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民防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872
颗粒名称: 第九章 人民防空
分类号: E115
页数: 3
页码: 560-562
摘要: 1962年,枣庄市公安局设专职干部负责人民防空工作。1965年9月成立了枣庄市人民防空委员会。1969年10月改称枣庄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工作人员15名,到1971年增加到31名。
关键词: 国防 人民防空

内容

1962年,枣庄市公安局设专职干部负责人民防空工作。1965年9月成立了枣庄市人民防空委员会。1969年10月改称枣庄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工作人员15名,到1971年增加到31名。
  1972年1月,枣庄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改称枣庄市战备领导小组,负责人民防空、野营训练、全民办后勤以及铁路战备工作,同时撤销了野营训练领导小组和全民办后勤领导小组。市战备领导小组设有战备办公室,下设人防、工程、训练、战勤、政工5个组。1974年12月,枣庄市战备领导小组复改称为枣庄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下设秘书、计划、工程、物资4个科,27名干部,1974年6月调整为11人。1979年8月再次调整,办公室下设指挥、工程、宣教、物资、秘书5个科,干部23人。
  1982年4月,撤销枣庄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成立枣庄市人民防空委员会,下设市人民防空力、公室,由21人组成。
  第二节人防工程枣庄市人防工程有地下疏散干道、掩蔽工事、指挥所和医疗救护工事以及其他防空工事。分布在市区各重要部门及滕县城区。
  干道枣庄市市区疏散干道从市人民政府经市中心至北电厂,连接18个单位,全长4966米,面积为9742平方米。整个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于1970年10月动工至1971年10月完成,从人民广场经三角花园、百货大楼、枣庄煤矿至北电厂等13个单位,全长3038米,复土层15米,干道高2.2米,宽2米,石壁,水泥予制拱型,沙灰抹面铺底,达到国家规定技术五级标准。该干道有500枣庄市志出入口14个,排水仓4个,装有电机、水泵,照明线路。第二期工程于1975年7月施工至1982年完成,从人民广场经交通局、卫生防疫站至市人民政府,全长1828米,面积为3666平方米,工事复土层21米,质量及设施与第一期工程相同,并与第一期工程相沟通。
  滕县城区内疏散干道从百货公司至粮食局和从糖茶一部至卫生防疫站两条“丁”字形干道,全长1259米,面积为2455平方米,为第一期工程,1972年完成。第二期工程1976年动工,从书院街小学经城郊粮所、五五四七九部队、人民银行、衡器厂、化工仪器厂、电信局等单位,与第一期工程沟通,全长1259米,面积2455平方米,其质量设施与第一期相同。干道交叉处设立了火力点,试制安装了无人控制激光火力。干道出入口呈梯形坡道,从城内通向东关皇桥,战时可以通过干道向城郊疏散人员。
  掩蔽工事枣庄市掩蔽工事有地道、坑道和防空地下室。截止1985年,全市有防空掩蔽工事51693平方米,按城镇人口计算每人平均占有0.28平方米。这些工事大多数是1969年至1985年期间修筑的。
  防空指挥所枣庄市境内有地下防空指挥所4处,总面积为2866平方米。市防空指挥所为四级指挥所,内有作战室、机要室、总机室、警报室、会议室、休息室等,451平方米。安装有防护门、密闭门、防爆门,并附设通风、除湿设备。枣庄矿务局防空指挥所面积为1015平方米,设施齐全。峰城区防空指挥所面积为638平方米。1978年,滕县县委所在地修建一处防空指挥所。
  医疗救护工事枣庄市地下医疗救护工事共有两处,面积为1127平方米。一处在峰城区医院院内,设有7个医疗室88平方米,加上通道等其他工事共621平方米。一处在矿务局,其装备设施较好。
  通讯警报市防空通讯警报系统于1960年开始配备,1970年市内、各区县及较大厂矿基本配齐。双翼卧式警报器市内6台,薛城区、台儿庄区和滕县各3台,峰城区2台,每台音响为半径1.8公里,市区音响复盖面积为70%,滕县为70%,峰城、薛城、台儿庄均达100%. 此外,1975年至1980年间,市人民防空力、公室还构筑了地下生产车间390平方米,仓库427平方米,以及其他工事470平方米。
  第三节工程管理使用枣庄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的《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对人防工事的维护与管理作了具体规定。原则上是各单位修筑的工事由各单位维修、使用,严禁破坏或拆除人防设施,保持各处工事整洁、干燥,设施完好,并注意人防工事方位、性能的保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每年组织对全市人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维护和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对地下防空工事的使用,枣庄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坚持平战结合的方针,提高平时对人防工事的利用率,更好地为发展生产、服务人民创造条件,同时也加强战备设施。1979年以后,市人防工事的平时利用率逐年提高。
  1980年利用率为7%,1981年提高到9.7%,1985年达到11.2%,利用总面积为5193平方米。如市中区解放路北段利用人防工事450平方米,办起“四季春”地下饭店,198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59.59万元,纯利润达2.88万元,安置待业青年45人。滕县药材公司利用防空地下室存放药品,解决了部分特性药品存放的困难,保证了医药供给。滕县百货公司利用地下室780平方米存放商品,价值6400万元,使用十年无任何损坏。滕县标准件厂还利用防空设施600平方米办起“青年之家”俱乐部。枣庄市食用菌研究所自1980卷+七军事志501年以来利用人防工程裁培平菇、银耳,利用面积1700平方米,从1981年至1985年产值80528元,利润12613元。1984年,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在全省推广这一做法,并授予枣庄市食用菌研究所“山东省人民防空系统平战结合先进单位”称号。此外,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利用地下道积水洗澡、冲刷厕所,每年可为国家节约费用数千元。
  第四节防空组织枣庄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于1969年、1970年、1983年先后三次制订出《枣庄市城市人口临战疏散方案》和《枣庄市反空袭予案》,对战时城市人口的疏散作了详细具体的部署。
  1985年的《反空袭予案》中附有人口疏散计划、工程保障计划、通讯保障计划、交通运输计划、“三防”保障计划、医疗救护保障计划、工程抢修保障计划、物资保障计划、供电供水保障计划、消防保障计划、治安保障计划、灯火管制计划、危险品处理计划、政治工作计划等14项。并附有敌情判断、防空袭部署、无线电通讯等6个图和3个表。
  1978年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起射击、通讯、消防、救护、抢修、抢运、治安等7支队伍计5095人。其中射击队伍1个团,下设,两个营15个连计2703人;通讯分队1个162人;消防分队1个256人;救护分队1个347人;抢修分队1个924人;治安分队1个209人;抢运分队1个434人。其他人员60人。组建后各专业队伍进行了训练。1970年国庆期间各专业队伍进行了防空演习,参加者1千多人,观众3万余人。1973年,市防空专业队伍发展到1个师6129人,并配备了武器。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