁组成输水渡槽,全长1850米,最大墩高8米,上设多腹杆无筋预制薄型板渡槽,1976年9月动工,1978‘年7月建成。
  洪村渡槽全长1250米,12米跨,钢筋混凝土微弯拱板结构,计104孔。南端57孔安装后不久坠毁,后改为下承式树架拱。
  1976年9月开工,1978年5月建成。
  津浦铁路下行线南沙河桥位于滕县南沙河镇,桥上线路为直线0.6%。的下坡,由两孔下承式钢板梁和六孔复式工字钢梁所组成,桥孔总长129米,桥梁全长141米,重型石砂墩台,尖端型石砌桥墩,扩大棍凝土基础,基底地质为砾砂。梁底至河床最凹点6.47米,主河槽在第一孔。
  该桥建于1911年,为德国人所建,原桥一、二孔跨度为31.5米的半穿桥梁,3至8孔跨度为11.6米的混凝土包工字钢板梁。
  1942年日本人将第一孔、第二孔更换为31.5米的下承钢板梁,1956年济南铁路局第二桥梁大队将3至8孔拆除,利用原梁工字钢合成为复式工字钢梁。
  津浦上行线南沙河桥由10孔普通钢筋混凝土T型梁组成,桥孔总长123.60米,桥梁全长150.88米,两侧设有人行道。该桥1959年由西宁铁路局施工,其中1至4孔跨度为16米钢筋混凝土T型梁,5,7,8,9,10孔为跨度12米的钢筋棍凝土T型梁,第六孔为跨度10米的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西端为T型石砂墩台,第一、三孔和5至10孔为圆端形石砌桥墩,第二、四孔为圆形桥墩,扩大混凝土基础。北桥台及一、二孔为粘砂土基底,余则为粗砂基底。
  津浦铁路下行线楼河桥该桥位于官桥站至井亭站之间,桥上直线0.8%。上坡,桥孔总长80.35米,桥梁全长108.91米,1911年为德国人所建。原桥系8孔跨度11.2米卷二十八建筑业志822的钢筋混凝土包工字钢梁组成。1947年解放战争中6至7孔遭破坏,后用原梁工字钢拼铆成复式工字钢梁。1952年在一、二、三、四、五、八孔混凝土包工字钢梁中加立了钢筋混凝土排架。由于设备陈旧,限制了运输发展能力。1981年济南铁路局桥隧大队对该桥进行了大修改造,将原混凝土包工字钢梁和复式工字钢梁拆除,改为同跨度的普通钢筋混凝土兀型梁,同时改造了桥墩及桥台。
  津浦铁路上行线楼河桥桥孔总长84.4米,桥架全长109.1米,桥上线路为直线0.3%。上坡,为8孔跨度12米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组成,1959年修建津浦复线时建成。桥西端为U石质桥台,第一孔为矩形石砌桥墩,2至7孔为圆形石砌桥墩,第八孔为U型桥墩,扩大浆砂片石基础,基底地质为粘土,梁底至河床最低点为4.61米。
  津浦铁路下行路线新薛河桥该桥位于官桥站至井亭站之间的新薛河上。1958年4月铁道部第三设计院设计,济南铁路局工程队施工,由11孔跨度24米的上承式板梁组成。桥孔总长247.5米,桥梁全长285.2米。
  桥上线路为直线0.9%。上坡,设有双侧人行道。1981年将左侧木质人行道更换为钢质人行道。
  津浦铁路上行线新薛河桥桥上线路为直线0.43%。上坡,桥孔总长228米,桥梁全长285米,为8孔跨度23.8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1959年铺设双线时建成。
  桥上设有双侧人行道。
  台儿庄大桥山东省水利厅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设计,水利厅工程队承建。主河槽为16.82米跨度的9孔,两边槽各为11.4米跨度的19孔。总长584.5米,桥面宽7米。上部结构除栏杆外,15米净跨及10米净跨均采用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推广的少筋微弯板工型组合桥梁面系统的定型图纸,下部结构主槽桥墩采用盖梁双柱式桥墩,边槽仍用砌石墩,桥头为中墩式,外加挡土墙及护坡与引路连接。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