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筑墙体材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95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筑墙体材料
分类号: TU53
页数: 4
页码: 688-691
摘要: 《枣庄市志》中对建筑墙体材料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建筑材料 墙体材料

内容

第一节砖瓦粘土砖瓦枣庄地区民间烧制砖瓦,历代相传。建国前的1948年,枣庄地区峄县南邵楼村、南店子村、营子村,滕县东郭的秦村、级索的龙岗村、南沙河的魏村和王开村、东沙河的党村及东小宫村等,共有较有名的砖瓦窑户16家。民间烧制砖瓦,都采用粘土,人工和泥,用木制砖瓦模具,手工托制砖坯、瓦坯。烧制的青砖、青瓦规格不一。东沙河乡小宫村张家窑户烧制的大号砖规格为460毫米X220毫米x110毫米,每块重16市斤;中号砖规格为320毫米X160毫米X80毫米,每块重12市斤;小号砖规格为280毫米x140毫米X70毫米,每块重8市斤。青瓦有大瓦、筒瓦、勾头瓦。还烧制屋脊构件哈巴狗、张嘴兽、二龙戏珠、仙人走兽等。临城张跃芳烧制的粘土大号青砖,规格为250毫米X140毫米X60毫米,青瓦有小青瓦、牛舌头瓦等。
  建国初至1959年,峄县、滕县共有生产粘土砖瓦的窑、厂84处,年产粘土砖4300万块,瓦700万片,从业人员4800人。从60年代初起,砖瓦烧制逐步实现机械化,制砖瓦有制砖机、轧瓦机,和泥有搅拌机,运土也有了运输带。砖瓦规格逐渐趋向统一。
  煤歼石砖1966年,枣庄市人民委员会投资20万元,建成枣庄市煤研石砖厂。该厂以枣庄煤矿的煤歼石作原料,用锤式破碎机粉碎煤研石,用280型挤砖机制砖,当年生产煤歼石砖20万块。1967年,煤研石砖厂建轮窑1座,窑长60米,窑门24个。安装150型挤砖机1台套,双轴搅拌机2台,皮带运输机1台。是年生产规格为240毫米X115毫米X53毫米的煤研石砖50万块。1968年,枣庄市煤研石砖厂,由省投资5万元,安装反击式破碎机1台套,生产煤研石砖260万块。
  1970年,枣庄市煤研石砖厂,由集体企业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全厂正式职工167人。
  是年,生产煤研石砖620万块。
  1976年,枣庄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投资240万元,在朱子埠煤矿南建枣庄市第二煤歼石砖厂。是年,建成长99.39米,平顶断面2.8米隧道窑1座,长60米烘干道1条。主要设备有150型挤砖机1台套,双抽搅拌机2台,反击式破碎机2台(由4台风扇式破碎机改制)。全厂建筑总面积3600平方米,1980年建成投产,有职工204人,年产煤研石砖664万块。1984年,第二煤研石砖厂建成16个窑门的轮窑1座,当年生产煤歼石砖50万块。
  1977年,山家林煤矿自建煤歼石砖厂,有简易隧道窑1座,长45米。主要设备有对滚式破碎机2台,320型挤砖机1台,年产煤研石砖500万块。
  1978年,陶庄煤矿建成煤歼石砖厂,有24个窑门的轮窑1座。主要设备有锤式破碎机4台,320型挤砖机1台,年产煤歼石砖600万块。
  1985年,全市生产煤研石砖的企业有枣庄市煤研石砖厂、枣庄市第二煤歼石砖厂。
  枣庄市煤研石砖厂生产平瓦346万块,枣庄市第二煤研石砖厂生产砖775万块。
  粉煤灰砖1969年,枣庄发电厂自筹资金90万元建粉煤灰砖厂,建蒸养室6个,购置主要设备cD1.2米X4.5米球磨机1台、双轴搅拌机1台、石轮碾4台、8孔压砖机2台、两吨卧式蒸汽锅炉1台,利用该厂排放的粉煤灰和经过粉碎的石灰、石膏作原料,生产粉煤灰砖。1973年,枣庄发电厂粉煤灰砖厂有职工137人,生产规格为240毫米x115毫米X53毫米粉煤灰砖582万块。1973年至1982年,累计生产粉煤灰砖4227.4万块。
  1983年,因粉煤灰砖成本高,销售竞争不过粘土砖而停产。
  1978年至1985年枣庄市、区(县)、乡(镇)、村砖瓦企业、人数、产最一览表单位:霎耸第二节砌块1977年,山东省科委拨款13万元,由枣庄市煤研石砖厂和山东省建筑科研所协作,建简易煤研石空心中型砌块生产线。主要设备有球磨机、锤式破碎机、分级圆筛、平台式震荡机各1台,蒸养室1个。利用煤研石无熟料水泥和经过粉碎的红煤研石作原料生产砌块。
