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6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
分类号: X508
页数: 2
页码: 287-288
摘要: 1973年市建立环境保护部门之前,市卫生防疫站曾对本市重点厂矿的三废污染状况进行过多次摸底调查。
关键词: 污染调查 污染源调查

内容

1973年市建立环境保护部门之前,市卫生防疫站曾对本市重点厂矿的三废污染状况进行过多次摸底调查。1973年11月,又参加了由济宁、菏泽、枣庄3地市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中运河(台儿庄段)及南四湖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监测。1974年市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又在市卫生防疫站的协同配后下,对部分企业的“三废”排放、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分析。1978年5月,市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8名同志,对全市重点污染行业,如土法炼焦、土法炼硫磺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统计。
  一、土法炼焦,共有110个厂家,1084个土焦池,年产土焦124.59万吨。
  二、土法炼硫磺,共有15个厂家,322个硫磺炉,年产土硫磺3.144吨。
  三、市驻地周围两公里范围内,土焦厂19家,土焦池143个,年产土焦15万吨;石灰窑25家,57座窑,年产2.3万吨石灰;土缸砖窑14家,36座砖窑,年产砖3.2万吨。
  这些土焦池、石灰窑、缸砖窑遍布市区周围,年排二氧化硫达9055吨,烟尘5953吨。
  1984年11月,市环境保护局、市中区环境保护办公室和市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组成调查组,对市中区范围内乡镇街道企业的布局、类别及污染状况进行了7天的调·查,基本状况是:乡镇、街道企业207家,其中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如焦厂、小化工厂、石灰场、砖瓦厂、小水泥厂、毛纺厂、油毡厂等有44家,占21.26%。这些企业的主要特点一是分布面广、工艺设备简陋、环境污染严重,都没有执行“三同时”规定,均无污染防治措施。二是企业选址不当,多布于人口集中点、交通要道处,有的在水源上游、水源地或城镇上风向。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