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548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水文
分类号: P33
页数: 4
页码: 202-205
摘要: 本市河川径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季节变化明显,年内、年际分配除韩庄运河、伊家河外基本与降水相一致。径流深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东北部最大,年径流深400毫米左右。
关键词: 水文环境 水文调查

内容

本市河川径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季节变化明显,年内、年际分配除韩庄运河、伊家河外基本与降水相一致。径流深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东北部最大,年径流深400毫米左右。濒湖及运河两岸最小,径流深160毫米,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5倍。径流深具有山区大于平原的特点。
  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大,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不含客水)为115630万立方米,20%保证率(丰水年)径流量为169320万立方米,为多年平均值的1.46倍,95%保证率(特枯年),径流量仅为25840万立方米,为多年平均值的20.5%,丰枯相差5.6倍。最大年(1957年)地表径流量为265000万立方米,为多年平均值的2.29倍,为最小年(1981年)径流量20500万立方米的12.92倍。年内径流汛期((6至9月)>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以上,其余8个月不足25%. 本市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市境内韩庄运河、伊家河为大型河道,其余均为中小型河道。这些中小河流多为老年性季节河道,雨季河水汹涌,陡涨陡落,旱季流水锐减,甚至干涸。
  全市河流分三片分别流入微山县境内的南四湖、本市境内的韩庄运河和苍山县境内的西咖河。滕县的全部和山亭区、薛城区的142枣庄市志大部流入南四湖,流域面积258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8%。主要河流有城河、X河、十字河、薛城大沙河、北沙河、界河等。
  峰城区、台儿庄区的全部,市中区的大部,薛城区、山亭区的小部流入韩庄运河,流域面积为182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0.2%.主要河流有峰城大沙河、陶沟河等。山亭区和薛城区的小部流入西枷河,流域面积为13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0分区径流系数变化表第二节地下水全市分平原、山丘两个地貌大区,15个水文地质区,21个水文地质亚区。
  平原水文地质大区总面积1651.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30%,该区为第四系松散地层覆盖,主要分布在滕县西部和枣庄南部。该区地下水年平均总补给量为35206万立方米。
  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大区总面积2898.7平方公里,占全市区面积的63.70%。本市广泛分布的各系地层中,较富水的可溶性碳酸盐类岩层出露在本市的东北部山丘地区和南部与江苏省接壤的山丘地带。山间平原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岩溶裂隙较发育,是接受降水补给和地下径流赋存的有利条件。但由于本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该区地下水分布差异也很大,包括13个水文地质区,19个水文地质亚区。
  滕西平原水文地质区面积886.3平方公里,地质构造属滕西煤田断陷盆地,第四系土层15至100米,自东向西逐渐增厚,西濒独山、昭阳两湖,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下伏多煤系地层,仅级索周围1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下伏奥陶系灰岩,主要含水层是第四系的孔隙水,垂直分布在35米以上二层至三层的砂层中(砂层主要有粉砂、细砂、粗砂等),现已成井深度约在20至40米,水量一般在50至100立方米/小时,是本市农业基地之一。
  该区地下水类型多为潜水,其流向由东向西,与地表水流向M本相同。区域内有界河、北沙河、城河、榔河、十字河等5条主要河道穿过,是该区地下水部分补给来源。
  枣南平原水文地质区面积765平方公里,第四系地层厚度1至35米。南部有韩庄运河、伊家河东西穿过,运河以南有龙河、引龙河等由南向北汇入;运河以北有峰城大沙河、周营沙河等由北向南汇入。峰城沙河以东有古河道冲积扇,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30至40米,有1至2米沙层,地下水埋深3至5米,成井深在35米以上,单井出水量50立方米/小时左右。峰城大沙河以西,一般无砂层,含水层多为粘土夹姗石,含水微弱,0至1米土层为灰黑色粘土,以下为粘土夹姗石,黄褐色,灰白色钙质结核呈不规则的分布。粒径从上而下渐增,厚度1至20米,再往下为粘土和细毗石。运河两岸下伏较复杂,有煤系地层,因缺乏地质工作资料,深层地质情况不明。该区是本市地表水灌溉区,主要水源为微山湖、伊家河、运河。·民用井深一般在5米左右,地下水埋深一般在2米左右,与地表水水力联系紧密。
