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妇女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63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妇女团体
分类号: D44
页数: 3
页码: 329-331
摘要: 1940年春,滕县、峄县分别成立了妇女抗日救国会。区、乡、村也陆续建立了妇救会组织。1946年1月,各妇女抗日救国会改称妇女救国会。
关键词: 妇女团体 妇女组织

内容

滕县、峄县妇女救国会1940年春,滕县、峄县分别成立了妇女抗日救国会。区、乡、村也陆续建立了妇救会组织。1946年1月,各妇女抗日救国会改称妇女救国会。抗卷八群众团体志269日战争期间,各妇救会在反扫荡斗争中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配合部队和民兵作战。
  妇救会还发动妇女碾米、磨面、缝衣做鞋、救护伤员。在抗日战争时期,仅滕县二区就做鞋袜2570双。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妇救会组织广大妇女调查地主租佃情况,进行说理算帐,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妇救会领导妇女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淮海战役中枣庄妇女积极支援前线部队,抬担架、送粮、送水、送子弹,青年妇女李金兰立了一等功,王恩会立了三等功。
  滕县、峄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0年春,枣庄地区各级妇女救国会改为民主妇女联合会。是年3月,组建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民主妇女联合会响应、贯彻党和政府提出的男女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经济上同工同酬的要求,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主张婚姻自由。号召各部门各单位兴建托儿所、幼儿园,还组织妇女识字班,提高妇女儿童的科学文化水平。
  枣庄市妇女联合会1958年6月,峄县、滕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为妇女联合会。
  1961年,组建了枣庄市妇女联合会。
  枣庄市妇女联合会自成立到1985年,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从1957年到1962年先后评选出省级妇女劳动模范5名和出席省群英会代表1名。
  评选出省级妇女积极分子13人,省级先进妇女集体16个。1980至1985年,共评选出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巧人。
  “五好”家庭活动始于1978年。1979年,在全市范围内铺开。1980年表彰“五好”家庭1000户,1981年1200户。1982年1月,市妇联向300名“五好”家庭的代表颁发了奖品和奖状。1984年3月,市妇联组织了“五好”家庭报告团,先后在各区县和部分乡镇巡回报告十余次。1985年360户“五好,,家庭受到嘉奖。
  “三八”红旗手评选活动始于1978年。
  当年评出“三八”红旗手602名,其中出席全国的2名;出席省的3名;评出“三八”红旗集体52个。1979年,市妇联进一步修订评选标准及评选办法,年底评出“三八”红旗手672名,其中出席全国22名,出席省级53名;评出“三八”红旗集体63个,其中出席全国3个,出席省的8个。同时,对有突出贡献的597名先进人物和52个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分别授予“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并颁发了奖状和奖品。1985年3月,市妇联表彰奖励了190名“三八”红旗手和10个“三八”红旗集体。
  自1985年初开始,全市各乡镇村和街道力、事处普遍开展了建立“妇女之家”活动,到1985年底,全市共建起“妇女之家”745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各级妇联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普遍建立起信访咨询处和法律顾问处。1985年,全市妇联收到法律咨询及信函177件,接待来信来访474件544人次,基本上予以答复和依法结案,结案率为96%01984年1月,还在全市开展了“维权”宣传月活动。
  儿童工作,1976年n月成立枣庄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1977年8月在台儿庄和市国棉厂等单位召开了托幼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到1979年,全市建起各种类型的托幼园所4435处,可托收婴幼儿69123人。1981年5月,成立枣庄市少年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与原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1985年4月,改为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市妇联主持日常工作。同年5月,市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下设儿童生活用品委员会、儿童少年文化艺术委员会和托幼工作领导小组。
  枣庄市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和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注重抓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到1985年底,共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576人。各区县乡镇举办培训班%期,培训2764人。委托市劳动局、市教育局培训幼儿270枣庄市志教育专业人员56人,为期半年,结业后从事保教工作。枣庄市职工中专学校增设幼师班,1985年招收学员50名。还保送省有关院校代培40名。
  到1985年,全市共有常年托幼园所1426处,入托儿童55511名,入托率占22.4%。其中城市托幼园所231处,托收儿童11407名,入托率为65.8%。个体园所9处,托收儿童238名。农村常年托幼组织1195处,托收儿童44101名,入托率为19.17%。全市3094个行政村,办起托幼园所1289个,办园所率为41.66%0市妇联注重儿童的家庭教育,于1981年9月成立了枣庄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促进会有顾问2人,主任、副丰任、秘书长各1人,委员19人组成。促进会成立以后,进行了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调查,举办了4期家庭幼儿教育讲座,听众达1500人次;放映了科学育儿影片5场,观众3000余人;购买家庭教育图书及宣传材料4650册;请优秀家长巡回作报告8场,听众万余人。1985年,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年底评出优秀家长340名,并给予表彰奖励。
  1985年5月24日至31日为全市“科学育儿周”,在科学育儿周活动中,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区、薛城区、山亭区、滕县等地妇幼保健站都在街头巷尾设立儿童保健咨询站,接待咨询者5000余人次。枣庄市广播电台播放了科学育儿知识问答。
  枣庄市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于1982年5月成立。到1985年,捐献资金的个人5807人,集资捐献的团体160个。共捐献资金116270.22元,以及一部分物资,基金会用捐筹资金购买礼物赠送给城乡托幼园所,或用于兴建儿童乐园。
  儿童乐园位于枣庄市振兴路东侧,1985年4月落成使用。占地总面积为64.09亩,投资228万元。备有各种游艺设施和教室教具。落成开放后即举办了育红班,对幼儿进行学龄前教育,第一届招生130余名。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