  1978年,枣庄市煤研石砖厂,由建材工业部和山东省计委投资81万元,新建年产10000立方米的煤研石空心中型砌块生产线,有蒸养室3个,分别长60米、剖面高1.5米、宽1.2米,还有圆料仓、机房等,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增加1.2米X4.5米球磨机1台、中型液压震荡机和立式块装锅炉各1台。至1980年,累计生产煤歼石空心中型砌块960立方米。砌块规格有一孔280X200x880毫米、二孔380x200x880毫米,三孔580X200X880毫米、四孔780x200x880毫米、五孔980x200x880毫米、六孔1180X200x880毫米等6种。是年,该厂因资金不足停产。
  1984年,薛城区贷款400万元(其中外汇40万美元),始建山东省薛城建筑砌块厂,占地面积47亩,建蒸汽养护室和厂房1400平方米,从意大利引进全套设备Vb型机1台套。1985年9月建成试产,当年生产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120立方米,砌块品种有390毫米x190毫米x190毫米墙体砌块,290毫米x190毫米x190毫米墙角门口块,190毫米正方形等面块,390毫米X120毫米x190毫米内墙块,390毫米x190毫米x190毫米劈离块,190毫米x190毫米x190毫米圈梁块,220毫米X240毫米路面块,120毫米X500毫米X250毫米楼板块。平均空心率40%。该厂生产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主要原料水泥、沙、碎石子均由本地供应。
  枣庄市农村房屋建筑材料成套供应公司,也于1985年购置移动式空心砌块机1台,以水泥和碎石子粉为原料,采用自然养护法,生产390毫米x190毫米x190毫米混凝土空心小型砌砖294立方米。
  玉,在柏山开采石灰石,建石灰窑,用柴草作燃料烧石灰,一窑烧20天,产石灰10000斤。
  建国前,枣庄地区的七里店、王庄、齐村、枣庄、郭里集、渴口、陶庄等,均有人烧石灰。
  1948年至1960年,枣庄地区生产石灰厂家,多数是私人或联户生产经营,共有一91处,石灰产量6.5万吨。1960年后,石灰生产由小土窑向大、中型立漏窑发展,由私人经营向集体经营过渡。
  1978年,枣庄市生产石灰厂家有160处,年产石灰23万吨。1985年,枣庄市生产石灰厂家累计310处,年产石灰51万吨。
  第四节石料枣庄市依山靠石的村庄居民,历代相传用锤砸、钻凿、棍撬就近开采石料,加工各种料石,用于建房、铺路、垒墙、架桥。建国前,多是村民零星开采加工石料。建国后,逐渐出现联户开采加工,并由笨重的人力开采,逐渐过渡到半机械化开采加工。1985年,枣庄市累计加工料石b.3万立方米,不同规格石子17万立方米,乱石24万立方米。
  第五节河沙第三节石灰枣庄市的石灰石极为丰富,依山靠石居民就地开石烧石灰世代相传。1842年,滕县东沙河万庄村农民万吉星的父亲开始用暗火闷窑,以焦为燃料烧石灰,每窑烧13天,出石灰10000斤。1845年,薛城曲柏村农民孟召枣庄市河沙产地,主要分布在滕县的荆河、北沙河、南沙河、郭河、界河、薛河,峰城区的好子沙河、周营沙河,薛城区的界沟河、关庙河、沙沟河、杨庄河、盘龙河,台儿庄区的那庄沙滩。
  1920年,沙沟村民魏振海、王世法等人,到关庙河、沙沟河打捞河沙,在沙沟火车站向外发运,每月发运量达20个车皮(折合200吨)。1942年,滕县的南沙河村、高庄、北街、南街均有居民打捞河沙,向徐州、浦口等地发运出售。
  1954年,临城县第五区成立了河沙管理委员会,组织人员打捞河沙,从沙沟、薛城火车站向外地发运出售。1954年至1962年,句外发运河沙累计12万吨。
  1955年,滕县城关镇组织河沙管理站,组织人员打捞河沙,由滕县、南沙河、界河火车站向外地发运河沙出售。从1955年至1962年,累计向外地售出河沙15万吨。
  1985年,枣庄市向外地出售河沙891.85万吨。主要销往上海市、南京长江大桥管理处、晏城、兰考、淮南、开封、徐州等地。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