  荆泉水文地质区总面积537.3平方公里,位于本市北部峰山断层以东,桑村弯窿以北,其北部隆起属白彦隆起的一部分,多砂石山,主要含水层为基岩全风化带及现代河流两侧的冲积砂层,为变质岩裂隙水和孔隙水;其东北部城河上游河谷切割深,谷地为变质岩系,山顶为下寒武系组成帽顶状,在基岩分界处有下降泉出露;地堑和单斜构造形成石灰裂隙,中部为荆泉断块,地表的第四系以下濒湖区径流系数%122%131%137%132%138%I28%I24%卷四自然环境志143为中奥陶系厚层石灰岩,裂隙岩溶发育,在地下水向西运动中受到峰山断层西盘侏罗系砂页岩的阻挡而溢出地表,形成以玉花泉、大佛泉和荆泉为主的泉群。为本市地下水富水区之一。
  南部的M河上游为桑村弯窿变质岩、岩浆岩。主要含水层为基岩全风化带裂隙水,厚约15至20米。富水性差,是荆泉的补给区之一。
  羊庄盆地水文地质区总面积724平方公里,位于本市东北部的十字河中上游流域,区内广泛分布着古生代石灰岩层,裂隙岩溶发育,形成良好的地下水补给贮存场所。
  其东北部长龙断层以北为辛召断块的变质岩,主要含水层为基岩风化带,分布在谷地内,以潜水为主。山顶为下寒武系的页岩及石灰岩组成的帽顶状,存有上层滞水,分布有小型下降泉。其中部长龙断层与曹王墓断层之间,为山亭断块,是石灰岩裂隙岩溶水,主要含水层,东部为中下寒武系地层,西部为上寒武系地层,富水性一般,分布极不均匀,单井出水量为500立方米/日左右,埋深24米以下,最深60余米。其南部为羊庄盆地,是石灰岩裂隙岩溶水,主要含水层为中奥陶系厚层石灰岩,裂隙岩溶十分发育。盆地腹地第四系地层广泛覆盖8至12米,底部有富水J性强的砂层,其下岩溶发育深度150米左右,富水性很强,单井年水量>2000立方米/日,是本市主要富水区之一。
  伏山断块水文地质区面积82.2平方公里,在滕县西北部界河和伏山断层以北的山丘地带。主要含水层为中下寒武系地层,富水性能差异较大,在构造合适的部位容易成井,馒头组底部灰岩为主要含水层之一,地下水在向南运动中,常因变质岩或第四系粘土层阻挡而成泉,如石头集泉、马庄泉等。
  金河泉水文地质区面积181平方公里,位于峰山断层以东,羊庄盆地以西,桑村弯窿以南,呈东北西南方向条带状。其北部第四系覆盖较薄,下伏中下奥陶系石灰岩地层,富水性受构造条件限制,分布极不均,一般单井出水量1000立方米/日。其南部第四系覆盖较厚,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砂砾层,尤以第四系底部与基岩接触带有富水性强的砂砾层,下伏石灰岩岩溶发育,为理想的含水层,易于成井,单井出水量在1000立方米/日以上,是本市富水区之一。
  薛南平原水文地质区面积211.2平方公里,位于薛城南部,大部分属太山群隆起地带,地层为太古界片麻岩或第四系下伏片麻岩,第四系覆盖为多年风化剥蚀的片麻岩,经雨水冲积在山前坡缓地带形成。主要含水层为土壤孔隙水和岩层裂隙水,富水性差。其东北部匡山、黄风口有局部下寒武系及震旦系地层的石灰岩,富水性较好。
  十里泉水文地质区面积71.1平方公里,位于枣庄以南峰城北,枣台公路以西,形状近方形。第四系覆盖厚0至9米,腹部下伏奥陶系厚层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是本市富水区之一。
  东王庄水文地质区面积94.1平方公里,位于十里泉以东,第四系覆盖厚0至12米,北至北山断层,南至分水岭,腹部下伏奥陶系厚层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单井最大出水量达9240立方米/日,是本市富水区之一。
  清凉泉水文地质区面积98.2平方公里,位于十里泉区以西,北至北山断层,南至分水岭,第四系覆盖厚0至15米,腹部下伏地层大多为奥陶系厚层灰岩,岩溶裂隙发育,西部有局部下伏寒武系灰岩,地下水丰富。
  奥陶系地层单井出水量在50立方米/小时以上,由于受开矿采煤排水的影响,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接近矿区的区域地下水埋深很大,不便开采利用。
  陶庄煤田水文地质区面积187.3平方144枣庄市志公里,位于北山断层以南,东王庄区、十里泉区、清凉泉区以北,第四系以下为石灰、二迭系地层,含水较差,单井出水量一般<15立方米/小时,同时因受煤矿开采影响,很少能被利用。
  半湖山丘水文地质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西北部与羊庄盆地以分水岭为界,东至本市边沿,南以北山断层为界,其北部为中下寒武系、震旦系石灰岩及页岩,主要为灰岩裂隙岩溶水和砂页岩裂隙水,但因裂隙岩溶发育中等,含水量中等,钻井取水一般在80至130米;其南部为变质片麻岩,主要为基岩风化带的裂隙水,埋藏较浅,水量少。
  棠阴盆地水文地质区面积92.8平方公里,盆地南北的山丘为寒武系地层,腹部为第四系覆盖着的奥陶系地层,裂隙溶岩发育,裂隙岩溶水加上土壤孔隙水单井出水量一般80至150立方米/小时,电厂深井出水量达279.2立方米/小时,是本市富水区之一。
  峰城山丘水文地质区面积217.1平方公里,位于峰城以东以南的山丘地带,呈弧带状。该区多为下寒武系地层,中厚灰岩、泥灰岩与页岩互层,裂隙岩溶较发育,单井出水量60至100立方米/小时,较富水区。在杨楼,田楼,峨山,南刘村一带为震旦系地层,虽有灰岩分布,但裂隙岩溶中等发育,单井出水量仅30至60立方米/小时,富水中等。
  运(河)南山丘水文地质区面积82.5平方公里,位于本市最南部与江苏省接壤地带,山顶山腰大多为寒武系地层,有灰岩分布,山间谷地及小平原为第四系砂粘土覆盖,土壤孔隙水和裂隙岩溶水分布不均,富水中等。
  本市地下水主要富水区有:十里泉、东王庄、清凉泉、金河泉、荆泉、棠阴盆地、羊庄盆地、滕西平原区。由于开采不平衡,有的泉区出现超量开采,形成降落漏斗,地面塌陷,水质污染。有的泉区仅部分开采,尚有一定余地。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